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整车开发环节中,需要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NVH性能。针对某电动汽车样车的振动噪声问题,对车内噪声水平及电机、减速器、差速器等声振特性进行测试;采用阶次跟踪分析法识别出车内主要的振动噪声源;提出了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洋 《轨道交通》2013,(8):46-48
轨道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必须首先保证车辆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充分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同时车体的轻量化设计,还可能涉及到车内的舒适度。车内噪声的大小是衡量车内旅客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振动和噪声是需要统一研究的,结构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然后以波动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成为噪声(声音),车体的刚度不足会产生车体振动恶化现象,造成车内噪声增大,影响车内旅客的舒适度。近日,记者针对列车轻量化设计方面的话题,采访了中国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客车设计部系统设计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凤妹。  相似文献   

3.
针对部分高速动车组车辆在服役初期出现的异常振动噪声问题,从车内噪声特性与车轮非圆化间的量化关系为着眼点,通过车轮多边形阶数与振动噪声频率之间的分析,探究了二者间的对应关系,为高速动车组车内噪声的抑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燃料电池轿车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以氢泵和驱动电机的振动加速度频谱为边界条件对模型进行了车内噪声声固耦合频率响应分析,峰值频率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其中2个峰值频率上进行板件声学贡献分析,确定了影响车内噪声最主要的板件;通过对该板件的优化改造,降低了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与车内振动噪声的关系,以高铁站区线路中出现的钢轨波磨为对象,开展了实车试验与轨面平直度现场测试;采用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提取了车厢内部振动与噪声信号的时频特征,并引入全局小波功率谱和小波能量比对信号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了波磨严重程度与车厢内振动噪声水平的关联关系,对比了车体与走行部构件之间动力响应的差异,探讨了波磨所在曲线半径对车内振动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半径曲线地段,车厢内振动与噪声信号的优势频率为500~550 Hz,与钢轨波磨引起的轮轨冲击频率一致,且该频段的能量在波磨严重区段愈加显著;轴箱与转向架构架振动信号在500~550 Hz频带也存在能量峰值,而轴箱振动信号中出现的330、1 046 Hz等峰值频率被一系悬挂有效过滤,使得构架振动响应中未见此频率成分;在车厢内采集的各项信号中,车体垂向振动响应与钢轨波磨沿线路里程的分布特征最为相关,而车内噪声、纵/横向振动、侧滚运动的相关性次之,摇头运动的相关性最低;与直线和大半径曲线相比,小半径曲线区段的车体振动与噪声水平受钢轨波磨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2种客车骨架模型和2种声腔模型,并计算了4种模型的模态参数,分析了带蒙皮的骨架模型模态和带座椅的声腔模型模态之间的耦合情况。进行频率响应分析,找到车内测点峰值振动频率,并估计了车内声场分布。以声学传递向量分析为基础,计算了各车身板件振动对车内噪声的声学贡献量,为改进结构降低车内噪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25型车餐车出现的车内地板振动过大的问题,采用北京东方振动与噪声技术研究所的DASP-V10振动模态测试分析系统对该车进行振动测试,采集了车下有源设备(柴油机发电机组)、车外波纹地板及车内木地板等关键部位的振动信号,了解其振动特性,根据振动理论提出了结构修改意见并进行了波纹地板刚度加强的结构改进;对改进后的车辆再次进行振动测试,测试结果证实结构改进后车内木地板振动显著减小,满足了铁道车辆运行舒适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SUV车内噪声较大的问题,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运用模态分析和传递函数分析理论对车内噪声的激励源和车身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对车身顶盖增加补强胶片的优化方案.优化后,测得峰值频率处车内噪声幅值降低了3.4 dB,且主观驾评发现噪声问题消失,表明优化方案可行,验证了基于声场测试结果结合模态分析和传递函数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频率特性入手,分析了高速列车低频结构噪声在车内声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采用Virtual.Lab软件,创建了某高速列车中间车车体的结构噪声计算模型,并在Virtual.Lab软件中进行了声振耦合计算,分析了在车体转向架上方振动加速度激励情况下,车内噪声的频谱特性.结合经验性的测试结果,计算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过创建更为准确的结构噪声计算模型,分析列车结构噪声的特性,为今后的高速列车研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微车因动力传动系扭振引起低速车内噪声与振动问题,通过优化汽车驱动轴进行扭振治理,并达到降低该车低速车内噪声与振动,提升整车NVH性能的效果.在治理过程中,通过扭振当量计算模型,研究了驱动轴刚度对其扭振模态的影响,为传动系的匹配设计提供了参考;并以解决该实际工程问题为基础,提出了通过驱动轴的优化进行轴系扭振治理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辆路径问题中单仓库非满载这一基本类型的具体特性,设计了一种混沌粒子群算法;利用混沌系统的随机性、规律性和遍历性初始化粒子,大范围覆盖车辆路径问题的解空间,加强算法最优路径的搜索能力;通过在求解过程中的次优路径处施加混沌扰动,使算法放弃当前求解的路径,避免结果为次优解。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中具有很强的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交叉回线区域空间磁场分布, 利用磁通密度纵向分布周期性特征, 将车辆位移、速度用感应电压包络信号相位角与角速度来表征; 建立了采用简单交叉回线的车辆测速定位状态空间方程组, 将车辆运行位置和速度作为状态变量在测试过程中连续输出; 考虑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复杂电磁环境, 引入了噪声自适应算法, 提出了基于新息自适应的磁浮车辆实时连续测速定位计算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交叉感应回线标定系统, 验证了方法的基本原理;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进了数值仿真算例分析, 考虑正常噪声和突变噪声工况, 并对比了包含和不包含自适应噪声处理过程的计算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间隔距离条件下, 感应电压包络线都接近于正弦波, 1次谐波是包络信号的主要成分, 相同阶次的谐波幅值与间隔距离成近似线性关系, 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在正常噪声区段, 速度误差不超过0.03 m·s-1, 定位误差约为3 mm, 在突变噪声区段, 速度误差均值为0.027 m·s-1, 最大值为0.130 m·s-1, 定位误差均值为4.82 mm, 最大值为23.39 mm, 说明测速定位方法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数值仿真中突变噪声区段的低信噪比信号在实际应用中是极端情况, 对比正常噪声区段和突变噪声区段的计算结果可知改善输入信号的信噪比可以明显提高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统计能量分析(SEA)和半无限流体方法,建立6节编组的B型列车车外噪声预测仿真模型;通过试验提取车体SEA模型的振动激励和轮轨噪声激励,施加给车体并计算分析了车外噪声特性;以中国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过噪声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并探讨了列车各板单元和轮轨噪声声源对车外场点声压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统计能量分析和半无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运动速度的提高及汽车日益轻量化,汽车的车内外运动噪声越来越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和经济性,也干扰其它车辆的行驶和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引起运动噪声的主要噪声源,概述其形成机理,介绍其研究现状及方法,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防滑实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特点,根据汽车驱动防滑(ASR)系统开发的需要,结合试验实例提供了一套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防滑实车道路试验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试验路面选择、附着系数测量等关键环节和低附着系数路面加速、由高附着系数路面驶向低附着系数路面、对开路面加速3种典型工况的试验,并说明了按照该方案进行试验时如何分析试验结果,如何评价防滑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甩挂运输车辆在匹配后需对其制动及灯光系统进行快速检测,以确保行驶时的安全性.为此开发了甩挂运输车辆气电连接测试仪.阐述了测试仪硬件设计、完成灯光检测电路的设计,对在调试过程中存在的噪声干扰信号采取了有效抑制措施.使用Labview进行了软件设计,并对实车进行了测试.该测试仪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在甩挂运输车辆测试领域,为甩挂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公路收费站对车辆抓拍和车流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以静止单孔摄像机获取的检票口车道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易于扩展的抓拍判断系统框架.在分析常见运动检测方法优劣的基础上,从实时性和鲁棒性考虑,采用基于运动历史图像的改进的帧差法,以提高运动检测的灵敏度;为缓解服务器的计算压力,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车辆矩形区域快速定位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基于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则,以排除摄影机前人和杆臂运动对镜头的遮挡,最终构成了抓拍判断系统框架.此外,就多路车道在不同光照下并行地进行了实时抓拍实验,结果显示,在总时长5.5 h的测试样例中,车辆计数平均准确度达87.8%,证明该框架可显著减弱抬杆、落杆的遮挡以及光照变化的影响,提高抓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可用于计算道路路侧交通噪声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将实测的车辆速度、类型和到达时间等微观交通数据作为输入量,利用车辆行驶模型更新车辆各仿真时刻的运行状态,借助车辆噪声模型计算车辆单体对测点的贡献值,进而求解整个车流的噪声值.该模型不但可以全面反映交通噪声起伏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而且还可以预测和分析复杂交通条件下的噪声指标.通过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证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预测精度为-0.4±1.0 dBA.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前轮驱动车辆在低附着或对开路面上的加速性能,设计了基于节气门与制动干预联合控制的驱动防滑系统。该控制程序针对车辆的各种工况和ABS/ASR集成系统的执行机构,将成熟的ABS和ASR控制逻辑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制动操作的优先级设置为最高,避免了由于误操作造成的安全隐患,最后通过实车试验对控制逻辑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逻辑设计合理,集成系统能够满足各种实时工况的要求,达到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列车不同运行速度状态下的噪声水平,利用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线对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时辐射噪声进行测试与分析,得出各监测点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的噪声强度和频谱特性。结果表明:在车速小于47 km·h-1范围内,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各监测点噪声值不断增大,基本呈线性增长;在4种不同车速工况下,距离噪声源越近,高度越高,噪声值越大;相反,距离噪声源越远,高度越低,噪声值越小。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各测点的主峰频率都在800 Hz左右,而噪声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随车速的提高而有规律地变化,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噪声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逐渐向800 Hz主峰频率趋近。研究结果可为轨道交通噪声措施的制定及噪声预测提供数据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