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文章分别从轻卡的定义、轻卡行业发展历史、现有轻卡主流企业三个方面介绍中国轻卡行业,总结主流轻卡企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供后来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1季度,我国轻卡行业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国内主流轻卡企业销售轻卡共计约15万辆,与2019年同期相比约有30%的下降。在此背景下,江淮轻型商用车第1季度以累计3.4万辆的成绩继续在中国轻卡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在"疫情之后的2020中国商用车市场发展机遇"云论坛上,江淮汽车轻型商用车营销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先华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轻卡市场的积极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例如蓝天保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带动轻卡产业迅速发展,其中以福田、江淮等汽车企业销量上已经超过日系主流品牌。在国家主导"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大环境下,轻卡出口却一直低速发展,其中产品投放不合理、多平台共存、产品售后效率的等问题制约产品整体竞争力,在本文将从产品平台化优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威 《时代汽车》2009,(12):99-101
仿佛一夜间.国内轻卡企业开始涉足附加值较高的高端轻卡产业。对于逐利的企业来说.高端轻卡似乎是一座尚未被完全开发的金矿。除去江铃、庆铃等传统的高端轻卡企业外.国内主流的轻卡企业.江淮、福田、东风、解放等都在最近几年加大了高端轻卡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5年前原本只占轻卡市场5%市场份额,拥有5万辆市场的产业.被迅速预期到了10万辆以上,其市场份额也将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了7%。看似不起眼的2个百分比,如果用基数去乘,数字其实很可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卡车行业之间的竞争形成了"低速货车竞争轻卡,轻卡竞争中卡,中卡竞争重卡"的畸形竞争态势,迫使企业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整体行业利润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6.
在不久前闭幕的德国汉诺威国际车展及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车展上,风头正劲的“欧系”轻卡再次以个性鲜明的技术、风格和迥异于传统轻卡的造车理念形成巨大冲击效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而有关中国轻卡“日系”“欧系”之争也成为商用车展区最热闹的话题。今年年初才在国内面世的新型欧系轻卡,竞在被日系轻卡长期垄断的高档轻卡市场上销售一路势如破竹,也使得多年来普遍以日系五十铃技术平台为生存之本的众多传统轻卡企业感受到了深切的竞争压力,日前已经有日系轻卡主流厂家的高层管理人员主动做出反应,对是否存在“日系轻卡”和“欧系轻卡”的概念提出质疑并声称“欧洲根本没有轻卡”。  相似文献   

7.
用户需求始终引领着中国轻卡的技术走向.从前些年超载车大行其道,"高承载"革命席卷整个轻卡行业,到近几年货运升级,以卧铺和内饰轿车化为标志的"舒适升级"成为市场主流.今天,随着高速、高效的城市物流兴起,以及对驾驶员人文关怀的重视,"安全"正成为用户选车关注的新焦点. 安全是高效之本 环顾当今国内轻卡市场,不少品牌都相继推出高端轻卡,而时尚的外观、高端配置更成为高端化的重点,不仅南汽超越、江铃凯锐800,就连重汽HOWO轻卡、时代H2、唐骏T3,也都纷纷开发出外形更为时尚的驾驶室.再配上更好的发动机、更好的变速器,一个个高端轻卡就打造出来了.高端轻卡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2015江淮轻卡全国节油挑战赛总决赛在上海正式拉开终极对决的大幕。来自全国各地80余家知名物流企业、各大主流媒体共同见证了江淮轻卡全国节油挑战赛总冠军的诞生。江淮轻卡全国节油挑战赛从今年5月份开始,历时半年,分别举办了合肥、广州、郑州、武汉4个分站赛及上海站总决赛。由于采用最接近城市物流真实运营路况的赛程,比赛赛车都是量产的商品车,江淮  相似文献   

9.
《专用汽车》2008,(2):41-42
1月17日,南京依维柯08款跃进轻卡新品欧卡在南京正式下线。此次下线的欧卡,是在依维柯平台上,引入欧洲同步轻卡制造技术打造的全新产品,是国内主流轻卡市场中惟一一款欧系轻卡。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轻卡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无论是市场规模、产品种类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迅猛提高.2010年轻卡产销突破188万辆、达到历史巅峰,也引来众多企业竞相进入. 201 1年至今,宏观经济的活力下降和国家有利政策的退出导致市场需求下滑.除了外部因素,企业前两年盲目投资扩张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库存高企,近期原材料、人工费、物流费、融资成本等不断上升,使得利润大幅下滑,资金链紧张,增长速度放缓,整个行业步入"微增长"时代.2轻卡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轻卡已具有较为稳定的产销规模、市场分布和竞争格局,拥有相对完善的产品结构、零部件配套体系和经销服务网络,但与汽车行业整体现状类似,轻卡行业只能说大而不强.  相似文献   

11.
国Ⅲ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亟待标志性新品伴随着7月1日国m标准的全面实施,国内几大主流轻卡企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降价潮.有些车型甚至优惠了8000~10000元,几乎占到了整车价格的10%.在原材料成本不断高企的严峻形势下,大量的国Ⅲ轻卡品牌价格不升反降,甚至出现"国Ⅲ轻卡卖到国Ⅱ价"的情况,足见各大轻卡企业对国Ⅲ市场志在必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全国260个重点地级市已经有170个实行了国Ⅳ,涵盖了轻卡销售的所有重点城市,事实上,市场已经进入"准国Ⅳ时代"。"国Ⅳ提高行业门槛,将加速轻卡行业洗牌,以重卡的经验来说,未来主要的轻卡整车企业将不超过10家。"某车企负责人说。这也就意味着当前市场20  相似文献   

13.
杨再舜 《汽车情报》2007,(28):18-18
近年来,国内主流商用车企业在使升级版高档轻卡达到欧洲排放标准的同时,其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也都相应全面升级。这些新锐车型可以用高档化、电子化和中型化来概括其新特质,实现了轻卡“高速度、高效益、高安全、高舒适、高环保”的目标。因此,可以预期:未来此类轻卡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前景日趋乐观。其技术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杨亮 《商用汽车》2012,(11):84-85
应势而生 开瑞绿卡2012年5月28日的正式下线让那些关注奇瑞商用车发展的用户感觉相见恨晚.诚然,从最初行业有风闻奇瑞将全力打造旗下"开瑞"品牌到绿卡的最终面世,已接近1年多的时间.在中国高端轻卡竞争越发激烈的年代,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等待. 回顾中国高端轻卡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简单分为2个阶段:第1个阶段就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日本五十铃技术在中国的被引进,形成了庆铃、江铃等企业的一枝独秀,在高端轻卡市场的占有率令其他追随者望尘莫及;第2个阶段就是国产轻卡企业的强力崛起,以福田、东风、江淮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相继推出国产高端轻卡产品.  相似文献   

15.
在“有定单不等于有市场,有市场不等于有试验场”的警示之下,以南京依维柯为代表的中国轻卡行业正在试图改变世人对中国轻卡以往的刻板形象。很显然,亟待重塑国际形象的中国轻卡企业,已初步具备了承接世界商用车产业梯度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汪翔 《商用汽车》2007,(12):74-77
近20年来,我国的轻卡似乎总没有脱掉日系车的影子,连名字也暗含着与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高端轻卡方面,各企业和用户更是将日系车作为风向标,其产品无论从动力总成还是车身内饰来看,都或多或少地参照了日系车的风格。作为轻卡行业的龙头企业,福田通过打造欧马可高端轻卡改变了这种格局,将欧系与日系2大技术风格结合起来,大幅度提升了我国高端轻卡各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王培祥 《运输车辆》2013,(23):46-48
从2013年初,南京依维柯高端轻卡“超越”全球同步上市,到今天面向主流轻卡市场的上骏X300开售,在上汽集团和依维柯的全力支持下,南京依维柯在轻卡制造技术领域屡屡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轻卡行业正面临新的市场环境,80后、90后成为产品主流用户,消费结构、消费理念已发生转变,他们对智能化、信息化、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关注度更高;安全、节能、环保等政策法规日益趋严,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业专业化发展迅猛,促使行业快速向平台化、组织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在车辆上体现的主要趋势是定制化、标准化、轻量化、智能化。江淮轻型商用车面对新形势,推陈出新精益求精,2018年上半年,其销量、市场占有率获得双提升。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4,(8):24-25
<正>随着国家新的排放标准国Ⅳ的全面实施,汽车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某车企负责人发出了如下的感叹:"国Ⅳ提高了行业门槛,将加速轻卡行业洗牌,以重卡的经验来说,未来主要的轻卡整车企业将不超过10家。"这也意味着当前国内20多家轻卡企业将有一半面临淘汰危机,而主导市场格局的几家大厂的市场份额和排名也将在这场国Ⅳ浪潮中重新洗牌。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国Ⅳ暴风骤雨即将袭来。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下乡政策火了农村汽车市场,令众多轻卡企业喜笑颜开。价格较低、适合农村市场的经济型轻卡很受农民用户欢迎,成为轻卡市场的生力军。经济型轻卡在农村市场突飞猛进,不经意间,低速汽车企业却愁眉不展。经济型轻卡挺进农村市场,挤压了低速汽车的生存空间。加快转型,成为低速汽车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