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总结国内外无线充电道路技术进展,对比分析电磁谐振式、电容式和辐射式等电能传输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分析提高电磁谐振式工作性能的方法,并结合城市出租车、城市公交系统和公路交通系统的充电需求阐释道路无线充电设施部署方法。分析表明:当前无线充电效率相对偏低,需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但其影响因素众多,需进一步加强对电容式和辐射式功率传输的研究及三种方式之间的经济效益对比,并考虑将无线充电道路设施的部署优化模型进行试点运行和测试,从而更快推进出租车、城市公交系统以及公路交通系统无线充电的应用化。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沥青的自愈合性能,改善沥青在自愈合过程中的反应能垒,利用从废旧木材中提取出来的生物质油再生沥青,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及分子模拟技术从能量角度及化学结构方面评价了生物质油再生沥青的自愈合性能。当生物质油的添加量为8.0wt%时,改性沥青自愈合过程中的反应能垒为32.52 k J/mol;愈合指数为0.596。结果表明:生物质油可降低沥青的反应能垒,提高沥青的疲劳寿命、愈合指数及自愈合性能。生物质油再生沥青的自愈合过程中,沥青质和胶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变化不大,饱和分和芳香分分子空间构型变化较大,相互之间呈团聚之态,生物质油对沥青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朱俊 《交通与运输》2012,28(1):26-27
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是逐步进行的,未来无线充电技术还将在与智能电网的结合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如果能在道路上实现无线供电,会进一步降低对电池容量的要求,更有力地推动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国外各类绿色生态道路评价系统的指标构成特点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可持续社会发展指数(SSI),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绿色生态道路评价系统.该系统可作为绿色公路评价标准的补充,作为自评或第三方评价工具供项目管理及设计使用,适用于各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新建、改扩建工程.  相似文献   

5.
全球正遭遇能源紧缺问题和环境危机,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发展趋势。作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的先决条件,充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研究各类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困难和发展前景,提出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的方向,为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电动汽车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而研究电动汽车中蓄电池充电装置及充电技术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传统的充电装置通常采用三相不可控整流器和DC-DC变换器组成,此类充电装置使得网侧谐波电流大且变换效率低。本文采用双闭环控制的三相PWM(脉宽调制)整流器作为充电装置,其中电流内环可提高网侧功率因素,电压外环可稳定输出的直流电压。为缩短蓄电池充电时间,电压外环参考电压设置为蓄电池浮充电压,使得充电电流的变化符合其充电接收曲线。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城市交通日益通拥堵问题,智能运输交通系统开始出现,对现场车辆信息的检测采集是实现系统智能控制的基础。简单指出了几种无线电能传输的类型以及近年的发展,介绍了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和地磁检测的原理,并结合地磁车辆检测技术,着重论述基于无线充电的地磁车辆检测仪的硬件搭建及实验成果。最后针对无线充电的地磁车辆检测仪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道路层面应力应变数据反映了道路受力特性,可为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及道路状况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开发了一种具备无人值守功能的道路层面应变自动采集系统,系统结构包括:太阳能充电锂电池组电源、车辆到位感知模块、数据采集存储系统及上位机分析软件等四部分。利用开发的采集系统进行了现场测试,对采集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开发的系统能够准确得到道路层面应变状况,满足道路应变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五届“2014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上.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公司携采用快速充电技术的6米都市灵动纯电动客车CKZ6621BEV和8米都市领航纯电动客车CKZ6812HBEV在展会中亮相.备受行业关注。都市领航荣获“2014年度最佳新能源客车奖”。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合料疲劳自愈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具有疲劳自愈特性.通过室内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采用“疲劳-愈合-再疲劳”的试验方式和单因素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养护时间、温度、集料级配及沥青胶结料种类对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特性的影响,并建立愈合指标函数.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效果呈时间依赖性,即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自愈合效果增强,且初期愈合速度较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提高,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效果增强;70#基质沥青混合料的短期自愈合能力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PA-13型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能力优于AC-13型沥青混合料.同时,从混合料组成特点及沥青微观结构等方面剖析了各因素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桩定点设置对电池续航能力的限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插补耦合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采用插补耦合技术驱动电机精准控制线圈定位,使充电线圈在有效充电距离内充电;充电模块根据电流反馈信号调整充电电流大小,按照浮充→恒流→二阶恒压过程快速充电;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了线圈半径R和有效充电距离D;用MATLAB仿真验证了R、D的最佳取值.结果 表明:基于插补耦合技术的定位控制可确保充电线圈传输最大电能,既解决了定点充电的束缚,又提高了无线充电效率;多阶段快速充电过程消除了电流越变现象和续充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当R=40 cm、D=10 cm时,穿过充电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为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城市配送中物流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行为规律,本文采集70辆物流电动车2014年一年的充放电数据,并采用数据挖掘相关分析方法,建立考虑物流电动汽车的充电电量状态及充电时刻的充电行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户一般在SOC为30%~50%时为车辆进行充电,车辆开始充电时的剩余电量服从μ=0.48、σ=0.22的正态分布;车辆开始充电时刻主要集中在14:00-16:00之间.通过数据实验证明本文所建立的充电行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车辆的充电调度和用户的出行安排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出台和大气环境压力的增大,我国大部分城市公共汽车电动化趋势明显。2014年9月28日北京公交集团公司所属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经营的观光一线正式开通,观光大客车采用钛酸锂动力电池及先进电机电控技术,实现了快速充电(即充即发的充电模式)零备车。同时,根据配车数和发车间隔合理调度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降低了供电成本。  相似文献   

14.
鉴于道路运输的重要性及其特殊性,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技术服务和管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道路运输水平的提升。以道路运输为切入点,研究探索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下道路运输中的车辆技术服务和管理模式,并结合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可有效缓解洪涝灾害、补给地下水源,是减少水污染、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循环的有效手段.对道路雨水性质进行了分析,论述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技术中的植草浅沟、雨水花园、雨水湿地及暴雨塘等工程措施对路面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低影响开发控制路面径流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电动汽车动态充电需求对公共充电设施服务水平的影响, 给充电设施网络规划与运营提供参考, 在考虑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出行者行为差异、路段拥堵状态、车辆能源消耗、充电设施布局与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 采用巢式Logit模型描述了包含充电需求判断、充电设施和路径选择的电动汽车出行联合选择行为; 建立了考虑用户在途快速充电行为的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 提出了混合交通下随机动态用户均衡条件及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 并设计了融合电动汽车充电排队仿真的动态交通流迭代算法; 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并进一步探究了在电动汽车推广的不同阶段, 需求和供给关键因素对充电设施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受路网交通流量分布和充电设施布局的影响, 充电设施利用率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 电动汽车混入率的提高会增加平均充电等待时间, 并改变充电高峰期的时间分布; 电动汽车电池初始电量和充电设施处的排队长度均对用户的充电需求判断呈负效应; 当路网中充电设施数量与需求规模不匹配时, 会导致服务水平急剧下降, 同时极易诱发局部拥堵; 用户在充电设施处的逗留时间以15~20 min居多, 约90%用户的等待时间在9 min以内, 因此, 提出的模型符合实际, 能够充分反映混合交通网络中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引发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道路运输量持续攀升,运输业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斯堪尼亚就可持续运输提出新旧理念相结合的全面解决方案,即使用可再生燃料、混合动力技术、驾驶员培训以及更高效的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道路运输量持续攀升,运输业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斯堪尼亚就可持续运输提出新旧理念相结合的全面解决方案.即使用可再生燃料、混合动力技术、驾驶员培训以及更高效的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9.
考虑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的不同价值偏好,以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 资商为视角,构建三方博弈决策分析模型,揭示充电、换电模式下电价与投资均衡的机理。通过 引入投资商的投资建设水平,构建由充电汽车制造商、换电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资商三方组成 的3级斯坦科尔伯格模型,得到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的最优定价及投资策略。对影响电动汽 车市场需求、充换电模式的最优定价及最优投资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换电汽车 制造商与投资商合作与否对换电站的投资建设水平及充电与换电模式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 换电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资商的合作能降低竞争对手(充电汽车制造商)的利润。不合作时的 投资建设水平会受到换电模式的利润分成比例影响,出现投资过低或投资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发挥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进一步推动遥感技术在交通监控与管理领域中的深入应用与持续发展,对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道路轨迹及属性信息快速提取、车辆自动识别、道路及周边建筑物特征变化检测、路域次生地质灾害及道路损毁信息自动提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介绍了这些关键技术在公路路网状况调查、交通流提取、道路施工与建设监管、道路灾害损毁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充分了解以上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对交通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和公路交通管理维护的信息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