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载通信终端是唯一将车内网和车外网进行连接的车载零部件。随着车联网功能的普及,车载通信终端也将逐渐成为新型车辆的标配。这就为车载通信终端能够实现OTA升级提供条件。文章通过对车载通信终端功能、OTA升级方式进行梳理,总结出针对于车载通信终端的OTA升级方案,详细描述了车载通信终端OTA升级过程,并提出了过程中注意的事项,为OTA技术在车内控制器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车辆的车载终端不能连接第三方特定云服务平台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汽车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通用型车载终端。车载终端以STM32F103ZET6单片机为核心,由GPS模块、4G通信模块、液晶显示器(LCD)等组成。车载终端通过汽车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获得OBD数据流,通过GPS模块获得汽车位置数据,通过4G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试验结果表明,该车载终端工作稳定可靠,能够读取汽车OBD数据流,能够准确地获得车辆的定位数据,并将数据实时发送到多个云服务器,能够接收云服务器下发的数据信息,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道路风险预警等车联网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中国车联网领域新兵,华为期望和车联网产业链各方共同携手,本着聚焦、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一起做大整个车联网的市场规模,推动车联网产业例规模化发展。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日前宣布正式进军车联网领域,并发布了最新的ME909T车载模块。ME909T支持多种制式《LTE/WCDMA/GSA),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集成度,并满足未来网络从3G到LTE  相似文献   

4.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能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它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该终端是能够将车载终端提供的车辆数据进行拓展应用的在线服务系统,包括一个基于短程无线通信的车载通信模块、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和远程服务器,车载通信模块能够将各种车辆数据通过蓝牙或Wifi等无线协议传送给用户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再通过移动终端将数据上传用户服务器,以实现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物与物之间通信的典型应用场景,车联网技术应用潜力巨大。车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更 加安全的驾车方式,有效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交通问题,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车联网概念出发,分析了基于5G技术的车联网通信模式及5G 网络环境下车联网的应用方向,为智能 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NI在上海举办了汽车测试高峰论坛,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车载通信5G的测试应用。车辆互联技术有助于降低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不同于自动驾驶技术中的传感器,V2X应用范围更广,不受天气状况影响。作为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的两个主要技术路线,基于V2X的车联网市场呼之欲出。V2X技术的快速演变,使得车载通信5G值得期待。超可靠低延迟通信、大规模机器通信以及增强型移动宽带,车辆、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领先的汽车座椅和电子电气供应商李尔近日宣布,将在2022年下半年向一家跨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供应4G/5G车载无线终端,通过提供先进的互联和车辆定位解决方案,辅助驾驶和停车功能。这款全新的汽车量产应用,将李尔专有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集成到李尔的4G/5G车载无线终端中,将车辆连接到云端服务,并控制车辆诊断和通信。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目前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车联网时代。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是引申自物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V2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车联网相关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隐私保护,提出了一种基于车端量子密钥的车联网数据访问控制方案。设计了基于预充注量子密钥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机制,提出了基于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车辆数据访问控制方案,在车载通信终端集成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以生成量子加密密钥,并由车辆所有者对来自外部设备的车联网数据访问请求进行管控,以防止非授权访问、高权限人员恶意侵入和车辆隐私数据的不当开放。最后,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具有比其他主要方案更小的计算开销(0.395 ms)和通信开销(420 B)。  相似文献   

11.
鉴于车辆位置精度对车联网应用的重要性和传统的卫星定位系统在城市"高楼峡谷"或隧道等弱卫星信号覆盖区域失效或定位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中研究了基于V2X通信网络的车辆定位方法,研发了专用短程通信和多模式通信网络定位终端,完成了终端的性能测试和应用部署,设计了基于多模型滤波算法的车辆协作定位增强方法。结果显示,与传统GPS定位相比,本文方法能提升定位精度近40%。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新技术的方向多聚焦于智能驾驶的进步,而对于车辆救援技术的关注却很少.本论文主要设计一种TBOX软件技术——车辆一键救援系统,使车载系统能够通过移动车载终端直接与服务平台进行数据传输,企业数据平台可配置车载多媒体在救援场景下的UI文字显示和语音交互对话内容,车载多媒体在收到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正>汽车互联和智能驾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连接和操控,尤其对实时交通情况、实时地图、实时沟通、实时娱乐有着明确的要求。目前,由上海位置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上海车联网和车载信息服务产业联盟共同发起,中欧校友汽车产业协会和中欧校友移动互联网协会共同组织,TCC生态圈策划,高德软件赞助的AutoAPP高峰论坛总第九期在上海举行,就"4G时代的汽车体验+下一代车内交互走向"这一主题展开分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时代的重要应用,正在随着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而飞速发展,车联网带来了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商业前景,是实现汽车完全自动驾驶的重要途径。文章简要介绍了车联网的演进发展历程,讨论了创建车联网所需的技术,介绍了一些车联网环境下的主要应用,结合5G描述了车联网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最后阐述了车联网未来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故障现象一辆2020款江淮思皓A5车(车辆型号为HFC7152BTS),搭载1.5T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万km,因车联网功能出现异常而进店检修。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开启MP5(多媒体收放机),MP5显示屏的右上角无4G网络信号标识(图1)。此时客户的账号登录失败,车联网功能出现异常,如在线音乐、在线视频、在线导航等功能均无法使用。另外,车联网手机APP端的车辆实时信息(如轮胎压力值、车门状态等)也不能同步显示。  相似文献   

16.
郝斌  王馨 《汽车与配件》2022,(24):28-29
<正>笔者简要分析了TSP平台在车联网生态圈中的地位,以及车联网生态圈及其参与者主要服务模式,并对TSP平台的发展及前瞻性进行了展望和研究。车联网生态圈是在传统车联网产业链基础上衍生,以“人”、“车”、“路”为核心,通过车与人之间、车与车之间、车与路之间的连接,即是人车路的连接,为车主提供车辆状态监控服务、车载娱乐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正1车联网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近年来,由持续增长的汽车数量导致的出行效率、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车联网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融合了传感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数据挖掘、自动控制等相关技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标准,在车与X(X为车、路、行人、互联网等)交互过程中,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的动态移动通信,是物  相似文献   

18.
沙泉 《汽车与配件》2011,(34):14-14
近日,交通运输部在官方网站对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标准的车载终端(第二批)进行公示,G—BOS智慧运营系统榜上有名。公示明确G—BOS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标准,顺利通过技术审查。  相似文献   

19.
朱宁 《汽车文摘》2020,(3):24-3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提升,以及用户对于汽车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增加,车载大屏已经成为车内越来越普遍的舒适性配置,在线服务功能也融入系统之中。在此背景下,汽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承载了移动信息、办公、娱乐、生活的作用,因此车载互联系统逐渐成为车辆的一项重要配置,甚至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多人的购车决策。为提升车载互联系统主观评价的效率与便利性,阐述了人机交互的设计流程与设计原则,提出了一套详细且实用的主观评价方法。将车载互联系统分为人车交互、功能实现、服务生态、沟通好感度4个维度进行评价,更加适用于功能丰富且快速更新迭代的车载互联系统。  相似文献   

20.
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技术不断融合,汽车正朝着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发展。随着车载网络(例如:CAN网络)的复杂性以及车辆与外界相连的方式增加,汽车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大幅上升。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保护车载网络安全的重要屏障,可以有效检测外部入侵和车辆异常行为。首先,介绍了车载网络的安全属性,并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车载CAN网络的脆弱性和对其的攻击方式。其次,总结了近几年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未来车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提出几项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