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进转向回正的主观评价方法及评判指标,确定此款国产化商用车的转向回正性能的不足,基于影响转向回正性能的系统零部件性能分析,通过台架性能试验结果对比,进口件与国产件装车后性能表现,逐步查找真正导致转向回正性能差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改进的国产件在整车上的换装验证,最终提升了此款国产化商用车的转向回正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装有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商用车在回正过程中存在低速回正不足或高速回正过度的问题,综合考虑载荷转移、路面条件和轮胎非线性等对回正工况的影响,基于电液耦合转向系统,设计一种车辆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联合控制的非线性滑模控制器。针对控制算法部分状态量难以获取和影响车辆回正稳定性的路面附着系数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利用UKF观测器为滑模控制器动态估计车辆状态信息和路面附着系数,并将质心侧偏角的观测值和横摆角速度与其期望值之差作为控制系统输入,来求取回正控制所需的转角修正量。最后通过TruckSim、Matlab/Simulink和转向试验台架对不同工况下的转向回正性能进行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动回正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转向盘回正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准性。  相似文献   

3.
驾驶员通过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或使转向盘产生一定的角位移来控制汽车的转向运动,即驾驶员给汽车的转向指令可以分成两大类:力指令和角指令.由此,汽车对指令的反应特性也可以分成两大类力输入反应特性和角输入反应特性.可把回正性能看作一种力输入反应特性.通过对重型汽车回正性能试验结果的分析,本文初步探讨了重型汽车回正试验结果的评价方式及其力输入反应频率特性.由于汽车在线性区内工作的几率远大于在非线性区内工作的几率,因此对汽车线性区内的转向特性应进行探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所研究的重型汽车回正性能是汽车线性区内的回正性能,这样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取试验结果和分析汽车力转向特性,从而获得收善重型汽车转向特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车辆回正控制是决定转向系统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新能源大扭矩商用车存在回正不足或回正超调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MPGA)优化的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动力学模型、方向盘转角估计模型与回正补偿控制策略,根据估计的方向盘转角确定电机的期望输出扭矩,以此确定电机电枢电压,从而实现回正补偿。利用MPGA优秀的全局寻优性能,对模糊PID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经Simulink仿真试验证明,提出的基于MPGA优化的模糊PID控制算法,相较于PID控制与模糊PID控制,回正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ADAMS/Car的转向梯形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车型开发样车在低速大转角转向时,车辆不能自动回正。通过理论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利用ADAMS仿真分析,调整球头销硬点位置优化转向梯形,增加阿克曼符合率以改善车辆在低速大转角转向时的回正性能,实车验证该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6.
转向回正是车辆的动态特性之一,当车辆在运动中出现转向操作,前轮有转向角度输入,此时车辆就会产生一个绕主销的回正力矩,使车辆向恢复直线行驶状态变化。文章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影响产生转向回正的因素,定量分析了各因素的敏感性并试图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低速转向回正性能是汽车操纵稳定性能重要指标,影响到驾驶安全性、舒适性、轻便性。论文针对A车型机械转向回正不良的问题,从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通过优化转向小齿轮齿形及加工精度,改善球销套加工工艺等措施,有效降低转向阻力矩61.3%,提升了车辆转向回正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汽车转向回正性能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解析影响汽车转向回正性能的因素和怎样控制各相关因素及其对整车匹配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转向回正控制容易产生回正过度或回正不足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质心侧偏角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策略。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载电子稳定程序传感器信号,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在线实时估计路面附着系数和车辆的质心侧偏角。将估计的质心侧偏角与期望质心侧偏角的偏差作为输入,对车辆进行转向回正滑模控制。在Carsim、Matlab/Simulink和LabVIEW中对车辆不同工况下的转向回正性能进行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转向回正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车辆的中心转向性能,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回正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算法。尝试直接采用扭矩信号作为转向盘转角估计的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不需配置转角传感器的回正控制策略。在matlab中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型,并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回正控制策略能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能,并为台架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某车型在低速大转角转向时(极限位置回转90°~极限位置)释放方向盘,方向盘无法自动回正,而是转向极限位置,影响客户对该车辆性能的评价。针对此问题,首先进行了悬架KC特性试验,发现其转向ackerman、主销后倾角及后倾拖距相对较小;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主销后倾拖距及转向ackerman对转向回正性能影响较大,而转向ackerman过小可能引起自动打死现象;通过等效试验验证了提高转向ackerman可消除自动打死现象,并利用CAE优化得出可行的悬架更改方案;优化方案在实车上得以验证,获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低温冷启动时转向助力和回正助力减少的情况,提出了低温冷启动力矩补偿算法,此补偿算法根据车厢内温度的变化,调整转向助力和回正助力的增益.实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补偿算法能改善汽车在低温冷启动时的转向性能和回正性能.而且驾驶员的操纵手感没有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动回正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EPS系统开发过程中发现,若不进行回正控制,安装EPS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回正不足.通过对回正力矩的分析,探讨了安装EPS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回正不足的原因.通过对助力及回正行程中转矩信号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以回正前保舵状态时的转矩作为回正的特征参数,确定主动回正所需要的电机电流及持续时间;以转矩信号从非零向零的转变作为判断回正状态的条件.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明显改善了EPS系统的转向回正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汽车自身回正力矩分析,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出主动回正控制策略和算法。该系统通过回正控制和阻尼控制进行匹配组合,并以理想回正转角速度模型为目标,用P I闭环控制而自动修正实际转角速度,使汽车转向后能获得期望的回正性能。同时,本文所给出的主动回正控制特性的调校/标定参数,可指导工程技术人员,重新匹配相关参数,能够满足不同系列汽车的主动回正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电动机作为执行机构,使得转向轻便。由于电机转子、减速机构的摩擦阻尼,致使转向系统的回正性能变差。针对系统回正不足,设计了基于方向盘角度信息查表的主动回正控制算法,进行了电控单元(ECU)软、硬件设计。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使方向盘顺利回到接近中点位置,不过度。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商用车转向盘阻力矩,在商用车转向动力学分析中引入了LuGre模型,建立了轮胎回正力矩和转向摩擦阻力矩模型以及转向盘阻力矩模型。借助该模型对CA1045轻型货车转向盘操纵阻力矩与转向角、车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仿真与实车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仿真与试验得到的转向阻力矩差异在5 N·m以内。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前轮独立驱动的特点和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实现差动助力转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差动助力转向闭环控制方法。基于纵向车速和转向盘转角确定了参考转向盘力矩,以它为控制目标设计了差动助力转向闭环控制策略,以改善车辆的转向性能。针对特定工况下电机输出转矩饱和的情况设计了遇限削弱积分变参数PI控制算法和回正识别策略与控制算法,保证在低速时转向盘能快速回到中间位置,而在高速时能提供一定的阻尼,以减小转向盘回正超调。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算法可为驾驶员提供随车速而变的转向助力,从而减小转向盘力矩,改善车辆的转向轻便性;同时,能准确地判断回正状态,跟踪转向盘力矩参考值,显著改善回正工况车辆响应。  相似文献   

1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建平  何仁  苗立东  徐勇刚 《汽车工程》2004,26(5):557-559,541
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以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转角估计的PID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不需要转向盘转角或者电动机转速传感器,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同时,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并与其它回正控制算法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证实此算法可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驾驶员-汽车”系统转向控制力学分析,推导出了转向力矩的计算模型,并根据此计算模型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建立了残余横摆角速度与前轮定位参数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转向回正性能的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解析设计理论,并通过对某轻型货车进行实例计算和试验验证,证明优化后汽车的转向回正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前轮主销内倾角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道高  周福庚  李磊  李滨  乔明侠 《汽车工程》2005,27(4):431-433,437
针对前桥为双横臂独立悬架汽车,基于轮胎侧偏特性和计及外倾角的影响,建立前轮转向后回正力矩数学模型,根据转向轮回正力矩与回正阻力力矩平衡方程式,推导其前轮主销内倾角的算法。用样车做实例计算与试验,验证其正确性,为前轮定位参数中主销内倾角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