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国内某款SUV车型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方向盘角振动问题,提出使用测试转向系统传递函数的思路来诊断出现该问题的根源,并详细展示了一个具体的测试过程案例。这对于解决类似方向盘角振动问题的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款卡车怠速状态下方向盘振动水平较高的现象,结合振动测试结果,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和模态试验方法,发现转向系统固有振动频率与发动机二阶激励频率接近,并且X向和Y向模态耦合较为严重。然后分析了方向盘位置调节对转向系统模态的影响,确定方向盘后上位置作为转向系统怠速避频参考位置。最后根据转向系统结构特点,从支撑结构优化和方向盘轻量化入手,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方案,并通过方向盘怠速振动试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CVT车型LockUp工作原理和动力吸振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某款车型的Lock Up方向盘振动问题,分别对Lock Up传递路径和方向盘共振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驱动轴和悬置入力是产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但是考虑到驱动轴和悬置系统改动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动力吸振器进行方向盘振动控制的方法。通过优化动力吸振器参数,成功使得方向盘的振动减小到了可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车型怠速工况方向盘振动过大的问题,介绍了抑制汽车方向盘怠速振动的三种典型方法,包括试验仿真相结合优化转向系统结构,提高转向系统固有频率;优化悬置橡胶软垫,降低方向盘怠速振动;以及使用动力吸振器降低方向盘怠速振动。结构优化既提升了模态又可以降低重量,悬置刚度优化及动力吸振器的使用同样有效降低了方向盘怠速振动。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乘用车高速行驶稳定性,提出方向盘摆振问题的敏感因素与解决方案。建立二分之一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方向盘摆振问题产生的机理与传递路径,利用Adams/Vibration振动扫频分析方法,对方向盘摆振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与试验研究。与试验值对比,减小主销后倾角度或增加悬架纵向阻尼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两种优化方案在车速120 km/h时,使最大共振峰值分别降低37.5% 和68.8%。这两种优化方法可有效改善方向盘摆振问题,对问题的规避与改善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转向拉杆系统角传动比、转向机摇臂摆角的有效利用率、方向盘转动的总圈数对客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这些数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最后对客车转向拉杆系统角传动比作出推荐。  相似文献   

7.
汽车运动时,会遇到各种外力的干扰,引起多种复杂的运动;方向盘抖动作为车辆一种常见故障,驾驶员若长期接触高频振动方向盘,容易产生疲劳,同时会引发身体健康问题;文章以某一中型客车出现的方向盘发抖故障为基础,分析导致方向盘抖动的因素,同时确认转向前轴对方向盘抖动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8.
王亚运  孙福华 《汽车电器》2023,(4):66-68+71
为有效解决某MPV方向盘在发动机转速到达2500r/min时存在振动大问题,结合问题现象对振动传递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使用数据采集设备,确认振动为发动机二阶激励经右悬置传递到方向盘。通过调整发动机标定策略避开方向盘振动频率,并对方向盘轮圈进行优化以降低方向盘盘体一阶模态幅值。主观评价和实车测试表明,实施优化方案后,方向盘振动明显降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升该车NVH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9.
某商用车关空调工况时怠速方向盘的振动影响了该车的舒适性。文章利用振动传递路径和频响测试方法准确判断出了导致方向盘振动的具体原因,并应用有限元方法快速寻找到了降低方向盘振动的最佳优化方案。实车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向盘振动明显改善,主观评价达到设定目标,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SUV车转向系统方向盘怠速抖振过大的现象,采用模态试验技术得到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发动机怠速时的振动激励频率接近,从而引起了方向盘的过大振动。文章采用增大转向管柱的支架和车身连接处的接触面面积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转向系统进行模态试验,再将优化前后方向盘的振动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优化后的转向系统振动明显改善,达到了减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汽车在不平整道路上行驶时的动力分析和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汽车在不平整路面(波浪路面)上行驶时的纵向角振动和竖向振动问题。在研究竖向振动时,把纵向角振动的影响考虑进去,给出了振动方程的解。对于汽车振动时,车轮给予路面的附加动荷载的计算问题着重进行了讨论,并研制了电子称测定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不同的不平整时,车轮对路面作用的动荷载值。试验结果和计算值的一致性,证明了本文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Adams Car建立了制动抖动多体动力学模型,验证了BTV(Brake Torque Variation)模型的准确性及方向盘切向振动加速度响应的精确性。利用Isight进行了悬架硬点及悬架衬套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向拉杆外点x向坐标、摆臂外点x向坐标、转向拉杆内点x向坐标、摆臂前衬套y向刚度、摆臂后衬套x向刚度及摆臂后衬套y向刚度对制动抖动引起的方向盘振动较明显。最后提出了衬套优化方案,优化后方向盘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25.7%,驾驶员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同时减小1.34%。  相似文献   

13.
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与符号说明司机通过方向盘转角和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因此汽车的转向操纵运动基本分为两类:通过方向盘角输入指令的叫做角输入运动,通过方向盘力输入指令的叫做力输入运动。这两种运动的自然频率、阻尼、反应时间等均不相同,不可混淆。在大多数场合,司机主要是通过方向盘角度来操纵汽车。试验评价中的角阶跃反应试  相似文献   

14.
一、前轮摇摆现象及影响 1.前轮摇摆现象 汽车在一定速度下行驶时,两前轮各自绕主销产生角振动,通常称之为前轮摇摆.前轮左右摆严重时,方向盘抖动剧烈,手感发麻,此时前轮沿着一条弯曲波形轨迹向前滚动,同时车轴可能在垂直平面内产生振动,引起两轮上下跳动.  相似文献   

15.
冗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为驾驶员提供转向助力,同时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提供转向执行操作,需要协调控制驾驶员力矩和主动转向力矩信号。文章分别从助力特性曲线和驾驶员扰动力矩对方向盘转角跟随影响等角度,对两种力矩叠加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驾驶员扰动力矩产生抖动的问题,提出超前滞后补偿的优化方案,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能够降低方向盘抖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简要分析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建立了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与方向盘角输入之间非线性映射关系。通过方向盘角阶跃输入和正弦输入的识别结果表明,这种识别方向盘角输入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识别精度高、运算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在提高中型越野车机动性研究中,分析了在低等级路面高机动性行驶时出现的方向盘打手驾驶体验差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配装电动辅助转向系统(EAS)的解决方案。某中型越野车分别配装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和EAS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项目包括试验场低等级路面(大小圆凸起路、卵石路、搓板路和石块路)高机动性行驶和转向回正,得到了配装2种转向系统的方向盘手力矩对比数据。结果表明,中型越野车配装EAS能够较好解决前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引起方向盘抖动的原因很多,文章重点研究了某车型在平滑路面高速行驶时方向盘的抖动问题。首先分析了路面向方向盘的传递路径,建立了包含转向齿条、转向管柱以及方向盘的转向子系统模型和整车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传递路径分析出了影响方向盘高速抖动的关键因素,并通过优化关键因素,降低了方向盘的抖动,为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研发提供了思路,大大缩短了整车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9.
<正>Q熊老师您好!起亚凯尊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偶发性失效,请问应该如何检修?另外,听说,车辆安全带振动、方向盘振动、加速踏板振动也与车道偏离警告系统故障有关,是这样吗?湖北读者:石浩然A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S)由控制模块、开关、显示器和蜂鸣器组成。系统利用前摄像头,检测并监控车辆在车道中心线和车道线上的相对位置,摄像头、电子控制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微型车在时速80 km/h以上出现方向盘抖动严重的问题,采用试验分析、数据统计及模态测试等方法,测得方向盘Y向振动加速度最高达到0.95 g,并确定方向盘抖动的主要原因为转向器模态与轮胎高速转动频率发生耦合.通过将转向器导套长度由10 mm增加到16 mm,控制齿轮条间隙在0.08 mm以下,提高了转向器刚度,从而将最大振动加速度降至0.12 g.经试验确认,改进后的方向盘抖动情况明显改善,满足改进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