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加准确的计算纯电动手动挡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利用Cruise软件分类搭建模型,优化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车速,通过对计算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更精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轿车换挡规律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TU3.2电控发动机的稳态特性、变速器设计参数和富康轿车整车参数,设计了该车动力性换挡规律和经济性换挡规律,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了ECE15工况下的换挡规律优化试验,并对换挡规律台架优化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经济性换挡规律使得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得到改善;动力性换挡规律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换挡前后加速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制造公差和长期使用而磨损等因素使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选换挡机构中产生位置偏差,影响到准确、快速地实现选换挡。为提高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鲁棒性,提出了选换挡机构自学习控制策略,分别由控制软件实现变速器装配完成后的(离线)位置初始化和变速器使用过程中的(在线)位置修正。试验表明,选换挡机构自学习控制策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于全自动泊车系统搭载的线控换挡执行机构,由于制造、装配误差会导致线控换挡执行机构装配于变速器后的R、N、D位置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从而影响变速器性能,所以从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线控换挡执行机构下线学习算法,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算法模型,并开发了线控换挡执行机构控制器软硬件。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际台架测试表明,该下线挡位位置自学习算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到精确的R、N、D挡位位置,不仅满足了车辆下线对时间的严格要求,还满足了变速器换挡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建模和结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车型平台在更换变速器过程中的换挡机构参数设计问题,利用ADAMS/View建立了自动变速器换挡操纵机构平面运动学模型,并将变速器换挡臂长度和初始位置以及变速器端换挡推拉索的球铰点坐标等关键结构变量参数化,取换挡操纵机构设计更改时换挡手柄行程变动最小作为目标进行优化.与原平台设计相比,优化后的方案仅改变N、D两个换挡手柄挡位就能满足与新变速器换挡的匹配要求,并在实际车辆上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 一雪佛兰子弹头轿车(自动变速器型式为4T60型),先前由于自动变速器摩擦片烧蚀,在某修理厂更换摩擦片后,出现换挡冲击现象,后陆续在一年多时间经几家修理厂诊治,该现象始终未消除。故障分析 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故障是自动变速器中较棘手、较复杂的一类故障,它涉及面广、故障点多,排除难度大。其中影响换挡冲击故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机械方面的故障,如自动变速器摩擦片装配间隙不合适、卡簧装配不到位等;二是油路故障,如节气门拉线调整不当、阀体中的钢球错位、蓄压器油压调整  相似文献   

7.
利用Cruise软件搭建了AMT重型牵引车模型,利用GSP功能模块,通过换挡边界条件设定,完成了以经济性能为核心兼顾动力性能的换挡规律仿真。根据企业车辆运营大数据所构建的工况为基础,结合所设定的换挡策略进行动力性经济性模拟仿真。针对换挡策略进行优化后,较优化前的经济性能明显提升。文章为重型卡车的TCU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验证了换挡策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有效的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8.
EQ11l08G型汽车装配A130型6挡变速器,1、2挡采用惯性锁销式同步器换挡,3、4、5、6挡采用惯性锁齿式同步器换挡,倒挡采用滑动齿套换挡,二轴上所有挡位的齿轮均为常啮齿轮,采用滚针轴承与二轴装配。变速器轴承长期在高速、重载条件下工作,尤其是装在壳体上半部的一、二轴上靠激溅  相似文献   

9.
AMT系统是在传统机械式变速器基础上加装选换挡执行机构,同时匹配自动离合器的一种可实现自动换挡的装置。离合器、变速器在制造、装配以及维修后容易造成定位失调,导致离合器结合粗暴、换挡卡滞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阐述一种AMT系统离合器及选换挡执行机构自学习功能的开发及应用,并在某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公交车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在油门踏板快速松开时的意外换挡问题,通过采集车速、油门和制动信号并结合2参数换挡规律,找到了该车辆意外换挡的原因.对该车TCU换挡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建立整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实车采集到的油门、制动信号作为模型的输入量进行了仿真试验,并通过实车试验对优化后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汽车在坡道上的实车数据采集,总结出带手动变速器的载货汽车在动力性、经济性模式下,上坡、下坡及坡道起步等工况的换挡规律,为制定和优化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品质,通过对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分析,采用电磁阀控制换挡离合器接合分离的方法,基于Simulink建立了换挡电磁阀控制系统模型,包括电磁阀工作逻辑控制和开闭合曲线控制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换挡过程中电磁阀控制规律的变化对换挡冲击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开发方向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设计了基于dSPACE的自动变速器快速控制原型试验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换挡电磁阀控制系统能够减小换挡冲击度,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3.
精确的换挡负载是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执行机构选型的重要依据。本文中构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测试变速器选、换挡力的试验台,并对关键部件进行选型。为永磁同步执行电机提出一种转速控制算法,以实现精确的速度控制;在测试试验台上对不同挡位的换挡过程进行换挡力测试,并分析换挡速度对换挡负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台可有效准确地测试变速器的换挡负载,为手动挡变速器的设计与优化以及AMT执行器的选型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DFSS设计方法理论和自动变速器换挡质量标定的基本流程,以某匹配6挡自动变速器的车型松油门时2挡升4挡换挡质量问题为例,阐述了DFSS设计方法在自动变速器标定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并应用该设计方法对自动变速器标定中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应用该设计方法后自动变速器换挡质量的稳健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叉车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参数进行匹配,确定动力性换挡曲线,采用区间信息值作为换挡逻辑输入量,建立基于车速和油门开度的动力性换挡规律;依据电磁阀工作特性及换挡执行元件工作逻辑,建立电磁阀模型;通过基于dSPACE的叉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实时仿真实验,验证所建立的叉车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型的正确性,为叉车自动变速器控制器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纯电动汽车基于机械是自动变速器(AMT)的换挡规律,文章分别以加速最短为目标及驱动电机输出效率最优为目标研究制定了最佳动力性换挡规律和最佳经济性换挡规律,从而得出综合性换挡规律。结果显示汽车行驶时处于中低速时以经济性为主,高速时以动力性为主。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装备6挡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制定了传统两参数综合换挡规律,并分析了在该换挡规律控制下,车辆行驶在城市拥挤道路、紧急制动、加速超车、弯道和坡道等特殊工况时出现不合理换挡现象的原因。为减少不合理的换挡,综合考虑行驶环境和驾驶员意图,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传统两参数换挡规律的在线修正换挡规律。最后通过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对比了传统换挡规律和在线修正换挡规律在上述特殊工况下的控制效果,验证了在线修正换挡规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两挡自动变速器(AMT)的换挡平顺性,针对一款电动汽车无离合器两挡AMT进行详细的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最优控制算法确定同步阶段的最优换挡力,进行换挡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换挡时间增幅不大的前提下,变速器输出轴转速波动峰值较未优化时降低了48.4%,基于LQR的换挡力最优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换挡冲击,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一、测试目的变速器换挡性能主要指标有换挡频率、换挡成功率、不同挡位的换挡时间和换挡时机等,AMT(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性能指标参照驾驶员熟练操作手动挡变速器的换挡性能,所以,测试手动挡变速器换挡性能在AMT的开发过程中对于AMT换挡性能的改进、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测试手动挡变速器的换挡性能目的就是将AMT的换挡性能提高到手动换挡性能的水平。本次试验是在福田重卡上对手  相似文献   

20.
适应坡道行驶的多性能综合最优换挡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换挡规律坡道适应性问题,本文中研究了适应坡道行驶的有级自动变速汽车多性能综合最优换挡规律优化方法。首先,分析坡道对换挡的影响,提出可由不同节气门开度下各挡驱动力与不同坡度行驶阻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挡位范围。其次,采用理想点与平方和线性加权法构造综合性能评价函数,以在体现驾驶员性能倾向的前提下实现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综合最优。然后,以综合性能评价函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并考虑坡道行驶约束条件,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坡道行驶多性能综合最优换挡规律优化方法。运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制定了某5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多性能综合最优坡道换挡规律。最后,在定油门定坡道、定油门变坡道、变油门定坡道循环工况、变油门变坡道循环工况下对考虑坡道和未考虑坡道的多性能综合最优换挡规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4种坡道行驶条件下,多性能综合最优坡道换挡规律均可消除非预期换挡,提高乘坐舒适性。在修改后的可变坡度高速公路循环工况下,使用多性能综合最优坡道换挡规律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仅略低于使用常规换挡规律的汽车,降幅约为0.8%。进一步完成了定坡度动力性仿真,结果表明制定的多性能综合最优坡道换挡规律能够反映驾驶者的性能需求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