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介绍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对车辆在不同静止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车内VOC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给出应对策略。对日常人们使用汽车的状态进行模拟,进行车内VOC数据测试,对比分析模拟测试方法与国标测试方法的差异,规范人们对车内VOC的正确认识,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和噪声问题成为影响消费者驾乘舒适度的两个主因,车内声学包部件对车内空气质量和静音性起到了主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车内声学包部件VOC和NVH特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微米级超细纤维在汽车声学包的应用动态,指出了超细纤维材料同时具有低气味、低VOC、优异的吸、隔声特性以及质轻等优点;分析了超细纤维声学包部件的市场需求和前景,在当前汽车电动化背景下,超细纤维材料在声学包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现状,包括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两个方面:行业标准为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和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汽车乘员舱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动态采样测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和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在分析了各个标准中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技术内容后,文章得出结论:未来我国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将逐步加严,政府管控力度将逐步加大,汽车企业需未雨绸缪,做好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车内空气质量水平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公路与汽运》2006,(4):37-37
《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有望在10月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好坏将有法律依据。据了解,我国早在2年前就启动了《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原计划在2005年年底实施,但因为存在争议推迟了出台时间。据悉,由于车内空气污染物标准并不等同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其制定工作存在较多技术难题。国家环保总局标准处相关人士透露,《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目前已经走过了论证和征求意见的两大阶段,最快将在10月出台,届时消费者和汽车企业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监督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汽车车内气味评价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影响气味评价的因素。说明了汽车车内气味评价是提高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倪佳  夏捷 《北京汽车》2015,(3):27-30
随着我国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及车辆的急速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步显现。相对于我国而言,国外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较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就开始注意研究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常用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采样方法进行解读,并对其差异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期,新冠变异毒株新一轮传播让整个防疫形势更加严峻,不断涌现的新病例促使人们对过滤、通风等空气质量安全有着更强的警觉.在此前提下,作为密闭空间的车内空气质量也成为车主关注的焦点.因此,解决车内空气安全问题,是整个汽车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汽车的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层层把控,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车内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由彼牧汽车(BⅡMOAUTO)主办,北京市质检院、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彼牧中国车内环境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上,专家学者纷纷针对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的现状、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修订的最新进展、以及解决方案等相关问题展开了全方位讨论。日前,由彼牧汽车主办,北京市质检院、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彼牧中国车内环境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聚集了200多名来自环保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中汽中心、北汽研  相似文献   

9.
《汽车知识》2014,(10):14-14
<正>我国第一个由第三方权威平台发起的国家级车内空气质量评价项目,将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认证,并定期发布检测结果8月26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以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汽车知识杂志社和寰球时代汽车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五家单位强强联手,在上海共同召开了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工作会议,奔驰、宝马、大众、丰田、通用、日产、沃尔沃、捷豹路虎、克莱斯勒、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奇瑞、比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隐伏着诸多危害。由于车内空间狭小密闭,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内极易聚集数百种有害物质。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车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汽车通风状况、车用内饰材料、车内温湿度、车龄、采样点位置、行驶里程等对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源头控制和末端处理两种途径来遏制车内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隙发达、生产原料广泛以及可再生利用等特点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保净化等领域。随着汽车排放污染控制和驾乘空间空气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活性炭在汽车上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车内空气净化和车外大气污染物减排两个方面综述了活性炭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方式以及现状,同时也通过我国国内某公司车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来进行相关的介绍,并且利用云处理分析具有较低VOC的材料,而且通过大数据总结了车内禁用材料清单。同时还通过与汽车零部件供应相关的VOC数据库来进行高危风险零部件的筛选。希望而已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试验室,是通过CNAS认可的专业试验室,主要开展客车、校车以及乘用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还可以按照企业标准及试验方法进行相关检测工作。试验室拥有从美国安捷伦公司进口的7890A-5975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Y-8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  相似文献   

14.
车内空气质量已成为汽车品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汽车企业只有创造安全、健康的车内环境,才可使其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文章简单介绍了车内空气动态净化技术,以某款车用动态空气净化装置为例,验证了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为核心的动态净化技术对车内空气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满足GB/T276300-2011《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VOC限值的要求以及上汽降低整车挥发性有机物(VOC)的要求,本文以车内座椅聚氨酯发泡为研究对象,采用DOE全因子实验设计法和Minitab软件对座椅发泡工序进行了工艺优化,得到发泡聚氨酯座椅TVOC值与关键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和发泡工序优化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保自量的不断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各主机厂竞相攻克的难题之一.以某车型为例,分析了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控制污染源头的措施,即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零部件,通过采取整车检测和零部件检测相结合的手段,使各分级目标达标,最终达到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  相似文献   

17.
正道路车辆回收利用标准研究工作组职能介绍道路车辆回收利用标准研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主要围绕汽车禁用物质、车内空气质量、新车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RRR)以及报废车回收再利用等几个方面开展标准制定工作,以逐步完善汽车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在汽车禁用物质方面,主要针对汽车有害物质限值、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及方法,以及禁止邝艮制使用材料替代技术的标准和规定;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主要针对挥发性有害物(VOC)的检测方法、气味评价和雾化检测方法的标准和规定:在新车  相似文献   

18.
信息快报     
《汽车维修技师》2012,(9):19-19
##正##V60领衔,沃尔沃汽车全情投入2012成都车展关注儿童安全与车内空气质量,沃尔沃汽车安全理念升级8月31日,北欧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携旗下12款最新车型亮相第15届成都国际车展,其中由V60、S60和XC60组成的沃尔沃"60军团"也悉数亮相成都,再次展现沃尔沃全新的汽车设计理念和"以人为尊"的品牌精髓。与此同时,借助成都车展这一平台,沃尔沃汽车重新诠释其汽车安全理念,除众多领先安全科技外,还从儿童乘车安全与车内空气质量两大领域,进一步丰富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近来社会不时有关于汽车内异味或者是有害挥发物超标致病的新闻,车内异味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消费者感知质量的重要问题,车内空气质量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浅谈汽车气味管理流程以及改善对策,以及怎样降低车内有害挥发物至标准范围内,如何保证车内气味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水平方面出发,介绍了VOC、悬浮颗粒与微生物类的定义、来源、危害、影响因素等,从而对目前整车厂使用的AQS(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活性炭、光触媒、负离子四种空气净化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