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整车开发设计初期,发动机舱内的流场分析是机舱零部件布置和优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STAR—CCM+软件对某轿车在概念设计阶段的发动机舱流动进行了模拟仿真,获取了其发动机舱内流场特性,指出了阻碍流动的回流、阻滞区及漏风位置,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机舱内流动的改进方案,通过流场分析辅以经验设计,为发动机舱后续的布置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车型发动机舱内多个零部件发生烤焦和烤化问题,根据CAE对整车爬坡工况时机舱内空气流动状函分析结果,得出此问题是由发动机舱进风量不足、发动机舱前部和后部存在空气热回流等现象所引起的。文章通过增加散热器导风板、修改前保险杠上部装饰板和发动机底部护板等措施,使总进风量提高了5.6%,发动机舱后部靠近前围外隔热垫温度明显降低。改善了发动机舱的内流状况,为后续的机舱内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CFD仿真分析方法对汽车发动机舱内流场和温场进行仿真分析,考虑热对流与热辐射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误差控制在10%以内,满足发动机舱热管理工程设计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冷却模块中置与偏置两种改进方案,通过对比选出效果较好的偏置方案进行下一轮优化仿真分析;在第二轮偏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后,机舱内部流场得到改善,各零部件温度达到了设计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发动机舱存在过热现象,应用CAE技术对整车在怠速时的机舱内空气流动状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散热器、冷凝器及风扇处存在回流现象,经过排气歧管的气流因其它部件遮挡而流向右大灯,且排气歧管温度很高,相当于对气流进行加热,造成右大灯温度过高。文章通过设置导流通道来增加进风量和减小回流,改善了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动状况,因此,该方案是有效可行的,指出通过对发动机舱进行冷态的模拟仿真并辅助一定的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解决好发动机舱过热问题.  相似文献   

5.
汽车发动机舱散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汽车产品研发的需要,应用商用CFD软件Fluent和KULI,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汽车外流场与发动机舱内流场耦合计算方法,对某汽车发动机分别处于额定功率点和最大扭矩点下发动机舱的散热特性和温度场特性进行研究。快速而准确地指导发动机舱内冷却系统的参数选择与判定。研究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分布特性及最高温度值,控制发动机舱内空气最高温度低于设计目标值,从而判别发动机舱内的温度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CFD方法改善发动机舱散热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坤  王玉璋  杨小玉 《汽车工程》2011,33(4):314-317,368
针对某车型发动机舱怠速工况下温度过高的问题,运用软件Fluent对发动机舱内的气体流动进行三维仿真.从仿真结果的速度和温度分布,发现冷却气体回流是导致发动机舱过热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添加阻风板的改进方案,以有效地改善该车型发动机舱内冷却气体的流动,解决了舱内温度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汽车发动机舱内由于热量富集和结构拥挤而导致散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双场耦合强化散热原理,并用于指导某款汽车的发动机舱内散热问题的分析与结构改进。首先,基于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论述了发动机舱内高温部件强化散热的空气速度与温度梯度的0°夹角原则,并据此根据自然对流换热下的温度场分布特征,推导了入流空气速度的"辐射状"优化方向;然后,针对某款汽车发动机舱内排气歧管散热不足问题,基于"辐射状"优化方向进行舱内流场散热分析和结构改进研究,确定了"散热器-风扇"导流罩组合的结构改进方案。最终结果表明,排气歧管对流换热系数提高了37.5%,表面平均温度降低了24.4%,周围局部高温消除,解决了舱内散热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持续优化某商用车型整车热管理性能,改善整车热流场、优化冷却系统散热性能,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针对不同导风装置对发动机舱流场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文章在某重型商用车上匹配一款13 L燃气发动机,通过优化发动机定位及护风罩结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型式的护风罩对机舱流场的影响,得到了发动机舱内部压力、速度分布,流经冷却系统各个位置的风量及回流情况,为优化机舱热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优化后护风罩在额定工况、大扭矩工况机舱内流场流线更均匀,且冷却模块各个位置的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回流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9.
乘用车前端进气对发动机舱内的流动和散热性能影响很大,文章基于三维数值分析软件Fluent建立了某乘用车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原车型在爬坡工况下发动机舱内的流动和换热性能,发现在该工况下通过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流量偏低,未达到目标值。在分析原车型速度分布后,发现可以通过优化挡板以提高格栅和冷凝器之间的密封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将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流量增加5%,散热器的换热量可提高4%,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值,起到改善机舱散热性能、提高热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某客车发动机后舱门开孔位置对机舱内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客车后舱门靠近风扇一侧的位置开孔,且开孔应尽量设计在发动机舱体内外压力差较大的位置,散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发动机舱被盗,导致蓄电池及其他机舱零部件丢失,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影响了主机厂的品牌形象。通过解析机罩锁开启原理,现场模拟分析发动机舱被盗原因,从机罩锁的布置方案、机罩锁的结构选型、机罩锁防盗护板的设计、机罩锁拉丝的布置及选型以及汽车造型设计等方面综合优化设计,提出了发动机舱防盗策略。通过研究得出:需综合考虑成本与相关零部件性能,来提高发动机舱防盗性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整车开发前期,通过油泥模型在气动风洞中测试前端模块的风速来标定热管理CFD模型的方法,分解了测试流程和标定方法,使标定后的模型与试验一致性较好。利用标定后的模型可以在项目开发早期提升热管理机舱内流分析准确度,使发动机舱内流场的优化做到空气动力学性能和热管理性能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舱散热的CF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CFD技术。采用汽车表面和发动机舱内部内、外流场耦合计算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散热器和风扇的试验结果。对某型轿车处于不同工况下的发动机舱流场特性和温度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快速而准确地预测了发动机舱内的回流区和高温区的存在,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阮新异 《交通科技》2011,(6):102-104
以某型船用排气消声器为研究对象,为改善流体阻力对船舶柴油机的功率影响及消声器表面热辐射造成的机舱通风的影响,对其单扩张腔消声器的阻力损失与表面温度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大型通用CFD流体计算软件对消声器的流体流动与表面温度场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适当改变内部内插管的布置,可有效改善内部紊流流场,降低消声器的流动阻力;通过包覆一定厚度的隔热材料,可有效降低消声器表面温度,降低热辐射。  相似文献   

15.
以降低汽车气动阻力、获得最优气动造型为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某轿车内外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总结了车身附件气动干涉和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动对整车气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车身附件对整车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其中,底部结构和轮胎的影响较大;余者(后视镜、雨刮器和门把手)的影响很小.考虑了车身附件的影响后,气动阻力约增加23%;加上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动的影响,整车气动阻力共增大约35%.分析还表明,车轮的转动有利于改善车底气流与尾流的相互作用,使气动阻力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某款重型牵引车发动机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整车仿真分析模型,并对发动机舱的流场进行分析。针对原方案存在热风回流严重、散热器风速不均匀及风扇流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增加热风回流挡板、改用环形风扇等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经过仿真分析,优化措施改善了发动机舱内流场,解决了冷却常数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换热效果;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某款乘用车机舱温度过高的问题,首先通过在机舱内特定点布置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际测试,然后应用CFD软件对发动机机舱进行热管理的流体仿真分析,找出造成机舱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根据测试结果对影响机舱温度的零部件总成进行改进设计。结果表明:优化电子风扇参数、改进格栅结构和改变机舱内气流路径可以解决机舱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系统的散热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商用车提升中冷器冷却性能进行发动机舱内流场改善研究,应用FLUENT 软件对发动机舱进行温度场和流场分析,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同时在试验室进行方案的整车热管理验证试验。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增加中冷器前端导流板,可有效提升格栅出口冷却流量的利用效率,在在爬坡工况下提升流经中冷器风量90%,中冷器温升下降8. 2 ℃,进气中冷后温度降低至71 ℃。  相似文献   

19.
吴迪  文醉 《北京汽车》2021,(2):22-23,35
基于通风理论分析影响燃料电池发动机舱内通风量的各个因素;通过试验验证、合理计算以及针对不同车型的燃料电池发动机舱空间大小假设,结合GB 3836.14-2014《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对舱内空间危险区域进行划分,得到燃料电池发动机舱内氢气最大释放速率的计算方法,可用于指导燃料电池汽车氢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具有工程开发可信度的整车发动机舱流场计算模型,精确模拟发动机舱内流场分布,制定了5种CFD空气流场仿真与整车风洞试验对比方案,得到不同方案下模型的计算精度,根据分析对模型及边界设置进行调整,最终方案误差在3%以下,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模型可用于发动机舱流场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