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响应面法的汽车转向系统固有频率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汽车转向系统固有频率优化方法。以某微型车为例,该方法从建立汽车转向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出发,结合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转向系统的二次响应面近似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转向系统的1阶固有频率最大化为目标,总质量为约束,并通过灵敏度分析选取5个部件有限元模型壳单元壁厚为设计参数,建立优化模型。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汽车转向系统进行优化,能有效提高其1阶固有频率,减小转向系统质量,从而抑制转向系统的振动。  相似文献   

2.
针对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确定性优化结果不可靠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可靠性分析与优化技术相结合的转向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响应面方法构建转向系统优化近似模型,以1阶固有频率为约束,总质量为优化目标对转向系统进行可靠性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汽车转向系统进行优化,减小了系统质量,提高系统的1阶固有频率,避免怠速共振,达到可靠性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轿车怠速开空调转向盘抖动的问题,对转向盘和排气系统模态进行分析,发现该车转向盘和排气系统在约束条件下的模态参数与发动机的2阶点火频率相一致.调整了其转向盘和排气系统的模态,并针对优化后转向盘进行了振动试验.结果表明,转向盘X方向的振动由0.90 m/s2降为0.31 m/s2,Y方向的振动由1.05 m/s2降为...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SUV车转向系统方向盘怠速抖振过大的现象,采用模态试验技术得到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发动机怠速时的振动激励频率接近,从而引起了方向盘的过大振动。文章采用增大转向管柱的支架和车身连接处的接触面面积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转向系统进行模态试验,再将优化前后方向盘的振动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优化后的转向系统振动明显改善,达到了减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车型怠速工况方向盘振动过大的问题,介绍了抑制汽车方向盘怠速振动的三种典型方法,包括试验仿真相结合优化转向系统结构,提高转向系统固有频率;优化悬置橡胶软垫,降低方向盘怠速振动;以及使用动力吸振器降低方向盘怠速振动。结构优化既提升了模态又可以降低重量,悬置刚度优化及动力吸振器的使用同样有效降低了方向盘怠速振动。  相似文献   

6.
在汽车设计中,转向系统是底盘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开发中,转向系统振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转向系统由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管柱、传动轴组成。转向系统的低频共振主要体现在转向盘共振,主要指车辆在怠速状态或者低速行驶时的转向盘振动。以某型轿车为例,对转向系统低频共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深度混合动力轿车的传动系振动与噪声问题,对传动系统进行了扭转振动分析和噪声测试,识别出了噪声源。在考虑啮合刚度的齿轮副等效轴系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复合行星轮系和整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力学模型。对传动系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进行了研究,并与噪声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齿轮副啮合是该传动系的主要噪声源,而扭转振动是引起传动系噪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某SRV发动机罩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SC.Nastran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该发动机罩的自由模态,得到了其各阶振动频率和振型.与路面激励频率、发动机激励频率、白车身固有频率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共振的频率,并提出了以壳单元厚度为变量、1阶和3阶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系统质量最轻为优化目标的频率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发动机罩前3阶固有频率能有效地避开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轿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轿车做为一种交通和运输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轿车底盘所涉及的系统很多,包括轿车的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另外还有一些其它附属设施,也是轿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轿车为研究对象,运用频率响应分析与模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轿车转向盘在怠速情况下的抖动问题,发现其成因是发动机激励频率与转向系统模态频率相接近。通过优化轿车转向管柱支架结构,增大其刚度,以提升转向系统模态频率,避开怠速时发动机激励频率,有效地改善了轿车转向盘怠速的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简述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振动噪声的来源、传递路径及优化途径,并针对某纯电动汽车蠕行模式驱动电机系统24阶振动噪声进行分析,得出车辆在130~200r/min转速范围内、 74Hz频率附近局部强化的24阶振动噪声是由驱动电机激励、驱动电机电磁力波频率同车辆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共振引起的。同时提出了增加预置扭矩、优化扭矩阶跃强度的方案,有效地减弱了蠕行模式驱动电机系统24阶振动噪声。  相似文献   

12.
以一汽奥迪100C3GP型轿车为例,介绍了一汽奥迪100型轿车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和行驶系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维护的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基于LMS Test.Lab的转向盘异常抖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比利时LMS公司的Test.Lab振动噪声测试系统,针对某轿车内转向盘在发动机怠速时出现异常抖动的问题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通过获取转向系统(转向管柱第1、2节以及转向盘)整体和各部件的固有特性,分析异常抖动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及改进措施。为改进转向系统结构,减少振动噪声提高乘车舒适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通过试验研究某客车车内轰鸣声的产生原因和特性。首先,对车内轰鸣声和传动系扭振进行整车试验,然后通过阶次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车辆在高挡低速时的车内轰鸣声是由发动机2阶激励激起传动系的固有扭转振动引起的。传动系的固有频率在40~60Hz之间,随挡位的升高而降低,受离合器扭转刚度的影响较大。传动系的扭振通过发动机悬置、传动轴悬置和后悬架传到车内,其中发动机后悬置和传动轴悬置处传递的振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国产某轿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白车身低阶振动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进行了振动固有频率对壳体厚度等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灵敏部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国产某轿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白车身低阶振动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进行了振动固有频率对壳体厚度等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灵敏部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通过试验研究某客车车内轰鸣声的产生原因和特性。首先,对车内轰鸣声和传动系扭振进行整车试验,然后通过阶次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车辆在高挡低速时的车内轰鸣声是由发动机2阶激励激起传动系的固有扭转振动引起的。传动系的固有频率在40~60Hz之间,随挡位的升高而降低,受离合器扭转刚度的影响较大。传动系的扭振通过发动机悬置、传动轴悬置和后悬架传到车内,其中发动机后悬置和传动轴悬置处传递的振动较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国产某轿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白车身低阶振动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进行了振动固有频率对壳体厚度等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灵敏部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以某轿车的车轮结构为原型,利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材料下车轮模态的差异性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轿车车轮的固有频率远离路面激励频率和发动机振动频率,能够有效的避免共振;三种不同材料属性下车轮模态的振型和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固有频率的数值差异较小,即材料属性对车轮的模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国产某轿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白车身低阶振动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进行了振动固有频率对壳体厚度等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灵敏部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