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发动机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是一种通过比例电磁阀对油泵排量进行可控调节的机油泵。文章着重介绍了叶片式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针对其特性制定相应试验项目,对其试验台架方案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机油泵的研究和设计水平,对机油泵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不同类型机油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作者近期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中的一些工作,分析了车用发动机机油泵试验台的架构、功能及典型试验结果。以目前各国的文献成果为依据,综合研究了排量、容积效率、压力波动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及相互联系。通过试验台的测试实例论证了机油泵振动和噪声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手段。结果表明:定排量机油泵无法满足发动机节能减排的要求,必须进行变排量泵的研发;基于完全空化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分析机油泵空化现象的有效手段;机油泵的振动和噪声性能受到压力波动和机械啮合的双重影响,必须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以TU5JP4汽车发动机机油泵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使用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系列乘用车发动机中。在该款机油泵加工制造过程中,壳体是其主要加工部件,所占生产时间最长,是影响机油泵的整体生产效率的主要要素。对现有机油泵壳体加工工序做了分析并进行了时间测量,每件产品加工时间为597s;采用更改刀具和工艺参数以及更改毛坯设计的方法改进后,每件产品加工时间缩短为463s,该改进为有类似结构的机油泵壳体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叶片式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了国外已投产的几种叶片式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原理及效果,并与定排量机油泵进行了性能对比。对比显示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在降低燃油消耗和噪声等方面有较多技术优势。此外,对国内机油泵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叶片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开发的IDEF0模型。  相似文献   

5.
笔者所在公司开发的大功率发动机机油泵在进行耐久试验过程中,机油泵高压腔侧的泵体部位表面发生材料脱落,出现气蚀坑的现象。为此,采取在高压腔出现气蚀的位置,增加卸荷槽的方案,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成功解决了气蚀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汽车发动机在批量生产中,通常应用由普通旁通阀调节机油压力的机油泵,但是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应用体积流量可调节的机油泵最多可节油3%。这种可调式机油泵在轿车发动机上已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逐步推广应用到商用车发动机上。本文简要介绍轿车和商用车应用的新型可调式机油泵的基本工作原理,以便使汽车维修行业人员能从中了解这些新型可调式机油泵的使用及其维修方法。(接2014年第11期)2.压力分级调节的外齿轮机油泵的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7.
介绍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泄压阀卡滞问题的故障分析过程及解决方案。对泄压阀弹簧弹力、初始作动压力、初开压力和全开压力进行设计计算,对量产品泄压阀的结构和设计参数进行对标分析,采用CAE计算分析泄油窗口的受力,找到泄压阀卡滞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可靠性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对机油泵泄压阀设计防再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外啮合直齿轮机油泵容积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影响外啮合直齿轮机油泵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 ,对油泵齿谷产生空穴和间隙漏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从采用端面补充进油、取消卸荷槽及选择合适的进出油管通径等方面论述了提高齿轮泵容积效率的有效措施 ,并运用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最近,连续遇到两台492Q发动机出现烧瓦抱轴故障。其中一台是在保养了机油泵之后出现故障,另一台则是更换了新的机油泵之后。经拆检发现,两台发动机的机油泵及传动轴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分析确认,这种故障是由于安装机油泵的方法不当造成的。 对于492Q型发动机来说,机油泵和分电器都是由凸轮轴的螺旋齿轮带动分电器传动轴总成上的螺旋齿轮驱动的。因此,在安装机油泵时,必须保证传动轴和机油泵主动轴的同轴度,否则将会使机油泵卡住,损坏传动轴而  相似文献   

10.
机油泵作为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发动机技术水平的提升,合理设计机油泵流量以确保发动机润滑可靠,已成为发动机设计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文中针对转子型机油泵通过简易计算初步确定了机油泵流量,再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机油泵流量的合理性,从而确保机油泵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源车在大修时无法对机油泵进行检测的情况,采用计算机测试系统实现了对机油泵机油压力、机油温度、油泵转速等参数及其关系的测试与分析,为维修机油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中对机油泵测试装置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对其他类似装置的检测和测试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机油泵性能测试手段都为人工控制,人工记录,操作复杂,数据处理繁琐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在BSY108喷油泵试验台上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实现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自动检测机油泵性能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用转速、温度、压力等传感器将表征机油泵参数的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使用具有高精度的信号调理电路、多功能数据采集卡DAQ Pad...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机油泵是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润滑状态。因此对其进行性能试验及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斯太尔汽车WD615柴油机中的机油泵样泵及本厂自制泵的性能进行试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K6发动机机油泵调压阀开启压力对发动机机油压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总结,并对机油泵调压阀开启压力值进行了设计计算和分析,以便对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开发背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研发现状。以上汽集团乘用车某款发动机上采用的叶片式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为例进行研究,详细介绍该机油泵的结构以控制原理。为了说明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相对一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节能效果,在发动机台架上通过摩擦功试验和整机油耗试验等方法,得到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相对一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油耗分别节省约1.26%和1.38%。  相似文献   

16.
轶名 《摩托车》2005,(10):48-48
二冲程发动机因其结构特殊,发动机的润滑通常采用分离润滑方式,将润滑油与燃油、空气进行适当混合,再进入发动机内参与润滑。因此,设置有机油泵和专用的供油通路,控制与发动机运转状态相适应的机油量。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机油泵存在“困气”现象,使机油泵进油口的机油无法进入泵体腔内。尤其某些机油泵未设置放气装置(如春兰CL50QT车),机油泵不出油,造成缺油及拉缸故障。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找到一个排除机油泵“困气”的方法,现以CL50QT摩托车机油泵为例介绍给大家,供维修时参考。1.先拆去摩托车行李箱及前侧盖,将机油箱油管从机…  相似文献   

17.
二冲程发动机因其结构特殊,通常采用分离润滑方式,将润滑油与燃油、空气进行适当混合,再进入发动机内参与润滑。因此,设置有机油泵和专用的供油通路,控制与发动机运转状态相适应的机油量。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机油泵存在"困气"现象,使机油泵进油口的机油无法进入泵体腔内。某些机油泵未设置放气装置(如春兰CL50QT系列摩托车),机油泵不出油,造成缺油及拉缸。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找到一个排除机油泵"困气"的方法,现以CL50QT摩托车机油泵为例介绍给大家,供维修时参考。未设置放气螺钉的其它机型也可参照此法。1、先拆去摩托车行李箱及前侧盖,将机油箱油管从机油泵进油接头上拔出,别在燃油箱与机油箱之间的适当位置。拧松机油泵M6×35紧固螺钉和M6×12固定夹支架螺钉,取出机油泵。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两级式机油压力和机油量调节系统大众EA211发动机中使用的是外啮合齿轮机油泵。其运行效率非常高,而且有助于降低油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机油泵通过螺栓固定到油底壳的上部,可以根据负荷和发动机转速在两种压力下(约1.8 bar和3.3 bar)运行。该机油泵由曲轴通过  相似文献   

19.
当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内外转子采用标准件情况下,其油腔的结构将极大地影响着泵的性能。给出某转子泵油腔的设计过程:首先计算出泵体(盖)上呈对称月牙状的理论进、出油槽的位置,然后为提高泵的容积效率及降低轴功率,运用CAE技术分析并改进泵油腔设计,即运用泵类专用仿真软件PumpLinx对泵内部流场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分析;应用ABAQUS等分析软件对泵壳体的变形和密封性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最后进行泵样机台架设计试验验证。比较发现:CFD仿真模拟得到的虚拟泵各项参数与泵样机台架试验的相关结果基本吻合;泵壳体的有限元强度分析符合其台架极限试验结果。由此可见,CAE技术为机油泵开发提供了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某汽油发动机链传动啸叫问题,进行CAE 仿真分析及优化.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分析正时链与机油泵链传动布置的相互影响,分析表明更改机油泵链布置不能有效降低链传动的啸叫噪声.通过优化正时罩壳结构刚度,降低表面振动速度,从而减少啸叫噪声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