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属3D打印技术具有无需开模、成型复杂零件、成型精度高、周期短、轻量化和定制化的优势。金属3D打印技术为汽车车身零件提供了新的制造工艺,极大推动了汽车行业车身制造的技术变革。文章从试制车身实际造车应用的角度,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作试制车身零部件,研究了零件打印成型、强度、硬度、致密度、粗糙度、焊接性能、成本对比等,并针对金属3D打印零件性能特点,分析了各自应用特点及应用场景,进一步讨论了金属3D打印技术在试制车身上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快速成型技术利用所要制造零件的三维CAD模型数据直接生成产品原型模型,无须夹具设计和考虑零件结构复杂程度,周期短、成本低。本文阐述了快速成型技术在汽车发电机端盖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探讨了影响端盖精度的因素,指出快速成型技术是降低汽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零部件行业的优势企业,法士特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研发理念,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率先在行业引进了3D打印技术,并开始应用于重点产品设计研发领域,有效缩短了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周期,成为国内零部件行业率先应用该项技术的企业。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便可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可大幅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与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新产品设计的技术手段、工艺与方法。本文在了解3D打印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光固化快速成型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结合光固化成型技术与汽车零部件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做具体的描述。通过对汽车零部件建模设计的具体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光固化成型技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应用的优势,为3D打印技术提供可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快速成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速成型技术利用所要制造零件的三维CAD模型数据直接生产产品原,并可方便地修改CAD模型后重新制造产品原型,介绍了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讲述了叠层制造,光固化立体成型,熔融沉积制造等快速成型制造方法。详细阐述了快速成型技术在汽车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中的应用,具体应用于零件设计原型的快速制造,发动机试验研究,快速模具的制造,指出快速成型技术是降低汽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3D打印技术在汽车尾管装饰罩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文章在阐述3D打印技术原理和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汽车尾管装饰罩的结构原理、外观及装配要求,并综合考虑在产品研发阶段的样件试制和评审问题,面向需求多样化、工艺系统化、开发周期缩短的现实需求,分别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汽车尾管装饰罩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逆向工程手段,对采用3D打印制作的汽车尾管装饰罩样件进行了三维检测,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汽车尾管装饰罩样件能够满足外观和装配要求。3D打印以其独特的优势,对汽车行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3D打印技术在材料、工艺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将来必定会对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产品性能指标提升、技术创新、降成本、缩短制造周期、个性化定制目标,现阶段对金属3D打印激光选区融化(SLM)工艺制作铝合金(AlSi10Mg)与不锈钢(316L)材料零件进行了深入技术研究,主要对金属3D打印支撑工艺优化、无支撑技术探索、零件力学性能研究以及在汽车产品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其实际应用场景;根据探索结果,总结了金属3D打印支撑技术工艺指导规范及无支撑技术工艺探索规律、总结打印零部件力学性能所能达到的具体数值,同时开发了汽车零件应用场景,通过金属3D打印激光选区融化(SLM)工艺替代复杂长周期高费用的传统工艺零件,为汽车零件进一步应用金属3D打印工艺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际应用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产品设计与制造脱节而导致设计修改频繁、装配成本昂贵等问题,面向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DFA)方法从装配的角度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详细分析了DFA在汽车内饰件设计上的典型应用,减少零件数量、集成设计、减少紧固件种类和数量、标准化设计、防错设计等DFA方法简化产品设计、提高装配效率,有效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及装配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付畅  过学迅 《北京汽车》2007,(2):12-14,18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中型客车驱动桥的设计开发,建立零部件参数化实体模型,并进行了虚拟装配、干涉分析和运动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高设计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汽车零部件快速试制模具中最常见的硅橡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解决了如何降低模具制作成本、提高模具热效率、提高材料的性能、成型形状复杂的精细件、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等问题,并着重研究了如何提高汽车零部件精度的问题。同时通过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耗法规的日益严苛,对汽车车身轻量化提出了约来越严格的要求。热成型零件的应用是车身轻量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一直在被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热成型零件在车身上的应用方法,即竞品分析确定热成型零件范围,等强度计算确定零件料厚,CAE分析进一步确定零件料厚,成本分析最终确认热成型零件范围。研究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确定了成本分析模型,对后续项目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成型尼龙零件的力学性能,研究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成型尼龙零件的尺寸精度,并结合汽车研发中空调试验,验证了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可快速制造出满足试验要求的空调通风管路,展现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在汽车研发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随着世界首款3D打印汽车Urbee 2面世,汽车制造业被重新定义。本文以现有3D打印汽车为基础,对未来汽车制造业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简单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平台化低成本设计既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又可以降低产品单价。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成本构成,工装和材料成本是主要占比。以汽车控制臂为例,展开设计过程讨论,为其他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并行工程为汽车产品开发快速适应市场需求与变化,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供了行之有效解决方法,文章旨在阐述并行工程在车身开发中的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车身开发中并行工程的运行机理,车身开发中并行工程的实施要素以及车身开发并行工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合理运用并行工程可以加快产品研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基于并行工程的车身开发已经成为汽车生产企业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汽车实用技术》2013,(11):46-46
Urbe是第一辆3D打印的汽车,由KorEcoLogic在2011年开发。这项设计引领了多项3D打印技术。KorEcoLogic正在制造第二版Urbee3D打印汽车。可以说Urbee的部件设计优化没有3D打印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以减震器为例,包括风管和其它接I:2设置都需要3D打印。令其可以使用更少的零部件,而且能够明显减少总体重量。据称,新版本3D汽车需要50个零部件左右,而一辆标准设计的汽车需要成百上千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17.
FDM熔融沉积技术是3D打印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技术,它是通过对丝状材料加热至一定合适的温度后使其成为熔融状态,然后从3D打印头中喷出,并逐层堆积成型,但其打印精度较低,除了材料的限制,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热,若3D打印头的温度过高,丝料从喷头喷出逐层堆积成型存在气孔,大幅度降低了精度,所以温度对3D打印喷头的影响不可忽视,也对精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于3D打印技术仍还在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创新的阶段,3D打印喷头也在不断优化。文章主要论述3D打印技术中3D打印喷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任铮 《重型汽车》2005,(4):17-19
当前,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环保化.减轻汽车自重是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汽车自重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9%.因此轻质高强、耐腐蚀、加工方便、易于零部件一体化、降低制造成本、能有效缩短开发周期的玻璃钢(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整车生产厂的重视,并成为汽车结构的理想材料,特别是在车身大型覆盖件方面已获得较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款新车型的研发设计中,汽车车身研发设计的投入占整车研发的很大比重.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在汽车车身中的运用,可使汽车的开发过程更加快速、可靠,整车开发周期缩短,开发费用降低.本文阐述了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周泉 《汽车电器》2002,(6):55-56
6 汽油发动机的控制技术与ECU的小型化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与降低油耗,就须采用高精度控制,由此就要采用高性能的ECU.而另一方面,形势迫切要求厂家缩短发动机与汽车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始成本,因此就需要开发出能与技术条件快速更改相适应的微机与高可靠性的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