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研究变速器倒挡齿轮的疲劳失效,针对某变速器倒挡齿轮进行了动态有限元分析。建立变速器倒挡齿轮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倒挡齿轮工作特性,确定了齿轮约束和加载方式,利用Radioss求解器计算倒挡齿轮啮合过程的接触应力,得到任意时刻的接触应力及最大接触应力所在位置,同时进行了接触应力的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倒挡齿轮间的接触应力远小于材料的接触疲劳极限,倒挡齿轮接触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变速器齿轮与齿轮轴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计算齿轮轴变形和轮齿接触应力,分析变速器齿轮轴变形对齿面接触状态的影响.通过与经典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立的齿轮与齿轮轴系统有限元模型,不但可准确计算齿轮轴变形和齿面接触应力,且能综合分析齿轮轴变形对齿面接触区域的载荷分布、轮齿间载荷分配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为更全面、精确分析变速器齿轮的齿面接触状态和载荷分布,预测齿轮疲劳寿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精确的差速器齿轮模型,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和赫兹公式,计算出单对轮齿啮合时可能出现最大应力的位置。运用有限元法,计算齿面的接触应力,通过与传统计算结果比较,表明了有限元法在差速器齿轮设计中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壳体动态响应的齿轮NVH优化方法,分析了齿轮动态啮合力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获得了动态啮合力的计算模型。结合某款电驱动变速器啸叫实例,采用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获得齿轮修形优化前后齿轮副传递误差、齿面接触应力及动力学响应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齿轮修形优化可有效降低齿轮动态啮合力,减小壳体表面动态响应,从而改善特定工况下的变速器啸叫,提高整车NVH性能。  相似文献   

5.
却贝尔载重汽车变速器倒档齿轮在使用中,容易造成牙齿后半部的歪扭。产生歪扭的原因很多,从结构上来看,由于倒档齿轮的齿宽比与它相啮合的其它齿轮的齿宽长一倍左右,当使用倒档齿轮时,它的后半部是与中间轴一档齿相啮合;前半部与输出轴的一档齿相啮合,这就使倒档齿轮的同一轮齿上承受着两个相反的扭力,此时,中间轴一档齿轮是主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型汽车差速器啮合套故障分析,利用CREO建立啮合套三维模型,采用了增加局部结构刚度和啮合齿鼓形修形两种方法改善齿面接触应力。采用Hypermesh构造有限元网格,并对两种改进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计算等效应力,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改进方案,为差速锁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斜齿轮的齿廓修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齿廓修形能够改善高速重载的汽车动力传动齿轮的动态性能。传统的齿廓修形计算方法不能满足斜齿轮的修形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斜齿轮齿廓修形优化设计的新方法,包括了齿轮变形、支承变形、离心变形、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计算精度高、应用方便的优点,满足了汽车齿轮修形的使用和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乘用车手动变速器开发试制阶段台架试验中倒挡惰轮断齿失效的问题,先后采用元素含量检测分析、热处理质量检验分析、断口分析、齿轮啮合区分析、扫描电镜检测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失效的倒挡惰轮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倒挡惰轮的失效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剪切疲劳开裂,断口裂纹的疲劳源位于偏载齿面节圆部位次表面的夹杂物聚集区。导致该齿轮剪切疲劳断裂的原因主要是轮齿次表面有夹杂物、载荷过大以及齿轮偏载。  相似文献   

9.
螺旋锥齿轮副是车桥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传动元件,尤其是准双曲面齿轮副,由于其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结构紧凑易于布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准双曲面齿轮为例,以齿根弯曲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为基础,分析了提升螺旋锥齿轮承载能力的方法。详细分析了齿高系数、刀具参数对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效果。试验证明:通过优化工作齿高系数、齿顶高系数、大小轮齿厚、刀具圆角半径以及刀具修形参数,能够有效提高螺旋锥齿轮副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0.
1、齿轮的检查与修理变速器齿轮常见的损伤主要有:齿面严重磨损或疲劳剥层、轮齿折断或破缺、齿轮轴孔磨损或花键挤压变形等。(1)如果齿轮工作表面剥层面积大于25%,或齿轮花键与轴花键的配合间隙在齿轮外缘处测量大于0.4mm时,均应更换新齿轮。(2)齿面有轻微斑点,轻微剥层且面积小于工作面积的25%,或齿端略有残缺,用油石将剥层处和齿端残缺处打磨光滑后可继续使用。但必须进行修磨,否则会加速齿轮的磨损甚至引发齿轮折齿。(3)一对相啮合的齿轮由于齿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电动汽车减速器的啸叫噪声,采用齿形修形和齿向修形相结合的齿面修形法,并提出了一种齿轮传递误差和齿面接触应力双目标函数优化模型,对修形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修形参数进行修形后,电动汽车双级减速器的高速和低速齿轮副的传递误差最大变化量分别降至0.15和0.48μm;最大齿面接触应力分别为700和980MPa,达到了降低传递误差和改善齿面接触应力的预期目标。最后,将减速器安装在整车上进行齿轮优化修形前后的噪声声压级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经齿面优化修形后,驾驶员右耳处噪声声压级峰值降低了7.3d B,啸叫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Yoon.  KY 吴希让 《汽车齿轮》1996,(4):28-36,71
作者介绍一种新方法,使用立方样条,使齿轮轮齿齿廓的静动误差减至最小。在啮合循环下,传动误差减小降低轮齿动载荷,也闰小了齿轮的振动和噪音。基于上述事实,进行了渐开线轮齿和使用立方样条修形后的轮齿齿廓间的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自动变速器合金钢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将表面转化涂层技术应用到齿轮的抗疲劳点蚀中。运用化学转化膜原理在齿轮表面生成数微米的软质磷酸锰转化涂层,利用SRV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评价,采用共焦激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对不同配对副的齿轮接触疲劳特性进行了单对齿轮动力循环疲劳试验和自动变速器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两种自动变速器油对齿轮副疲劳点蚀的影响,对磷酸锰转化涂层的抗点蚀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具有磷酸锰转化涂层对齿轮副的啮合初期磨合性有明显改善,齿轮表面产生数微米的软质层,填平了齿轮表面大部分凹凸切削波纹,降低了齿面的局部最大啮合接触应力和金属表面摩擦因数,改善了齿轮啮合时的油膜和润滑状况。对不同表面加工方式的齿轮采用磷酸锰转化涂层和合理选用润滑油可大幅提高齿轮抗接触疲劳能力,可作为提高汽车变速器齿轮疲劳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齿轮设计方法是按保证标准顶隙的原则进行齿轮的几何计算,这对于汽车变速器高速档变位齿轮,无疑降低了齿顶高度,导致重合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啮合时的运动平衡性,增大了轮齿负载,降低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增大了变速器噪声。本文针对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非标准顶隙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梁兰兰 《时代汽车》2022,(5):123-124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MASTA软件进行齿轮修形的快速方法,通过对齿轮载荷接触分析,预测齿间载荷和齿向载荷分布状况,对比齿轮修形前后齿轮振幅、传动误差变化及齿轮接触斑点这些评价修形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修行后齿轮的啮合性能和承载能力都得到了很大地提升,为后期产品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Pro/E软件构建了PY160平地机后桥齿轮的精确模型,并进行装配.将简化后的装配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建立起非线性接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后桥输出齿轮齿根最大弯曲应力、轮齿最大接触应力和轮齿在多个啮合位置的应力分布云图,在此基础上对齿轮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可为齿轮的寿命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电动汽车减速器齿轮传递误差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由于制造与安装误差、运行中受力变形以及齿面的微观修形等,齿轮不能在全齿面上共轭接触,齿轮啮合点会偏离理论啮合线一定距离,从而产生传动误差,成为齿轮振动噪声的主要激励源.本文以减速器斜齿圆柱齿轮为例,研究其传递误差影响因素,降低传递误差峰-峰值至0.1μm水平,并以...  相似文献   

18.
齿面微观修形在汽车变速器降噪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变速器啸叫噪声,借助软件RomaxDesigner对齿轮啮合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齿轮静传递误差模型;结合接触斑点试验并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得出最佳的齿面微观修形参数.据此进行了齿面微观修形,并对修形前后峰值传递误差和驾驶员位置的声压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合理的齿面修形,静传递误差减小了,齿轮发出的啸叫噪声降低约10dB.  相似文献   

19.
飞轮常见的损伤部位 飞轮齿圈磨损在启动发动机时,飞轮齿圈上的轮齿受到启动电机齿轮的频繁撞击和滑动干摩擦,且轮齿啮合面常夹杂有尘土、砂粒等杂质,造成齿圈轮齿磨损或剥皮。由于飞轮始终作单向旋转,故齿圈轮齿的磨损通常发生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汽车齿轮修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建军  张明 《汽车技术》1997,(12):28-32
由于汽车齿轮存在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轮齿的弹性变形、扭转变形、热变表等因素,使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产生冲击、振动和偏载。通过研究与分析指出,汽车齿轮的修形可以改善汽车齿轮的传动。探讨了齿轮修形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