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结中心转向区性能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较完善的转向系统模型,将其嵌入到整车模型中,研究了转向系统参数对中心转向区性能的影响.通过中心转向区转向试验与仿真分析数据可知,转向系统传动比、干摩擦、刚度等特性参数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驾驶路感和车辆的转向灵敏性.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五轴试验台。在分析转向系统基本要求、整车转向系统评价标准及转向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转向系统五轴试验台需实现的试验项目及基本功能,并对电液伺服加载、驱动装置控制、加载装置静压支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所研制的转向系统五轴试验台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够有效进行齿轮齿条转向系统性能匹配及耐久性测试评价,试验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林巧  曾霞  鲁毅  程娟 《汽车电器》2024,(2):88-89+92
文章根据国家标准GB 34660—2017 《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B 17675—2021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对比研究2项标准在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电磁兼容试验方法的差异性,对电子助力转向的分类和原理进行介绍,并对汽车电子电气转向系统电磁兼容的其它试验方法进行探索。为汽车工程师理解汽车整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辐射抗扰度测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液压动力转向油泵(叶片泵)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流量、压力及转速间的耦合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企业标准的差异,提出了增加压力/流量动态特性试验的必要性.通过试验台架进行了流量/压力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曲线与所建油泵数学模型吻合较好,能够为转向油泵和模型优化及转向系统匹配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霖  茅纪庄  曹建永 《北京汽车》2010,(4):35-37,44
简述了国内外转向系统缓冲性能的各种试验指标,详细介绍了转向系统缓冲性能的试验方法,并对转向系统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发展动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依据转向系统中摩擦特性,基于ESF摩擦模型分别建立了转向系统中的静摩擦和动摩擦模型,并进一步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对转向系统模型中各参数进行了参数辨识以及整车系统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分析,同时与实车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独立悬架汽车转向系统刚度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剑  管迪华 《汽车工程》2001,23(5):337-339
汽车转向系统刚度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测量独立悬架汽车转向系统刚度的试验方法,分析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受力状况,推导了转向系统中各环节刚度的计算公式,对一辆实车进行的试验测量得到了可靠的数据结果,对进一步探讨转向系统刚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载货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优劣,查明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匹配问题。介绍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阐述了载货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方法、评价指标,并推荐了相应的判定标准,通过实测某车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全液压转向系统的转向特点,提出一种基于PID神经网络算法的新型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并对转向关键技术进行理论推导。采用Matlab与AMEsim软件进行联合仿真试验,并和已有的全液压转向台架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证明,该系统继承了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实时响应快,转向舒适度高,简化液压回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汽车安全标准中部件碰撞试验项目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安全标准中要求的部件碰撞试验项目及其使用MADYMO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最后,讨论了TNO10模型验证和转向系统碰撞模拟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转向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兴的动力转向,如何系统的评价转向感觉,如何获得理想的转向感觉,已经成为国内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对转向的移线性能、中间位置转向性能和转向的舒适性等主观感觉评价进行介绍,分析转向感觉主观评价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探讨应用实车试验、驾驶员模型和驾驶模拟器进行转向感觉试验的主要方法,对今后转向感觉主观评价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装备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整车操纵稳定性进行评价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装备EPS的整车操纵稳定性评价的具体内容。给出装备EPS的特锐样车原地转向轻便性、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转向回正性、转向瞬态响应特性(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的试验方法和标准,对其操纵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转向器是转向系统的核心部件,其部件的可靠性和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个转向系统和整车的转向性能的优劣。某轻型客车采用齿轮齿条式液压助力转向器,其活塞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转向卡滞,转向力变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转向的性能。经过对活塞环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了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验证合格,提升了转向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能够按照试验规范控制液压助力转向泵的载荷,研制了转向泵模拟加载装置测控系统.该系统由基于16位微控制器的测控单元、伺服驱动器和工控机组成,利用以太网实现上、下位机通信,实时测量油压、油温和转向阻力等参数,根据获取的发动机台架控制系统试验开始标志来保持时间同步,通过控制机械转向器的转角来调节转向泵的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测控系统完全满足发动机试验中对转向泵连续加载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转向系统用油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和影响到转向装置的性能与汽车整车的使用状况。为了确认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用油能否达到最佳的应用状态和优良的性能指标,本文以德国“ZF”公司对油品质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为依据,介绍其试验规范,为引进技术的吸收,应用和提供试验的标准依据,促使和强化对用油品质的可靠性判定与评估选择。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分别装有EPS和机械式转向系统的某款车型的2辆样车进行了主客观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按标准GB/T6323.1进行的蛇行试验评价结果与按保时捷调校主观评分方法进行的主观评价结果相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指出现行蛇行试验评价方法只评价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和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不能反映车辆的本质属性,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并建议增加转向灵敏度、车身侧倾增益和转向盘扭矩梯度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双轴转向8×4货车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弹簧、阻尼器以及橡胶衬套的非线性特性,并以ADAMS软件为二次开发平台,建立了整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对双轴转向8×4货车整车模型的参数化自动建模功能;按照国标试验工况的自动仿真分析功能;符合汽车评价标准的仿真结果数据后处理功能。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车的随机输入平顺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LabVIEW的EPS转向轻便性测试软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转向轻便性试验条件,应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构建试验台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转向盘转角和转矩信号,并对执行元件进行控制,按照试验条件自动进行操作。在自主开发的测试系统上进行某型号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转向轻便性试验,证明了该测试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军用越野车辆全轮转向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全轮转向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全轮转向电控系统及电控系统软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为验证全轮转向电控液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装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控液压系统能够满足前期方案提出的全轮转向技术指标,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的台架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策略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助力电机的控制。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试验台,并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确定目标电流,并使用PID反馈控制器跟踪目标电流的控制策略是十分有效的,能显著提高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