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车门内护板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门内板是车门的主要零件。车门内护板通过塑料卡扣或者塑料卡扣与螺钉组合的方式安装在车门内板上。车门内护板周边压在车门内板面上。不同汽车企业的设计概念与侧重点不同,车门内护板与车门内板的配合形式也各有不同。根据车门内护板周边是否有翻边、车门内板型面是否有沉台特征、以及二者形成的间隙形式,可以将车门内护板与车门内板组合成几种常见的配合形式。文章主要对二者常用的配合形式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概括分析各种形式的优点及缺点,为设计工程师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汽车的感官质量,将门锁安装由平头螺栓配合圆孔的安装方式更改为锥形孔配合锥形螺栓的安装方式,消除门内板上的螺栓突兀。通过研究车身冲门锁安装孔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组成,设计导向销精确定位门内板,保障锥形孔的位置度。同时根据门内板的数模、料厚和材料,选型和设计驱动机构的冲压力、空行程、力行程和钳体等,完成一种冲孔机构的设计,在车身车间实现快速、精确成型门内板上的门锁锥形孔。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铝板材料成型性和延展性差、背门内板产品形状复杂导致铝板背门内板设计及生产困难的问题,基于AutoForm有限元软件在理论上对铝板背门内板成形性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模拟分析,确定最终成形方案并指导现场生产,同时在现场调试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4.
某车型背门在开发过程中,侧向刚度不能满足设计目标。通过对内板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发现内板结构部分区域存在优化空间。结合设计布置需要,确定初始设计域,综合运用拓扑优化和多目标优化确定内板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典型刚度工况与模态分析校核背门内板可行性,实现了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背门的正向设计。文章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可为汽车背门内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组成部分,对舒适性有很高的要求。门内饰板间隙和面差对门内饰板外部美观和感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映了门内饰板的设计和工艺水平。文章主要论述门内饰板的间隙面差研究方法,分析门内饰板内部以及门内饰板和周围环境件的间隙面差,总结了门内饰板间隙面差设置方法和要点,用于设置合理的间隙面差,提高了门内饰板的感知质量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汽车车门内板拼焊技术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汽车车门内板结构现状与拼焊板技术在车门制造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车门内板拼焊性能与主要参数。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拼焊门内板车门(拼焊板与非拼焊板、不同材料拼焊板与相同材料拼焊板)的刚度性能、模态性能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计算机仿真模拟结果的分析,为车门内板拼焊技术应用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载货汽车左/右前扶手下加强板冲压工艺设计过程,利用Autoform分析软件对板料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分析检验了设计者所进行的冲压工艺分析及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解决了凭经验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和设计时由于冲压工艺制定不合理所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Dynaform软件对汽车提升门内板检具的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重力单独作用及重力与回弹力综合作用下零件的尺寸变化。结果表明,提升门内板检具放置方向应设计为车身坐标方向,以满足零件测量要求;在对产品进行仿真分析时,除了对零件进行生产状态下的回弹分析以外,还需要考虑零件在检具上只有主基准支撑及夹紧状态下的重力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响应面法的汽车覆盖件充液成形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比亚迪S6车型后备箱门内板件为研究对象,以基于成形极限图的判定依据作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田口试验设计选定的充液成形中的显著工艺参数为优化变量,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构建响应面模型,运用改进型遗传算法对模型寻优,获得汽车覆盖件冲液成形最优的工艺参数。最后,按照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数字模拟,并利用充液成形局部冲压复合工艺,成功制成后备箱门内板件,验证了该优化流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副仪表板后翻式扶手总成的设计,包括扶手总成的组成、材料的选择、扶手表皮的设计、包括表皮缝线的设计要求、扶手内外板定位及设计要点,并介绍了扶手在设计过程中需满足的人机要求,可为同类型车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利用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一塑料铰链扶手进行关闭及开启时的强度分析,验证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分析结果可知,扶手的设计符合本公司规范要求,避免后续由于零件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修模费用。  相似文献   

11.
李泽阳  刘钊  朱平 《汽车工程》2022,(5):789-797
本文中针对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汽车尾门内板,提出一种包含材料-结构并行优化的轻量化设计流程。考虑纤维分层分布特点建立材料分层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材料参数化本构模型,在改变材料参数时可快速预测其力学性能;根据纤维取向的分布特征,提出材料参数提取和映射方法,有效提升结构分析精度;考虑材料和结构设计变量,结合Kriging代理模型和基于边界搜索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复合材料汽车尾门内板轻量化设计流程。最终结果,在保证多工况设计要求的同时,实现了材料和结构参数的并行优化,取得减质量10.5%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乙  李军 《汽车运用》2002,(6):20-20
汽车内饰件一般是指轿车车厢的隔板、门内装饰、仪表板总成、扶手、地毯等零部件和材料。虽然只是一些辅助性的零配件,但它们要承担起减震、隔热、吸音和遮音等功能,对轿车的乘坐舒适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汽车上的其它部件而言,尽管内饰件对车辆的运行性能没有什么影响,但由于其真面目一览无遗,代表了整部车子的形象,孰优孰劣,不仅决定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含有4个评价指标的扶手舒适度评价体系,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推导出扶手按压触感指标为其线性相关的关键指标;进一步通过二次回归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扶手按压受力形变曲线与扶手按压触感之间的关系,得出其相互关系并联系实际进行解析,对汽车企业优化门扶手的技术开发设计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今软质包覆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对提升汽车内饰感知质量和乘坐的舒适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包覆定义入手,介绍了包覆工艺的种类,以汽车门内饰板扶手为例,介绍了门饰板基材的表面处理要求,泡棉触感要求,胶水的选择要求等,然后重点介绍了门饰板包覆的工艺选择,以及在设计初期,包覆工艺对A面的要求,扶手内部结构包覆工艺的要求,以及周边件匹配的要求、包覆辅助工器具的要求。通过扶手包覆的验证,面料、骨架、胶水材料、A面造型及结构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与过程中的胶水活化温度、表皮温度、基材温度、真空压力、保压冷却时间等同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不同的设计和不同的工艺参数,出现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当出现包覆缺陷时,应综合材料的性质、产品造型、结构设计、工艺状态及温度环境才能进行合理判断,找出缺陷形成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用非金属材料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非金属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和功能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织物和玻璃等各种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本文叙述汽车用塑料、橡胶、摩擦材料、化学纤维、玻璃和陶瓷材料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方向。包括这些材料在车身外板、格栅、后阻流板、保险杠、仪表板、门内板、顶棚内衬、座椅、进气歧管、散热器水室、油箱、汽车轮胎、胶管和门窗密封条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非金属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和功能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织物和玻璃等各种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本文叙述汽车用塑料、橡胶、摩擦材料、化学纤维、玻璃和陶瓷材料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方向。包括这些材料在车身外板、格栅、后阻流板、保险杠、仪表板、门内板、顶棚内衬、座椅、进气歧管、散热器水室、油箱、汽车轮胎、胶管和门窗密封条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非金属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和功能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织物和玻璃等各种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本文叙述汽车用塑料、橡胶、摩擦材料、化学纤维、玻璃和陶瓷材料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方向。包括这些材料在车身外板、格栅、后阻流板、保险杠、仪表板、门内板、顶栅内衬、座椅、进气歧管、散热器水室、油箱、汽车轮胎、胶管和门窗密封条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汽车前期开发过程中车门限位器布置的评价模型,提出车门限位器主臂轨迹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考虑限位器安装公差的基础上计算限位器主臂在车门内板内的运动包络面。  相似文献   

19.
某轻型商用车后开门锁扣加强板在可靠性道路试验中脱落,通过对锁扣加强板结构和焊点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对锁扣位移、门内板、锁扣加强板进行CAE分析,提出优化解决方案,使其满足整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砚红  黄露  雷舸 《时代汽车》2024,(7):121-123
本文介绍了汽车行业内首款应用铝温成型内板的车门总成尺寸育成全过程,基于大量测量分析总结了不同姿态检具对车门内板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积累了车门制造工序对型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充分应用于车门总成尺寸育成中,通过车门内板尺寸符合性、稳定性提升和车门加强件部分匹配面修正等方法,短期实现车门总成尺寸状态满足量产所需,对后续铝温成型车门内板设计及尺寸育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