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菁 《综合运输》2005,(5):80-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将城市交通规划更好地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之中?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先生。城市交通模式: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入手记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交通拥堵也成为困扰政府和百姓的难题。您是如何…  相似文献   

2.
王华胜 《综合运输》2014,(10):55-60
本文通过对城市新区的发展认识,分析其内部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城市新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规划衔接及新区规划中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合理协调的关键问题。最后以秦皇岛市新兴产业园区为实例对规划理念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正>经济与交通的关系是综合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大报告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未来交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我国经济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通航处于起步阶段,在通航设施规划建设方面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香港、东京、纽约及洛杉矶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些城市通航设施的体系构成、内在联系及运营规律等特征,为国内城市规划布局通航设施提供案例参考。国际城市通航发展经验可总结为4点:一是因地制宜确定通航发展方向;二是构建功能清晰、层次分明的通航设施体系;三是根据设施功能属性制定相应规划实施策略;四是加强部门协作、地空交通方式衔接。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综合交通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综合开发的要求,要转换发展思路,抓住交通、产业、空间三要素互馈发展的规律,基于交通、产业、城市协同发展来探讨综合交通规划的新思路。以广东省河源市灯塔新城开展的综合交通规划实践为例,探讨了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的新思路和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6.
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密切联系是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根据与条件。本文从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决定作用、主要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锁定效应等方面分析研究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关系,以期对北京实现构建新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目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迈入新的转型时期,经济新常态、新型城镇化、互联网+等新理念逐步冲击着传统各个行业,相应的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也提出若干挑战。从规划整体技术流程与具体内容模块两方面入手,以理念、措施和实例,探讨新时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对当前挑战的应对,并提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在对自身进行"瘦身"的同时,由体系规划向规划体系转变。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规划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性极强的技术工程系统。要充分发挥城市交通系统的综合效应,必须采用科学的综合的交通规划技术。综合交通规划技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掌握城市区域的社会、经济、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现状等信息;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科学地预测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TOD及其引发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堵塞为城市的繁荣蒙上阴影,汽车变成了污染的首恶。面对这样的城市病,总是老问题还来不及解决新问题又出来了。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城市在不断地以市中心为圆心向四周扩大。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所掀起的新城市规划思潮中,Peter Calthorpe融合众家学派之长提出“大众运输导向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的规划模式,提供了一个根本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潘琪 《综合运输》2010,(11):79-84
<正>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是合理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面临"十二五"规划的实践,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思考是什么?研究交通区位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交通发展如何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交通区位论专家、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管楚度教授。  相似文献   

11.
广州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珠三角经济区的中心,是中国南部最繁忙和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广州市交通总体上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随着机动车的增长、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市中心区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必须通过交通引导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拉开城市布局。为此广州市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交通发展战略。在过去的20年间,广州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历了5个阶段的规划和调整,其规划成果较好地支持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优化交通结构及方式,积极引…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空间布局影响、轨道交通线网现状以及协调方案等角度,深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措施,主要包括融合轨道交通规划、构建精密增长机制、兼顾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综合协调规划,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交通、区域与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协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考察一些国家或地区处理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关系的经验,结论之一是交通发展用地决策对于协调交通发展、区域开发和城市发展具有杠杆作用,之二是提高土地使用的总体效率,促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整合交通发展、区域开发与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划,提出一体化规划纲领,制定适应性的协调工具。  相似文献   

14.
魏东  刘斌  兰桂茹 《综合运输》2011,(12):43-46
城市综合运输枢纽规划中,需要统筹考虑枢纽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协调,才能较好地实现城市枢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很大影响,由于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因素比较复杂,如何采集数据、并进行量化评价,是城市规划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以交通中区为分析单位,利用兴趣点(POI)数据、路径规划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城市建成环境的量化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一般建成环境、交通可达性、交通设施分布等三个公共因子描述建成环境,。研究表明:公共因子得分能够有效反映不同区域建成环境的差异;城市建成环境综合因子得分较大程度上受到各类基础设施的空间密度影响;通过分析因子得分结果与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识别出了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的区域。研究结果为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建成环境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以及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受城市中心区用地限制,近年来各大学因自身发展需要纷纷在城市郊区兴建校区。然而,现有城市郊区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空间尺度过大、人车冲突隐患严重、校园缺乏活力等问题。慢行是大学校园内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对慢行系统的改善规划设计成为提升校园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厦门、上海、昆明和天津等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对比国内外高校的校园规划实例,研究校园慢行规划的特殊性。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例,基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查方法对慢行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安全、便捷、舒适、活力的规划目标;将慢行交通设施与公共空间改造相结合,提出步行和自行车改善策略和方案,并对重点片区进行改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地市交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级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主要特征、规划编制的逻辑框架、地市级综合运输通道、枢纽规划、规划重点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芳 《综合运输》2003,(12):51-53
<正> 交通规划指根据国家、区域和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对交通运输设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做出安排。其目的是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因此交通规划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避免在制定具体的交通管理措施时产生重“车”轻“人”的倾向,这便蕴涵了交通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公众参与在西方国家就已经普遍开展起来,参与活动涉及到开发计  相似文献   

19.
城市桥梁声屏障设计及交通噪声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桥梁交通噪声污染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和车辆增多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以北大桥声屏障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北大桥交通噪声污染调查分析,阐述了声屏障高度、声屏障结构形式等声屏障设计治理方案,并从规划阶段、运营阶段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桥梁交通噪声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菁 《综合运输》2009,(1):26-28
<正>当前,在中央部署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中,哪些和交通有关?今明两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如何规划?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2008年12月在京专访了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任建华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