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元前219年,方士徐福以“求海中神山仙药”为名,取得秦始皇的信任和派遣,率领三千童男女及百工、武士远航海外,到“平原广泽”称“王”不回。对《史记》这一记载。作者曾从航海史学的研究,认定徐福确是到达日本列岛。本文则进一步从当时历史背景即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来论证徐福东渡的原因和实质并非为秦始皇去采“长生不死”药,而是他的道家思想与秦始皇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极端专制统治相悖,为避秦世,采取隐讳方法集体移民并开拓他的理想王国。本文还从航海的发展探讨徐福使用大队船舶及其航海条件与航线,提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发展的四大历史时期,徐福航海的特点,以论证其在航海发展上的历史地位,以及从徐福东渡到郑和下西洋前后所启示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航海家,但他的目的地——瀛洲在何处仍是个谜,有说是日本(俗称东渡瀛洲即去日本之说)然而秦时的航海技术看来是不可能乘船去日本的,因为一千年后的鉴真东渡日本经历了五次失败才获成功。徐福不可能一举而成。那末徐福到底移民到何处定居了呢?  相似文献   

3.
航海梦寻     
《中国船检》2012,(8):31-34,114-115
航海,是人类走向海洋的第一步。从徐福东渡到郑和七下西洋,在浩瀚的世界航海史上,中国人留下了不朽的辉煌。然而,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为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徐福东渡求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有二个愿望未了.是得了周的天下但没有得到产权证书一周之九鼎.鼎于周显王24年沉于洪泽湖.有一年冬天湖干鼎现.秦始皇就于公元前21 9年去洪泽湖,但路贪玩,到达时已是洪水季节的夏天,不能捞鼎了.意外收获是遇到了说在仙岛上有不死药的徐福.二是活得太开心舍不得死.就命徐福去取不死药.见徐福久去不回,想亲去仙岛.但又贪玩,到达宁波慈溪达蓬山(徐福的出发港)时已是元前210年1月冬季.仙岛(舟山群岛)在慈溪以北,而冬天总是吹北风,船逆风驶不出去,需待南风.等了30天无南风,本想硬上,又怕翻船,只得回都.  相似文献   

5.
徐福东渡求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有二个愿望未了。一是得了周的天下但没有得到产权证书-周之九鼎。鼎于周显王24年沉于洪泽湖。有一年冬天湖干鼎现。秦始皇就于公元前219年去洪泽湖,但一路贪玩,到达时已是洪水季节的夏天,不能捞鼎了。意外收获是遇到了说在仙岛上有  相似文献   

6.
《航海》杂志曾刊登徐福是否到达日本的文章。我认为,根据不完整的资料是不能做出肯定与否的结论的。中国和日本有着二千多年交往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若干历史和传记都提到了徐福。 我国最早叙述徐福史事的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淮南衡山列传》和《封禅书》提及:秦始皇东巡琅邪,“遣徐市(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并称“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相思”。没有讲明徐福到了何处。尔后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说,徐福到达的是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及仙药,此洲止而未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  相似文献   

7.
正值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1992年10月7日至10月10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92中日航海学会学术交流会.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我们的航海家曾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秦代徐福东渡日本以及唐代鉴真和尚几经渡海终于到了日本,说  相似文献   

8.
我与《航海》杂志已经有十七、八年的情缘了。追思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勾起深切的回忆。 1981年下半年,组织上把我从船上调到新成立的黑龙江省航海学会工作。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12月,经理事会议决定,1982年开始订购《航海》杂志,将它作为对学会会员进行普及航海科学知识的读物,免费赠送给会员。 20年来,《航海》杂志在传播中华海洋文化、歌颂中华海魂方面做出不少贡献。中国古代航海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中国历来就是航海大国,从徐福东渡到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七下西洋的  相似文献   

9.
感谢海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几乎成为各种媒体谈及海洋的通用引语。回溯历史,海洋的世纪其实早已开始……人类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航海活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百越新石器的特型器物"有段石锛",在浙、闽、粤各省屡有出土,台湾、菲律宾、大洋洲岛屿,甚至南美洲如厄瓜多尔等地都有发现。公元前2世纪,秦朝已有徐福东渡日本这样的航海活动了。中国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甚至发明了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  相似文献   

10.
感谢海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几乎成为各种媒体谈及海洋的通用引语.回溯历史,海洋的世纪其实早已开始…… 人类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航海活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百越新石器的特型器物"有段石锛",在浙、闽、粤各省屡有出土,台湾、菲律宾、大洋洲岛屿,甚至南美洲如厄瓜多尔等地都有发现. 公元前2世纪,秦朝已有徐福东渡日本这样的航海活动了.中国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甚至发明了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  相似文献   

11.
“风急波峻,水黑如墨,触礁搁浅,断樯裂桅……鉴真盲目,浮桴东海。”那是唐代鉴真大师费尽十多年心血,东渡日本的历史镜头。“晴空如洗,波光粼粼,汽笛长鸣,彩旗飞舞。二十四响礼炮声后,一艘豪华的客轮徐徐靠上日本港口。”这是离鉴真东渡1200多年后,以“鉴真”命名的中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浩瀚的航海史上,记载着惊喜,也记载着悲怆。从徐福、法显、鉴真、汪大渊,到鼎盛时期的郑和,构成了中国航海史的主线。在“郑和时代”,其船队之浩大、技术之精良,航线之久远世界无出其右者。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开辟了航海新时代,同时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内的大变革。但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让世界无数人扼腕痛惜。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自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接下来中国经历的是一段段耻辱的历史。2005年7月11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被中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航海日”。航海日的确立,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海的姿态——航海壮志去又回!  相似文献   

13.
对发展高速客轮的若干思考郭仁义, 汤建义自1987年2月宁波花港有限公司从挪威引进“甬兴”号高速客轮,开通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至镇海海上客运航线至今,在长江口两翼已有“甬兴”、“紫琅”、“通洲”、“徐福”、“三北”、“运通”和“鸿翔”等7艘高速客轮,开...  相似文献   

14.
由福建渔轮厂为日本国设计建造的“泰期”号仿古大木船已于今年8月31日交付使用。这艘仿照我国明朝东渡扶桑的大福船式样  相似文献   

15.
《珠江水运》2009,(4):68-68
4月10日14时30分左右,台湾华达国际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海洋拉拉”轮从台中港抵达厦门港东渡国际邮轮中心码头。这是台湾岛内第一艘两岸海运直航的客货滚装轮。厦门海关、国检、边检、海事等口岸查验部门随即对陔轮进行快速查验。16时左右,“海洋拉拉”轮缓缓驶离东渡国际邮轮中心码头,按照既定试航路线向厦门港青屿口外海域深处驶去,继续进行首次海峡两岸客滚试航。  相似文献   

16.
概括了“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航海教育研究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总体情况,并本次会议就有关船员考证、航海教育可持续发展、航海教育观转变等问题达成的共识及不同看法作了综述,旨在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7.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这是大家熟悉的。在一千多年前,这位僧人能不畏风浪,终于渡海成功,至今仍鼓舞着中日两国人民。鉴真东渡八十年后,唐文宗开成三年(日本承和五年,公元838年),日本第十八次遗唐使藤原常嗣来唐,圆仁作为学问僧随行。他先就学于扬州,后在长安深造。居住中国达九年之久。他归国后写了《入唐求法巡礼记》,内中详细介绍了唐代时江苏沿海地理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徐福,在二千多年前的秦代,带领着数千童男女和五谷百工航海东渡。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和以后历代的史书中已有多处记载,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最近几年,在我国和日本等国和地区又掀起了一股研究徐福的热潮,各地紛纷成立徐福研究机构,召开全国和地区性的徐福学术研讨会,并邀请日本和台  相似文献   

19.
<正>徐福,也叫徐市,为秦国时一方士,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往渤海三神山寻找长生不老药,此后便无音信。徐福到底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20.
报刊上流传的说法是:“秦皇岛港始建于光绪二十六年”和“1900年英国人所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作者在查阅了很多史书和档案资料后,就清朝政府在秦皇岛设港之必然性和目的提出了看法,并考证了清朝政府关于此事的原议、勘定码头的经过以及奏请光绪皇帝批准自行开辟为通商口岸等问题。历史事实是:秦皇岛港是中国开建的,1897年矿业大臣张翼前往勘察并奏请建港,开始了简易码头的建设。1898年3月26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五日)清朝政府总理衙门奏请光绪皇帝批准,自行开辟为通商口岸。到了1900年为英国人所骗占。作者认为,这一历史事实需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