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中间轴损坏的原因 EQ1090变速箱中间轴前轴承是292305,它是一种没有轴承内套的圆柱滚子轴承,是将轴端轴颈经过渗碳淬火后,使其表层达到一定硬度,来代替轴承内套的.中间轴前端轴颈外径是Ф35-0.01 -0.027mm,前轴承的内径为Ф35-0.012mm,它们之间形成过渡配合,最大过盈量为0.002mm,最大间隙为0.027mm.  相似文献   

2.
正后盖作为变速箱上的重要壳体,在具有后副箱结构的箱型中,后盖为副箱主轴和中间轴轴承提供了支撑,扭矩从一轴输入,经主箱中间轴齿轮、二轴齿轮、副箱驱动齿轮、副箱中间轴齿轮最终传递到副箱主轴输出,除了超速挡和直接挡外,变速箱输入到输出是一个减速增扭[1]的过程,因此,副箱比主箱承受的载荷更大,是所有壳体中最容易破坏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取力器圆锥滚子轴承结构及轴承间隙及传统的调整方法,针对现有取力器锥轴承间隙调整的不足之处,根据三点检测法设计了一种新的取力器锥轴承间隙调整检测量表。锥轴承间隙调整检测量具的使用保证了取力器输出轴轴承间隙量化,不仅满足设计、质量要求,提高了检测结果重复性、稳定性、精确度,还解决了传统轴承间隙测量方法不能满足装配节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本公司变速器常失效轴承,结合轴承实际失效的情况,分析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前言轴承是变速器的常用且关键零部件,也是易损件之一。我公司双中间轴变速器最常用轴承类型有:输入轴和付箱驱动轮的深沟球轴承、主副箱中间轴的圆柱滚子轴承、倒档中间轴的滚针轴承以及输出轴的圆锥滚子轴承。  相似文献   

5.
存拆变速器时,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三峰面包车、江西五十铃等汽车,当更换同步器齿环时,需将第一轴后轴承,中间轴前后轴承打下,使中间轴整体落下,才能将第一、二轴抽出作业。如何取下轴承是很关键,一般比较紧,尤其是中间轴轴承,内端无法用撬棍打着,外端拉器无法使用,弄不好会损坏轴承。  相似文献   

6.
富勒变速器是陕西汽车齿轮总厂引进美国ETON公司的重型汽车变速器,它具有承载力大,爬坡能力强。使用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该变速器分主、副箱:主箱手操纵。副箱气操纵;主副箱采用双中间轴:主箱主轴及主轴齿轮为浮动结构,它取消了以往传统变速箱内的滚针轴承.使主轴总成的结构更简单:在工作时。两个中间轴齿轮对主轴齿轮所加的径向力大小相等。  相似文献   

7.
一辆东风EQ1290W汽车,行驶了十几万公里,在一次大修变速箱后运行了数天,发现变速箱在猛抬离合器时异响。试车发现低速档起步,猛抬离合器时发出异响,一两秒钟后消失,缓抬离合器和其它工况使用时一切正常。打开变速箱检查发现一轴后轴承间隙、轴承与承孔机械磨损,间隙增大,造成一轴齿轮与中间轴齿轮正常啮合关系破坏而产生异响,更换一根同一型号的一轴,重新装配,异响消失。但运行几天以后,又出现同样故障。这次我们没有急开拆检变速器,而是反复试验,仔细分析、检查,发现变速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双中间轴变速器功率分流、齿轮浮动、轴浮动等的特点,阐述了该类型变速器中心距、齿轮承载力的设计理论及优势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变速器中心距确定、载荷谱设计、齿轮设计、轴的布置及设计、轴承及润滑设计、副箱承载能力设计、副箱同步器及主箱换挡滑动齿套设计等,完成了双中间轴变速器CA10TA190M的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9.
小经验     
调整汽车前后轮锥轴承游动间隙的新方法在对汽车进行维修和保养时,前后轮锥轴承的轴向间隙的调整比较困难。一般调整办法是:将锥轴承调整螺母拧紧,待间隙全部消除后,再把它松回1/4圈。但由于锥轴承轴向间隙大小不一致,以及螺栓本身间隙的影响等原因,用该方法调整不够可靠,有时会加快轴承的磨损,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事故。经过多年的修车实践,发现用传统的方法调整锥轴承轴向间隙,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对“拧紧”的尺度掌握不好。为此,我们总结了一种新的调整方法,其调整步骤是:将锥轴承调整螺母拧紧,间隙全部消除后,再松动少许,用手推拉轮鼓略感有一点间隙  相似文献   

10.
1987年4月1日编号:第1号总第:16号万「~一{”采一 1项目}一号{}零件号{用零件名称 取零律号}清零件名称更改说明互换性投产时问 幼J品口月吸 ,.甲.月‘ QO 80丹一 O口O甘O甘一 用用通通善和防间滚见东车第改风,中改详吠汽分. .通件,.承.进版重录页1箱条油2轴承改年载目12 速封渗后轴体84型件、 变密止轴柱其19风备n 变速箱向部改进Q9001Q4121050308变速箱通气塞垫圈中间轴后轴承 副钢板弹簧垫板改银钢变速箱通气塞波形垫圈中间轴后轴承副钢板弹赞垫板29D一02109副钢板弹簧垫板发动机曲!l;…les ,几2凡,轴加平衡块1987年9月1日编号:第2号…  相似文献   

11.
一种改进的通用型主锥选垫机原理及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选择汽车后桥主锥轴承调整垫片的原理模型及其实现结果。通过增加一个测量主锥齿轮轴台阶高度的装置,成功地解决了主锥轴承刚度调节与主动锥齿轮轴误差相关或不相关两种结构类型的主锥选垫兼容性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其性能并拓宽了应用前景。设计制造的主锥选垫机可方便地根据产品类型选择测量模型,提高了生产线对品种的适应能力。该设备采用PLC控制,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故障现象:一辆斯太尔1491型汽车,在正常行驶中抬起加速踏板时,变速器后部有较大异响。故障检查:将变速器拆检,发现副变速箱左副轴前轴承损坏,主箱倒挡轴后部平端紧固螺钉松动,并卡在已损坏的轴承与倒挡轴之间,主箱左副轴后端定位卡簧已折断,从主箱底部找出一个弹性销钉。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生产的某款单中间轴系列变速箱以前经常出现“烧箱”问题。该问题一旦出现就导致整台变速箱报废,严重影响整车运营。据笔者了解,国内有好几家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严重者有的公司直接将“烧箱”的变速箱停产。后来该问题在我公司得到彻底解决,现将其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笑  张谋 《汽车维修》2014,(9):19-20
<正>一、计算模型双中间轴变速器与单中间轴变速器相比,主箱主轴和副箱主轴只承受扭矩,不承受弯矩,改善了主轴的受力情况,提高了变速器的额定输入扭矩、可靠性和耐久性。本公司双中间轴变速器由主箱和副箱两部分组成。双中间轴变速器的典型结构及功率传递路线如图1所示。动力从输入轴输入后,分流到两中间轴上,然后汇聚到主轴输入,副箱也是如此,从输入到输出整个过程,输入扭矩经  相似文献   

15.
专利名称:一种重型汽车变速器 专利申请号:03280500.4 公开号:CN2642564 申请人:海南玉柴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变速器,在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主箱的主轴上装有双锥面锁环式同步器,并在其两侧设有一个同步器接合齿圈;所述双锥面锁环式同步器是由同步器外锥、同步器锥体和同步器内锥组成,可形成两个摩擦锥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型汽车变速器结构简单,操纵方便,适用范围广,可有效地缩短汽车换档时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一种双中间轴八档变速器出现的中间轴常见断裂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数个方面的措施,最终的解决问题的效果验证。对其他档位机械变速箱解决轴类断裂问题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试验分析的方法,对汽车发动机连杆轴的故障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故障模拟及试验系统,利用多项式曲线回归得出了故障系数与连杆轴承间隙的关系,从而使汽车发动机连杆轴承故障定性诊断发展为定量诊断,实现了在使用条件下连杆轴承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8.
桑塔纳轿车装用两轴变速器,它的输出轴本身又是主减速器主动齿轮,因此在变速器总成装配时便应考虑整个传动系统的调整因素。如轴承间隙、轴的纵向位置、啮合间隙和啮合印痕等。 桑车变速器的输入轴所用的后轴承有两种(如图1所示),一种是普通深沟(向心)球轴承;另一种是具有轴、径向止推作用的组合轴承,在装配时它们对调整垫片的  相似文献   

19.
正双中间轴变速器匹配贯通轴取力器时,由于结构限制,动力需经主箱上中间轴连接花键输入取力器,导致取力器安装位置较高,易导致取力器内润滑不良,加速齿轮、轴承等早期损坏。取力器的功能是将变速器的动力分流,满足车辆除行走外附属功能动力需求。如洒水车水泵动力、自行式起重机的液压油泵动力、自卸车液压油泵动力等。取力器一般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通过齿轮、轴等将动力输入取力器。取力器损坏,将直接导致车辆附属功能丧失或导致变速器损坏。  相似文献   

20.
机械式变速箱,由于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至今在卡车上大量采用,尤其是带同步器的变速箱,已成为发展趋势。HC151系列变速箱是日本五十铃TD72LC变速箱的变形。不同之处,在于速比不一样,操纵方式不一样,第二轴后轴承盖与突缘不同,第一轴花键与里程表传动齿轮付不同。设计一个变速箱并不困难,但使一个新设计的变速箱定型,大量生产,使用户满意,即好用,好修,好造,往往不是轻而易举和一帆风顺的,有许多矛盾和障碍需要一个个地解决和克服,任何一个新设计的变速箱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它的成败就取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HC151变速箱存在过一些质量问题,经过几年的工作,有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有些问题正得到解决,如同步器寿命低,一档齿轮弯曲疲劳寿命短的问题。本文将就HC151系列变速箱的设计意图,设计结构,设计参数及改进方面的设想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