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引言 我国的多年冻土面积较大.占国土面积的22.4%,其地区分布主要以青藏高原为主。多年冻土地区地质环境较差,在公路建设中,容易使道路路基引起热融沉陷和冻胀翻浆等病害.严重损害道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年限。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修筑青藏公路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关于多年冻土地区的道路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青藏、新疆等对多年冻土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该地区的道路建设越来越重视.研究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设计技术对促进我国西部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模糊专家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预测多年冻土区新建公路病害路段,辅助设计者在设计阶段进行合理设计,以模糊专家系统为基础提出了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预测方法。以病害度为分析指标,以青藏公路某一路段作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了道路病害的影响因子。根据实际病害数据,将青藏公路调查路段的病害度分为3级。结合青藏公路多年年平均地温、含冰量、冻胀率等病害数据,建立了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路段识别的模糊专家系统。运用MATLAB中的Fuzzy Logic Toolbox工具,将各种影响因子作为输入变量,对10组多年冻土区等距路段进行了病害度计算,并运用SPSS软件对计算病害度与实际病害度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平均地温、含冰量、冻胀率的增大,道路病害率上升;计算病害度与实际病害度相关性达到0.751。可见,运用模糊专家系统对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路段预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同时也是一个有着2.15×106km2多年冻土的国家,所以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工程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目前在山区冻土地区桥涵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青藏公路改建、涵洞试验、桩基场研究及对多年冻土研究经验的总结,得到了设计和实施方面的认识和见解,为桥涵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直面四万亿投资 九省规划落实最新进展,2009年春运大幕拉开,2008年交通运输十大新闻,交通运输部推荐的”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的修建往往会对管道沿线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介绍中俄输油管道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冻土的存在对榆油管道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的特殊影响,讨论了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并根据管道工程建设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和工程措施,以保护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详细叙述了多年冻土分布的特征和多年冻土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以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桥涵工程  相似文献   

7.
东北多年冻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修筑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小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状态、类型等方面探讨东北地区多年冻土的工程性质,从工程勘测和施工方面总结工程措施,提出多年冻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修筑技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降低接地电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解决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地区防雷接地工程问题,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土壤特性。选择与青藏铁路沿线冻土类似的多年冻土地区进行降低接地电阻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在多年冻土地区影响土壤电阻率的因素和使用低电阻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的工程方法.证明了低电阻接地模块在降低高原冻土接地电阻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可采用多个接地模块并联达到防雷接地工程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青藏铁路建设工作的开展.寒区冻土工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的主要特点,利用Ansys5.7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多年冻土区昆仑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地温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高原冻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据此对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所得成果可供相应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修筑公路对高海拔多年冻土层热状态的影响,开展了新藏公路多年冻土区路段沿线病害调查,在海拔5 400 m地带修筑了冻土地温监测断面与气象监测站点;对气温、地温、辐射强度进行了监测,依据监测结果计算了冻土上限处的热流通量,分析了多年冻土层地温变化特征;基于热传导和热扩散理论,建立了天然地基及普通路基下部多年冻土地温-深度理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主要由于沥青路面大量吸热导致,热棒、隔热层等主动、被动保护的手段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改变多年冻土的快速退化;研究区域天然地基与路基中心一天内温差最高达19.66℃,左、右路肩一天内温差最高为4.94℃,天然地基下深层多年冻土温度稳定在-6.0℃左右,路基中心下部深层多年冻土温度稳定在-5.6℃左右,路基下部相较天然地基温度变化更为剧烈,且等温层温度更高;研究区域的辐射强度在一天的10:00~18:00显著增强,在一年的3~6月为辐射强度的顶峰期,浅层地温主要受辐射强度的年周期变化影响;天然地基、路基中心、阴坡路肩与阳坡路肩下部多年冻土层年热流通量依次为-4 001、-14 649、-4 487与58 303 kJ·m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年冻土地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青藏公路自通车以来,由于当地海拔高、太阳照射强烈、昼夜温差大等原因,沥青路面经常发生低温收缩开裂病害。为研究温度对沥青混合料弯拉特性、抗压特性及劈裂特性的影响,分别对3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弯拉试验、单轴抗压试验和间接拉伸试验,研究表明:-10℃是3种沥青混合料抗弯拉强度与温度关系曲线的变坡点,最大弯拉应变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率较大,弯曲劲度模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设计时需严格控制-10℃下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有必要对强度与模量参数取值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地区路侧积水与路基病害之间的关系,基于青藏高原格尔木至拉萨109国道的道路病害调查,研究路侧积水对青藏公路路基强度的影响.从路侧积水与病害位置的对应程度较高,结合SWS-3型连续面波仪的路基强度测试结果,并通过对比无路侧积水时的路基强度测试结果,分析路侧积水使冻土区路基土动弹性模量减小且呈不均匀分布,间接导致路基强度减弱,得出路侧积水是冻土路基不均匀变形、纵向裂缝、波浪变形等病害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多年冻土大国,不可避免地要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工程。冻土地区桥涵工程的设计成为一个难题。考虑多年冻土特殊的性质,对多年冻土地区的桥涵设计进行阐述,可为多年冻土区桥涵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年冻土在路基施工中造成了许多危害 ,主要是冻胀与沉陷。因此 ,研究多年冻土路基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就多年冻土的概念分布、分类、性质作了阐述 ,从而提出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唐志 《交通标准化》2011,(15):82-84
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多年冻土特征及其路基病害,提出路基设计应采取保护冻土的设计原则,通过优选线路、抬高路基、设置砂砾路面、增设保温护道、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可防止或减缓病害的发生。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地区属多年冻土地区,如修建公路时,不考虑冻土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不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与地质特点,会给公路建设本身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阐述了冻土对公路的潜在危害,并根据不同类型冻土的划分及性质,结合大兴安岭冻土防治经验,分别对多年冻土、岛状冻土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量热法对取自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带内中俄石油管道沿线冻土样进行了未冻水含量测试。简单介绍了冻土中未冻水的基本概念和量热法测试原理及仪器设备。依据大量试验资料,重点分析了负温值大小、冻土骨架土质特性、冻土初始含水量和冻土有机质含量对冻土未冻水含量的影响和规律,给出了不同土质类型冻土的未冻水含量与负温关系的wu—t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18.
多年冻土地区修筑公路遇到的道路病害主要为融沉和冻胀,阐述了针对多年冻土,目前国内外现存的一些处理措施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前应该详细调查沿线冻土分布、类型、冻土上下限、冰层上限、地面水及有无其他热融(湖)塘、冰丘、冰椎等不良地质路基地段情况。由于各永冻区的自然条件和土壤冻结条件差别显著,所以很难有统一的路基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应根据设计对土基冻融状态的要求而选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青藏公路实际调查和数据的分析 ,研究青藏公路各种病害 ,并加以分类 ,提出了青藏公路路基路面评价方法 ,设计了青藏公路路基路面管理数据库 ,建立了青藏公路路基路面管理系统 ,为青藏公路综合管理提供了先进的辅助工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