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活塞二阶运动方程和裙部流体动压润滑模型,建立了活塞和缸套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以分析缸套弹性变形对活塞二阶运动和裙部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曲轴转角下缸套的变形不同,做功行程中变形明显,而且最大变形量出现的区域随转角的变化而改变;考虑缸套弹性变形后,活塞二阶运动有所加剧,在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更加明显;在做功行程中裙部最小油膜厚度明显减小,而总摩擦功耗显著增加,在其它行程中两者均无显著改变;油膜压力场峰值变小,在进气和做功行程中减小明显,但压力场分布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自由活塞发动机(FPE)建立活塞动力学模型和多维燃烧模型,改变传热模型参数实现缸内的低散热,并优化活塞运动,仿真分析原机、低散热FPE以及优化运动后低散热FPE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低散热FPE在燃烧后缸内温度和压力较大,而优化后缸内温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大,其峰值分别比原机高162.77K和1.53 MPa;放热率峰值依次增大,且峰值相位也逐渐提前。与原机相比,低散热FPE具有相对较短的滞燃期和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更长;而优化后的低散热FPE滞燃期和速燃期较长,缓燃期和后燃期相对较短,燃烧放热规律更理想。原机、低散热FPE及优化低散热FPE的指示热效率分别为45.8%,48.4%,51.5%,即采用低散热技术和优化活塞运动能进一步提高FPE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这条链子很重要!正时链条对发动机来说,十分重要!它将曲轴转动传递到进、排气凸轮轴上,精准控制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刻,使活塞与进、排气门协调运动,确保发动机顺利完成4个活塞行程(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及排气行程)的工作循环。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发动机的起动需借助外力使曲轴旋转(转速为400~500 r/min),带动活塞组件在缸体中往复运动,完成进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工作循环,发动机第1次做功后,在惯性的作用下,连续做功自行运转。摩托车采用双起动(电起动/反冲起动)的起动方式。电起动装置利用车载蓄电池的电能,使起动电机产生转矩,传递到曲轴,使曲轴转动,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大多数发动机采用60-2齿(60个信号齿的位置只有58个齿,还有1个大齿缺)的曲轴信号盘(图1)。一般定义在曲轴信号盘大缺齿后的第1个齿为信号起始点。发动机的运转靠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发动机1个循环有4个行程,曲轴旋转2圈,经过120个齿,每个行程要经历30个齿。其中做功行程是发动机的动力来源,发动机在每次做功行程时对曲轴进行加速,使发动机持续运转,就像陀螺,抽1次加速1次,但在车上,人却感觉不到这种突兀的加速,这是由于飞轮的存在。飞轮一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动机工作原理,并有效地进行故障诊断,提高诊断效率,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与发动机有关的术语。一、术语1.发动机构造术语1上止点:活塞离曲轴轴心最远处,即活塞最高位置。2下止点:活塞离曲轴轴心最近处,即活塞最低位置。3活塞行程:上下止点间的距离(曲轴旋转一周即360°,活塞完成两个行程,一个活塞行程则为180°,活塞行程等于曲柄半径的2倍)。4曲柄半径:连杆轴心到曲轴轴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杜愎刚 《汽车维修》2014,(11):14-15
<正>一、供油正时的概念供油正时是指喷油泵正确的供油时机。4行程柴油机的4个工作行程分别是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喷油泵正确的供油时机应该是在活塞压缩上止点之前。为了准确的描述供油开始时刻,引入供油提前角θg这个概念,供油提前角即从供油始点至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对应的曲轴转角,如图1所示。最佳供油提前角由柴油机生产厂家根据发动机性能试验结果确定。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柴油机供油提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异响有以下几种来源:1.发动机附属部件的异响,如发电机、空调压缩机、动力转向液压泵、水泵、冷却风扇等旋转部件异响。2.驱动皮带打滑异响。3.正时皮带或链异响。4.气门异响。5.活塞销运动部件异响。6.活塞与气缸敲击异响。7.活塞环的金属敲击声、活塞环的漏气异响。8.曲轴颈与轴承之间异响。9.曲轴平衡轴颈与轴承之间异响。  相似文献   

9.
改进CG125发动机气道和燃烧室形状,在保证动力性提高的同时,也会导致活塞连杆曲轴温度和强度负荷增加。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出活塞连杆曲轴改进前后的应力和活塞温度变化,通过改进活塞形状,保证了改进后发动机活塞热负荷状况良好,同时提高了活塞连杆曲轴强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重汽HOWO车型为例,介绍了中国重汽EGR和高压共轨两种发动机系统,阐述了近期车辆起动线路的更改以及重汽HOWO车起动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通过长时间运转之后,往往会产生连杆变形、曲轴变形、主轴颈和连杆轴颈中心线偏移、气缸中心线与曲轴中心线垂直度误差等,进而造成活塞偏缸。所谓活塞偏缸,就是曲轴连杆机构装配后,活塞任一位置时的轴线放后倾斜;或者说发动机在运转中,活塞在气缸内作偏于一侧的不正常运动。活塞偏缸是发动机装配与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它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建立活塞裙部-缸套系统的混合润滑仿真模型,分析曲轴偏置对活塞动力学和裙部润滑性能的影响。活塞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活塞环和连杆的影响,润滑模型以平均雷诺方程、粗糙表面微凸体接触模型和雷诺边界条件为基础,考虑了变形和润滑油剪切变薄效应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分析曲轴偏置对活塞2阶运动和裙部润滑性能的影响,探索降低活塞摩擦损失的潜在技术方案。通过样件试制和试验,验证所提出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曲轴正偏置是降低活塞裙部摩擦和整机油耗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立活塞裙部-缸套系统的混合润滑仿真模型,分析曲轴偏置对活塞动力学和裙部润滑性能的影响。活塞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活塞环和连杆的影响,润滑模型以平均雷诺方程、粗糙表面微凸体接触模型和雷诺边界条件为基础,考虑了变形和润滑油剪切变薄效应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分析曲轴偏置对活塞2阶运动和裙部润滑性能的影响,探索降低活塞摩擦损失的潜在技术方案。通过样件试制和试验,验证所提出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曲轴正偏置是降低活塞裙部摩擦和整机油耗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时齿轮室的拆卸①拆下水泵传动皮带和发电机传动皮带;②拆下转向油泵、水泵和发电机;③拆下曲轴皮带轮和曲轴减振器;④拆下凸轮轴正时齿轮盖,拧下固定螺栓后,用两个合适的螺栓将正时齿轮顶出;⑤拆下喷油泵正时齿轮盖,拧下固定螺母后,用两个  相似文献   

15.
自由活塞式(Free piston)发动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动机,其概念和机理正为人类所了解.这种发动机舍去了传统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在集成了永磁体材料的活塞的周围气缸内布置线圈.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从而使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在传统发动机中,活塞运动时只有一个做功过程,其他过程都是辅助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1荣威R350、名爵MG3车15S4U发动机曲轴正时位置的确认(1)发动机分解后重新组装时,曲轴正时位置的确认。1)气缸体组装完毕后,转动曲轴,将4个气缸的活塞转动至同一平面(图1),且气缸1的活塞处于上升行程。此时,曲轴上的飞轮定位销应处于发动机进气侧的水平位置(图2)。注意:如果4个气缸的活塞处于同一平面,而气缸1  相似文献   

17.
《重发科技》2006,(4):13-15
该新型发动机依然遵循奥托循环的过程,但是却通过两个独立的汽缸,将传统发动机的4个工作冲程独立开来,把传统发动机在同一汽缸中完成的4个工作冲程分布到两个独立的汽缸中,在这种发动机中,有分别位于2个汽缸内的一对活塞,一个用于进气及压缩冲程,另一个用于做功及排气过程,每4个冲程循环在曲轴的一个整周转中完成。这种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的燃烧效率,节省燃油,同时降低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正2.4偏心移位方式的可变压缩比技术偏心移位方式的可变压缩比技术具体可分为活塞销偏心移位方式、曲柄销偏心移位方式和曲轴偏心移位方式(图12)。2.4.1曲轴偏心移位方式的可变压缩比技术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早期提出的可变压缩比技术便是采用曲轴偏心移位方式,如图13所示,曲轴支承在一个偏心盘上,通过特定手段使偏心盘摆转一个角度,便改变了曲轴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而使活塞沿气缸中心线移  相似文献   

19.
现代发动机主要是将多种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以便使发动机实现高性能输出,达到降低燃油消耗的目的。为了降低发动机的摩擦功和油耗,文章介绍了发动机曲轴偏置技术,并通过对偏心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得出曲轴偏置对活塞行程、曲轴转角、活塞位移、速度、加速度、侧向力及摩擦平均有效压力的影响。通过与零偏置曲轴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曲轴偏置技术是改善发动机摩擦和油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的上下运动和气门的开闭必须按发动机工作循环要求依照一定规律进行。一、曲轴和凸轮轴的运动关系由于活塞的运动是由曲轴的运动通过连杆来控制,而气门的开闭是由凸轮轴的运动通过凸轮来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