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后视镜的调整哲学相信大部分开车的朋友们,都知道车身左右侧后视镜有视觉盲点,也因此会对后视镜存有一些疑点,例如,变换车道时是否要频频回头确认左方或右后方来车?要消除视野盲点一定要加装大曲面镜吗?侧方后视镜要看到自己车身才安全吗?针对以上问题,在此传达给你的观念是:左右两侧后视镜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驾驶人车身两旁与后方的视野,其调整应尽可能达到最大视野。所谓"看见自己车身占镜面1/4"的  相似文献   

2.
汽车外后视镜在满足GB 15084法规的条件下仍有盲区的存在,造成了驾驶安全的隐患。对外后视镜的视野盲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UG等工具模拟盲区产生的原理;结合一款正在开发的车型,针对其外后视镜的方案进行概念设计、视野分析、优化布置来消除后视镜盲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车辆保有量水平的增加,车辆盲区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为改善车辆盲区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人体工程学理论具体分析重型车静态盲区的方法。文章以国内某款重型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后视镜物理参数,在人体工程学和人体统计学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眼椭圆法,得出后视镜的水平和垂直视野,并参照国内外有关重型车视野的标准和后视镜范围的规定,确定了后视镜的盲区边界,结合驾驶室前部、A柱及右侧盲区,详细分析了车辆静态条件下的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4.
汽车外后视镜是车辆主动安全防御性的重要设备。有经验的驾驶者都知道,后视镜性能不佳(存在盲区或视野宽度不足)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为保证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充足的后视镜视野反馈信息,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某重卡汽车的外后视镜进行视野分析及法规校核。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市场的重型卡车均存在视觉盲区大的弊端,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安全,利用摄像头加显示屏组合的电子外后视镜,能极大减小驾驶员的视觉盲区.在外界光线不良的场景下,电子外后视镜可以通过摄像头光圈调节和图像处理的方式,保证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视野,有效提升安全性.相比传统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体积小,有效减小风阻,提升了动力性和经济性,并且其横向尺寸也有缩小,有利于狭窄路况会车.  相似文献   

6.
南宁 《汽车与安全》2010,(12):55-55
多年行车经验的老司机在行车的时候每隔几分钟就要观察一下后视镜,将车身周围的路况掌握清楚,从而准确变道或超车。但是通过后视镜并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车身周围的全部信息,因为后视镜的视觉区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盲区。  相似文献   

7.
胡蔚 《驾驶园》2008,(10):72-73
关于驾驶习惯(二)调整后视镜的注意事项相信大部分司机都知道车身左右侧后视镜有视觉盲点,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对后视镜存有一些疑点,例如变换车道时是否要频频回头确认左、右后方的车辆?要消除视野盲点一定要加装大曲面镜吗?侧方后视镜要看到自己车身才安全吗?  相似文献   

8.
传统内后视镜采用光学反射的方式为驾驶员提供后方视野,但是由于车体结构的特点, C柱和后排靠枕都会带来极大的视野盲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3路流媒体后视系统设计,该系统采用Ambarella A9AQ图像处理芯片,能够实时采集、处理分别布置在左、右外后视镜和车辆后方的3路图像,并将图像传输到流媒体后视镜上。实际路试效果表明整套系统运行流畅,满足实时性和清晰度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提升视野范围,降低车辆侧、后方视野盲区,提高安全驾驶系数。  相似文献   

9.
汽车外后视镜作为重要的汽车安全件之一,其视野是否满足要求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视野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文章就轻卡外后视镜视野盲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解决思路,为后视镜设计开发和市场车辆视野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汽车视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基于RAMSIS软件对某轿跑车视野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仪表板盲区校核、A柱盲区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等,为同类车型的视野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驾驶模拟器后视镜仿真的视野舒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软基础类库(MFC)的可调节后视镜仿真方法。该方法基于MFC的多线程框架设计后视镜调节模型,通过改变视野范围的方式调节后视镜可视区域,结合Arduino设计后视镜调节按钮,利用串口通信实现MFC程序与Arduino的数据交互,最终采用离屏渲染技术将后视镜显示在虚拟视景中。使用驾驶模拟器对后视镜成像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调节后视镜仿真方法满足驾驶员在不同驾驶工况下的后方视野需求,同时保证了后视镜成像的实时性,达到虚拟驾驶仿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目前乘用车后视镜视野及调节方便性分析无具体方法的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使用CATIA软件对后视镜视野及调节方便性进行校核的过程,使后视镜能够看到规范要求远处的情况并且后视镜调节装置处于推荐的操作区域内,以判断后视镜的尺寸和布置是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及调节机构是否方便等问题,最终形成完整的校核乘用车后视镜视野及调节方便性的方法:即利用三维软件CATIA模拟人体使用后视镜及其调节装置,看其是否满足要求.该方法能在设计初期,只有少量三维数据时,即可验证后视镜及其调节装置的可行性,以防汽车量产后,由于后视镜设计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或后期修改造成的大量变动.  相似文献   

13.
后视镜作为主动安全装置是驾驶员获得间接视野的重要保证。以HFC1510车型后视镜为例,论述乘用车外后视镜的正向布置和设计方法,利用CATIA三维软件的辅助计算,设计出满足法规及视野要求的镜片尺寸。对后视镜镜头在车身上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使其满足扭头角度、A柱障碍角及旋转轴心的法规要求,同时对镜片沉入镜壳的尺寸,镜片的旋转角度等参数值进行设计,再此基础上校核后视镜的视野满足法规,确立了车用车外后视镜的设计流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国内外人眼视觉理论和汽车后视镜的研究成果,从人体工程学出发,论述了汽车驾驶员的视野,以及为安全行车对汽车内,外平面后视镜提出的技术要求。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校核车内后视镜,车外左后视镜的位置、镜面尺寸及可调角度等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供车身设计师来确定后视镜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的检验标准有2个,GB 17352—2010和GB 15084—2006,其中,GB 17352—2010标准适用于不带驾驶室(即非封闭式)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的检验;GB 15084—2006标准适用于带驾驶室(即车身部分封闭或全部封闭驾驶员)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的检验。GB 17352—2010版中删除了98版中后视镜视野的要求;GB 15084—2006版对机动车视野做了详细规定,同时第7.2.1.5条还明确规定该视野(第7.5条)不适合少于4个车轮、且车身部分封闭或全部封闭驾  相似文献   

16.
例一:右外后视镜调整 富康轿车后外视镜本不可调整,所以不能适应不同身高驾驶员对视野要求。有一方法,可改变后视镜相对车身距离,从而在一定范围内解决这一问题。见下图:  相似文献   

17.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3年生产的福特蒙迪欧轿车,搭载2.0 L涡轮增压发动机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行驶里程仅为798 km,因行驶中仪表显示"盲区信息错误请检修"(图1)而进厂维修。故障诊断接车后陪同客户路试,发现当该车左侧盲区有车辆时,左侧外后视镜盲区指示灯闪烁,但当该车右侧盲区有车辆时,右侧外后视镜盲区指示灯不闪烁,同时仪表提醒"盲区信息错误请检修",且仪表上的盲区指示灯处于OFF状态,此时只有将发动机熄火才能使用仪表上的设置功能开启和关闭盲区信息系统,并且左侧、右侧外后视镜盲区指示灯能同时闪亮。路试完毕后对车辆外观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目前重卡车型后视镜视野校核无具体方法的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使用CATIA软件对后视镜视野进行校核的过程,以判断后视镜的尺寸和布置位置是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以及调节机构操作是否方便等问题,最终形成完整的校核重卡车型后视镜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在设计初期,只有少量三维数据时,即可验证后视镜及其调节装置的布置位置可行性,以防汽车量产后,由于后视镜设计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或后期修改造成的大量变动。  相似文献   

19.
计及眼睛和头部转动的汽车视野作图确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怎样利用眼椭圆并计及眼睛和头部的自然转动角度来确定汽车视野。文中首先介绍了驾驶员的眼睛和头部转动后新视线位置的求法。然后以作图的方法,分别求作车身A立柱形成的盲区、车内的后视野和车身B立柱及C立柱形成的盲区。  相似文献   

20.
盲区就是视野的死角,也就是我们驾车时看不到的地方。在通常情况下,盲区分为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车内盲区是车辆自身结构形成的,为确保车顶部有足够强度,车辆有 A、B、C 柱,它们共同构成了坚固的车身,但也给我们带来了盲区。而有的盲区则是人为造成的,例如深色太阳膜、挂在车内的绒毛玩具等。车外盲区则是因为建筑物或者其他车辆以及光线造成的。车辆的盲区,给我们驾车带来了视觉上的障碍和事故的隐患,我们必须尽量避免盲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