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78年,Jean-Pierre Nicolas成为20年中首个获得蒙特卡洛拉力赛的私人车手,而且和他获胜所用的车是一台保时捷911。40年后,他驾驶着当年同样的车开到了同样的路段。我们搭了个便车。"我这把年纪还是坐电梯好," Jean-Pierre Nicolas说道。其实就是上一层电梯到餐厅,但他确实腿脚有些迟缓,毕竟都73岁了,借助一些工具无伤大雅。我静静等着,眼前电梯配重在金属门后缓缓上升。我们聊着,海鲜的香味从  相似文献   

2.
<正>雷诺-日产CEO卡洛斯·戈恩对雷诺-日产这一法日汽车制造联盟有看檄大的野心。他在雷诺四月的例行会议上对股东说:"我的目标是将雷诺-日产变成全球前三的汽车制造商。"戈恩预计雷诺销量将会有明显反弹,因为核心产品在未来三年将得到更新,中国和俄罗斯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将成为助力。雷诺-日产正进入全新的加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惊魂世纪行     
正记得上中学时,课间我和几个同学在一起聊天,憧憬2000年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后会是什么样儿,生活该是多么美好。我说:"别的我不知道,等到那时,大概我儿子都上学了!"当时,我们班漂亮女同学用仰慕的眼神看着我,掐指一算说:"孩子七岁上学,你大约二十四岁以前结婚,愿望还真可能实现。"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转眼之间就到了1999年的最后一天,先别说儿子了,连媳妇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我很失败,可是,哥们儿翔子却结婚了。他打电话联系我说:"新世纪第一天做件有意义的事情——去北戴河看日出,见证新世纪的第一道曙  相似文献   

4.
弟弟(散文)     
叶平 《驾驶园》2001,(6):42
弟弟比我小10岁,他是如何长大的我竟然没有记忆.我当"孩子王"和一群山里娃疯玩时,一个穿短黄衣衫、留着狗舌头发型、淌着鼻涕的小男孩总是站在一边傻笑.我17岁走出山村,偶尔像客人一样回几次家,极少碰上那个小男孩,印象中他总是在憨厚地笑.母亲曾对我说过:"这娃太实诚,以后你要多照关他一点."  相似文献   

5.
《世界汽车》2005,(2):128-128
法拉利是世界上著名的赛车和运动跑车生产厂家,建于1929年,创始人恩安佐·法拉利不仅是一位汽车设计大师,还是世界赛车冠军--22岁加入阿尔法·罗米欧车队,31岁组建史库狄里亚·法拉,赛车俱乐部,被誉为"赛车之父"。  相似文献   

6.
玩味     
韩冰 《摩托车》2012,(9):100-103
1981年,他是恢复高考后前几批大学生中的一份子;1985年,他自北京化工学院(今北京化工大学)毕业,主攻专业为高分子科学;1993年,他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哈雷车主会会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演绎"中国人在伊朗",赴中国驻伊朗大使馆任商务处三等秘书;千禧年后,他进军国内多家时尚杂志,既当过编辑,也干过主编;在北京奥运年,他摇身一变,成为哈雷-戴维森北京经销商处总经理;他曾说:"摩托车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他叫刘兴力。受篇幅限制,我们无法详述他的"简历",只得选出编辑认为较为闪光的几点,将这一"阉割版简历"展现在您的眼前。实际上,在编者看来,以上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经历,恰恰说明了本文主人公,抑或讲述者的不寻常——他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那么,今天就请您跟随着刘兴力的脚步,一同看看这些年来,他这个老牌摩托车爱好者是如何感知摩托车,如何与摩托车为伍,而他所引以为豪的万狮摩托车俱乐部(Mad Dog Motorcycle Club,即MDMC)究竟又是"何方神圣"。  相似文献   

7.
在我记忆中,父亲不善言谈.他从没对我们兄妹讲他的往事,我们也无意去打听,尤其是父亲自1939年参加革命到"南下"前这段时间里,他任过什么职务,都干了些什么"大事",我们一无所知.倒是我的小外甥老是缠着外公要他讲故事,问他杀过几个敌人?外公笑着说,他一共杀过三个敌人.小外甥跟我们讲了后,我们大吃一惊,不知父亲说得是真的还是哄孩子的话.但我小时候隐约听说父亲有个"冤家",耿耿于怀几十年,直到1993年父亲去世前也不肯原谅这个人.而这个"冤家"竟是我母亲的大哥,我的大舅.  相似文献   

8.
<正>1,是个神秘的数字,仿佛一切都从其开始。1,又是个常见的数字,争得第一,自始如一。新BMW 1系运动型两厢轿车刚刚推出,似曾熟悉,又那么让人惊喜。记得多年前,我在德国租了一辆BMW1系代步,而和我一块办手续的还有一位40几岁,满脸络腮胡子的高大"老外"。我看看他,他报以微笑回应,似乎租用一台1系对于德国"大龄青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  相似文献   

9.
小波爱摩旅     
<正>袁春波,1978年生人,雄安新区(原河北保定雄县)人。笔者与袁春波相识十几年了,同为70后的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当然也包括摩托车。勤劳务实的小波早已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他又是一个许多人眼里"不安分"的人,十几岁时就迷上了摩托车,最爱骑着摩托车到处跑。他的车迷历程,就是一次次摩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在《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的人物形象招人喜爱,在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我也想当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与其他汽车修理同行不一样,我是4年前年近40才决定从事汽修行业的。想想自己年近40岁时与其他20来岁的小伙子在一起学艺,对好些人来说可能会有自卑感,但是我没有,毕竟,学习是不分年龄的。在我从事汽修行业的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早期以为电路很容易维修,只要有了汽车故障诊断仪以及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1.
我丈夫对摩托车的钟爱有些年了,自从我们结婚后,每到星期天,丈夫逛的不是超市、商场,而是摩托车市场,家里的书柜中放的大多也是摩托车杂志。有了女儿后,我以为能把他拴住了,没想到却一点也没减少他的看车欲望,他常常是把孩子往父母家一放就向摩托车市场跑,弄得我哭笑不得。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丈夫买车的欲望一直没能实现,他依然买书、看车,有时甚至还要骑单车跑到几十里外的省城去看。看到他这样爱车,我便说:"如果摩托车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就买一辆放在家里看得了,省得成天神经质。"也许我的话对他有所刺激,他说:"等我高级工考试过关后一定买一辆,省得你整天唠叨。"我以为他在说气话,也没太在意,没想到2005年国庆节后的一个星期天,我  相似文献   

12.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本次车趣的主人翁支春.他是一名地产从业人员,但当他做自我介绍时,却冠以了骑行爱好者的名号。在他看来,工作的最大意义是为了支撑骑行,而骑行,才是他整个生命中最根本的意义。自第一次短暂见面分开之后,我便尝试与支春约定采访时间,但都由于他事务缠身,没能成行。后来终于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和同事一起见到了这位"双重身份"的骑行爱好者。到了约定地点,我们并没有见到任何摩托车的踪影,张望之时,一辆改装过的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年国庆节,在一次朋友聚餐会上,我遇见了老同学孙泉.他担任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寒暄中,我们不知怎么谈起了如今的车市.因为我在单位里开了20多年的车,他在早先也曾当过10年的修理工,说起车都挺在行,谈得很投机.我问他:"你的坐骑'是什么牌子?"他撂开窗帘,指着外面停着的那辆红旗轿车.我说:"你堂堂一个总经理,花得又是公款,怎么不买辆进口车?比如奔驰、宝马、丰田什么的,那多气派阿!"  相似文献   

14.
<正>唐·迪康斯坦佐是美国加州一电动自行车店的老板,他只用了一个词就解释了电动自行车受欢迎的原因,那就是:丘陵。他说:"我出售的不是电动自行车,而是快乐。"6年前他创立了这个品牌,电动自行车能够给像他这样正在老去的"婴儿潮"一代带来无限的乐趣。他们既需要新鲜的空气和锻炼,又不想出太多的汗,"我们90%的顾客在买电动自行车前都是骑行爱好者。"曾经的美国,汽车文化雄霸天下,电动自行车骑行不过是个小众的消遣活动。2013年美国的电动自行车销售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2014,(11)
<正>2014年4月5日晚上,摩托车工业一颗巨星陨落——摩托车设计大师马斯莫·坦布里尼(MassimoTomburini)与世长辞,享年70岁。坦布里尼走了,但他留给我们诸多耳熟能详的著名车型:MV Agusta F4 750、F4 1000、"暴兽,"(Brutale)、F3 675……1994年推出的杜卡迪916,更是难以逾越的经典之作,融艺术和性能于一体,极大地影响了此后超级摩托车的设计。MV Agusta总裁乔瓦尼深情缅怀:"坦布里尼是摩托车工业的传奇,他是伟大的设计师,对摩托车充满着永不消退的激情。他走了,但他的艺术关赋、敏锐直觉和追求细节完美的精神永在,他的名字永在。"一路走好,坦布里尼!  相似文献   

16.
人物     
《车时代》2011,(8):27-27
卡洛斯·戈恩 戈恩在巴西出生,六岁时他和母亲及姐姐一起移居黎巴嫩,并上了一所法国耶稣会士学校。十年后,他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综合理工学院,获得工程学学位。接着他又经过同样激烈的竞争进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矿物学院,参加研究生培训。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他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也是车迷     
前天接到一个来自东北的电话,那位操着一口地道东北方言的伙计和我聊了好大一会儿,在谈话中他不止一次地重复:杜哥,我也是车迷,不要看不起我……放下电话,心里堵得难受。这位姓刘的东北小伙还不到二十岁,虽然疯狂迷恋摩托车,但家境不是很好,陪伴他的只是一辆二手小弯梁车。年轻人大多好动、好玩,也渴望与别人交流。小刘也是这样,没事了喜欢跑跑,结交一些玩车的朋友,以丰富自己的车迷生活。"我们这个县城也有一家俱乐部,我去过两次,俱乐部是一个修车老板开的,他那里都是骑大车的,没人理我,都看不起我……"在电话里小刘还有点忿忿不平。我对他的遭遇非常同情,也能体会到他的心情:本来以为"这下可找到组织了,以后玩车可有人做伴了",结果兴冲冲地去了,却是"热脸贴上凉屁股",这滋味确实不好受。  相似文献   

18.
"我把科学家当作诗人看待。"说这话的康拉德·肖克罗斯(Conrad Shawcross)今年29岁,毕业于斯雷德艺术学校(Slade School of Art),他喜欢制作基于哲学和科学的动态雕塑,对"弦论中的10维或14维"非常着迷;换句话说,他不是个一般的艺术家。肖克罗斯的艺术创作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他对科学由衷赞美:"随着我们对科学的理解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9.
王肖洁 《驾驶园》2014,(5):86-87
<正>"打小就喜欢车,干这个工作是我的兴趣所在,这么多年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乐趣,我爱我的工作。"这段话来自我们采访的主人公黄建辉,他是北京公交集团第五客运分公司第十四车队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是北京市2004年度的劳动模范。黄建辉1978年来到公交公司上班,如今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今年10月就要退休了,他骄傲地告诉记者,现在他已经有了两个可以接  相似文献   

20.
<正>当RoadResouce.org网站在7月悄然上线时,美国路面保存的三大协会在过去两年的辛苦工作总算有了结果。VSS Macropaver公司的副总裁兼总经理Doug Hogue说:"对于路面养护与保存行业来说,这是一个繁忙的季节,因此我们没有举办任何庆祝上线的派对或仪式。"51岁的他是一名特许机械工程师,毕业于加州理工州立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