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自适应减震系统(一)自适应减震系统部件位置(如图1所示)(二)概述自适应减震系统是一种电子控制的悬挂系统,它根据主要的驾驶条件持续不断地调节悬挂减震器的减震特性。该系统由集成式悬挂控制模块控制。该模块接收来自3个加速计、4个悬挂高度传感器和来自其他系统的信号,借以计算车辆状态、车身和车轮移行状态和驾驶员操作输入。控制模块使用这些信号将各减震器的减震特  相似文献   

2.
<正>行驶里程:90000km。故障现象:无法调节车身高度。故障诊断:该车搭载AHC主动高度控制悬挂,其采用液压控制,此系统使驾驶员能够根据需要有效调整车身高度,另外,AHC配有减震力控制、弹簧刚度控制和四轮相关控制,用于提高道路和越野性能。既可以调节车身高度,同时也可以调节其减震器的阻尼系数。客户因无法升降车身,到店检查,发现高度控制储液罐里面的底盘升降油已经都泄漏光了,而车身高度已经下降至LO,仪表显示请检查AHC系统,并且4L0指示灯点亮,将车辆  相似文献   

3.
汽车减震器通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后,减震器变软或变硬。本文件探讨了减振器硬度的原因:在进行耐久性测试之后,从减振器油中提取减振器油,以分析减振油制剂性能的变化。为了加速减振车架和车身的振动,以提高车辆的可读性("舒适性"),在大多数车辆的悬挂系统内装有减震器的车辆减震器也称作"悬挂",弹簧和减震器的化合物,缓冲器不用来承受车身的重量,但是,当弹簧吸收弹簧时,可以容纳冲击和吸收表面冲击的能量。反弹弹簧用于缓冲冲击,将"高能量二次冲击"转换为"低能量多次冲击",而减震器则逐渐减少"多重低能量冲击"。  相似文献   

4.
<正>车辆的移动通过4个车轮转速传感器探测。减震力通过减震阀单元中的比例阀进行调节。减震阀单元直接安装在活塞杆上的每个减震器中。以特性曲线控制方式进行实时调节。(三)底盘调节系统1.AMG操控单元(DRIVE UNIT)AMG操控单元是所有动态行驶功能的中央环节,如图14所示。  相似文献   

5.
林宇清 《汽车维修》2011,(10):43-44
AIRmatic系统即空气悬挂系统。在车辆行驶时,AIRmatic控制单元通过不断的调节和控制中央储气罐和悬挂支柱中的气压,将车身水平调节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当前的车身水平适应于各种驾驶状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人体健康逐渐重视,对农用车辆的舒适度进行改进显得迫不及待。本文充分考虑了振动幅度和动挠度两个方面,设计一种新型农用车辆减震座椅,采用阻尼可调减震器代替现在农用车辆广泛使用的一般阻尼不可调减震器,将单刚度弹簧改换成双螺旋弹簧,从而改善座椅系统的动态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7.
四、空气悬挂的故障类别与诊断1.空气悬挂系统漏气故障表现为车辆停放一段时间后,出现车身倾斜或是前空气悬挂或是后空气悬挂落到最低状态;如果空气悬挂突然间漏气过大,则会导致空气悬挂无法调节(由于空气压缩机温度过高而关闭)。(1)常见空气悬挂的漏气原因有:①空气管路漏气,尤其是空气管路在分析阀体和空气悬挂的接口处容易漏气。②空气弹簧漏气,主要是橡胶开卷活塞开裂或是与减震器密封不良。③分配阀体自身漏气,主要是气  相似文献   

8.
问&答     
路斌 《驾驶园》2011,(12):68-69
问:请问汽车的悬挂系统是怎样构成的?答:汽车的悬挂系统是车架与车轴之间连接的传力机件,对其他性能诸如行驶的安全性、通过性、稳定性以及附着性能都有重大影响。汽车悬挂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弹性元件、减震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震和受力传递的作用。从轿车上来讲,弹性元件多指螺旋弹簧,它只承受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具有占用空间小、质量小、无需润滑的优点,但由于本身没有摩擦而没有减震作用。减震器又指液力减震器,其功能是为加速衰减车身的震动,它也是悬挂系统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传力装置则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钢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在实际中,只要具备上述三种作用也一样可行。  相似文献   

9.
<正>下面我们以轿车电控悬架系统为例介绍故障诊断的方法。日本丰田雷克萨斯LS400型轿车上安装了电子调节空气悬架(EMAS),具有两套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一是控制弹簧感度和减震器阻尼力,一是控制车身高度。1.检测和调整(1)系统自诊功能系统自诊功能有三部分组成:1)检测ECU输入信号此功能用于ECU能否正常地接收到来自转向传感器和停车灯开关的检测信号。其执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车时代》2006,(10):119-119
悬挂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挂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挂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  相似文献   

11.
一、保时捷Cayenne E2空气悬挂系统的特点保时捷Cayenne E2空气悬挂系统是带有车身水平高度控制和高度调节功能的空气悬架系统,在配备该空气悬架系统的车辆上,驾驶员可以设置五种不同的水平高度,系统将自动调整到预先选定的水平高度,从而与车速达到匹配,在车辆装载的状态下,车辆的高度仍自动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车型:别克新君越。故障现象:仪表提示请检修悬挂系统,如图1所示。故障诊断:本车采用电子悬挂控制系统,可分别控制4个减振器的阻尼力,尽可能地保持车辆车身的稳定性。阻尼力的变化可在几毫秒内完成。连接GDS,检查悬挂系统,结果显示没有故障码,如图2所示。用GDS查看悬挂控制模块数  相似文献   

13.
汽车减震器是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减小车辆在行驶中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震动和颠簸,提高驾驶舒适性和车辆的稳定性。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汽车减震器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了解汽车减震器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有助于车主和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和维护方法,同时也能为汽车减震器的改进和升级带来一定的启示。从汽车减震器的原理、发展历程、设计和材料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当前汽车减震器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油气悬挂系统主要由油气弹簧、导向装置、横向稳定器、减震器和导向机构等元件构成,一般以惰性气体或氮气作为弹性介质,以液油作为传力介质,集弹性和阻力元件于一身,不需要额外的减震器,同时缸体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布置空间小。与其他类型的悬挂系统相比,油气悬挂系统电控程度高,除了具有非线性变刚度、结构紧凑、可调车姿、舒适性等优点,还具有提升桥、车辆底盘横向找平控制、高度控制和横向控制等多项功能,在军用越野车及工程机械车辆中具有广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新车速览     
《汽车与安全》2011,(3):17-19
新一代奥迪A8L全新一代A8L首批上市的虽然仅有3.0T一款发动机,但有290hp(低调教版)和333hp(高调教版)两种不同调教的版本共计5个车型。新奥迪A8L车身长宽高分别达到了5267/1949/1471mm,进入中国的全部为长轴距版,轴距达到了3122mm。车身质量进一步减轻,底盘也全面换代,前悬挂系统为5连杆结构,配有管形防倾稳定杆和空气减震器,后悬挂为叉臂梯形连杆悬挂,同样有空气减震器。  相似文献   

16.
<正>车型:E70,配置单桥自调标高悬挂控制系统。行驶里程:103316km。故障现象:用户反映车辆的仪表及中央信息显示器EHC报警,车身的后侧很低。故障诊断:单桥自调标高悬挂控制的任务是,将后桥上的车辆高度与负载状态保持在某个规定的标准高度。单桥自调标高悬挂控制基本由下列部件组成:EHC控制模块  相似文献   

17.
基于6自由度轴耦合道路模拟试验系统,介绍了道路模拟试验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过程,对目标信号选取方法和迭代结果评价原则进行研究;通过频率、损伤以及雨流分析,对台架系统、车辆状态以及环境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明确控制带宽、增益设置、车辆配重及减震器温度等对道路模拟试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所谓悬挂装置,就是以弹簧下方(轮圈周边机构)支撑弹簧上方(车架本体)的装置.通常情况下,悬挂装置由两大组件构成,一是弹簧,二是控制弹簧并使其回复原形的缓冲器即减震器,所以悬挂装置也称减震装置.  相似文献   

19.
在前两期杂志里我们对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麦弗逊式和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作了介绍,这期我们将继续对汽车悬挂系统进行探讨,而主角就是常用于中高档轿车和 SUV 前悬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从结构上来看,双叉臂式悬架和麦弗逊式悬架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它们的共同点为:下控制臂都由一根 V 字形或 A 字形的叉形控制臂构成,液压减震器充当支柱支撑整个车身。不同处则在于双叉臂式悬架多了一根连接支柱减震器的上控制臂,这样一来有效增强了悬架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正>一、部件位置(如图1所示)二、部件说明1.DAMPERS(减震器)注意:图2为后减震器,前减震器与之类似。自适应动态减震器为倒转单管式减震器,其中包括磁流变液体,即液体受到磁场干扰时其流动性将会改变。这样即可电动调节减震力,以在车辆控制和驾乘舒适性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磁流变液是合成的液态烃,其中悬浮着铁颗粒。磁流变液没有被磁化时,铁颗粒随机分散,这样磁流变液具有矿物油一样的稠度,减震力较低。 磁流变液被磁化时,铁颗粒整齐排序,形成纤维状的结构,使得磁流变液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