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料电池客车整车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燃料电池客车动力系统的结构形式,作者在分析了整车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后,完成了整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车载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能量管理策略、驾驶员意图解释和故障诊断处理等功能。随后建立了基于dSPACE的快速控制器原型,并利用台架试验进行了硬件在环仿真调试。最后通过实车道路行驶试验验证了整车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按照GB 34660—2017法规进行整车辐射发射窄带测试,在天线位于车辆左侧垂直极化时,测试结果超出限值6dB左右,不满足法规要求。通过对整车控制器的逐一排查,最终找到干扰源头为车载集成电源,噪声主要由DCDC逆变时HVDC高压侧产生,通过车载集成电源的HVDC端口以及产品外壳对外辐射,可通过在车载电源HVDC端口增加滤波方案来解决辐射问题,从而满足整车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3.
车载以太网作为整车网络的下一代骨干网络,根据V模型的开发流程,测试作为开发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车载以太网控制器的测试和传统的CAN控制器测试完全不同,本文主要介绍车载以太网控制器的物理层测试。  相似文献   

4.
车载通信终端是唯一将车内网和车外网进行连接的车载零部件。随着车联网功能的普及,车载通信终端也将逐渐成为新型车辆的标配。这就为车载通信终端能够实现OTA升级提供条件。文章通过对车载通信终端功能、OTA升级方式进行梳理,总结出针对于车载通信终端的OTA升级方案,详细描述了车载通信终端OTA升级过程,并提出了过程中注意的事项,为OTA技术在车内控制器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车载智能供电网络包含智能电源管理、功率电网、信号电网三部分。对车载电源进行动态管理,从系统层面上解决能量控制和电池管理的问题。功率电网和信号电网需要对整车用电器进行分区供电,进而实现供电监测和故障诊断,保证用电安全。信号电网独立于功率电网,拥有独立的电源和搭铁,降低强电对信号传输的干扰,进而提高控制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5G车载网联控制器相较于4G设备功耗明显增加,由此可能产生控制器中电子元器件热失效问题.文章根据车载领域对网联通信功能的需求设计了一款5G车载网联控制器,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器件选型和结构设计.在满足设计通信性能的条件下进行了85℃环境温度热仿真,仿真结果表明,5G模组存在热失效问题.为改进设备散热效果,采取了加入小型风...  相似文献   

7.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6款吉利帝豪EV车,累计行驶里程约为36.2万km,无法进入READY状态,即无法上高压电,且组合仪表上多个故障灯异常点亮(图1)。故障诊断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发现整车控制器(VCU)、车载充电机(OBC)、电机控制器(PEU)、蓄电池管理系统模块(BMS)等多个模块均无法通信(图2),由此推断该车存在通信故障。  相似文献   

8.
整车在进行静电放电测试过程中出现仪表报错,车辆无法正常启动现象,通过对整车控制器的逐一排查以及对静电放电路径的分析,最终发现是某个控制模块通信芯片损坏,从而导致了整车通信异常,车辆无法正常启动,最终在其PCB板上增加ESD防护进行问题规避,从而符合整车静电放电性能要求,提升了车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多数飞机牵引车以化石燃料为动力来源,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急需研发出一种纯电动的飞机牵引车。文章就是针对于纯电动新能源飞机牵引车设计的一套无线整车控制器。该款整车无线控制器由遥控器和车载控制器组成,其主控制芯片为STM32F407,通信方式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的冗余设计,同时具有多路数字和模拟信号输入通道,为了保证设备使用安全,遥控器增加了射频读卡功能和IMU单元,可以避免非专业工作人员操作以及在遥控器跌落到地面上时可以实现飞机牵引车操作保护功能。遥控器内置的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可以使得设备能够接入到用户的手机APP,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对车辆的运行状况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长城汽车某传统车型改装成纯电动车的实际需求,及对整车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整车控制器,详细介绍电源管理、CAN通信、输入信号处理以及继电器驱动等电路的设计方法。基于双MCU的硬件设计方案增强了整车控制系统的硬件故障自诊断能力,大大提高了整车控制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车辆性能提升的需要以及法规要求,车型及配置不断增加,车辆网络架构也在不断升级与优化,导致车载电控单元所处网段变化而存在诊断CAN通信参数包括通道和波特率不同的情况。本文提出基于CAN通信自适应的商用车诊断系统。首先,介绍诊断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和实现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诊断系统CAN通信参数包括通道和波特率自适应解决办法;最后,从单元测试、台架测试和实车测试多个角度对该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诊断系统实现了控制器CAN通信参数自动配置,可以适应不同车型、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整车诊断,用户不需要手动设置诊断系统整车网络运行环境,大大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林长加  周雅夫 《天津汽车》2007,(5):18-20,39
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为解决汽车控制单元CAN通信干扰问题,运用ARM7系列LPC2119控制器和CTM1050T隔离CAN收发器,在分析混合动力汽车CAN总线应用层协议基础之上,组建了基于CAN总线多主分布式控制技术的控制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ARM7内嵌式CAN控制器的混合动力汽车能源总成控制系统CAN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方案,经试验证明,本系统工作正常、信号稳定及抗干扰能力强,成功实现了与整车CAN网络的通信。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车载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动平台通信设备的集成也日益复杂,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车载系统的通信能力,但与此同时整车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而永磁逆变型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车载通信系统的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车内的设备提供电能,其电磁兼容性性能对车内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永磁逆变型柴油发电机组的电磁兼容性进行研究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价值。通过对某型永磁逆变型柴油发电机组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实际改进工作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有关柴油发电机组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工作要点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夏捷 《汽车与配件》2015,(10):60-62
<正>随着车载电子设备的增加,电子控制器的数量越来越多。随着电子控制工作频率的提高,电磁发射干扰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中,其抗扰度问题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新能源汽车车载电子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特种车辆控制器缺少打印机驱动接口无法直接连接微型打印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车载微型打印机控制策略。以控制器为主控端,车载微型打印机为被控端,利用具有透明传输功能的信号转换模块为连接介质,按照打印机的通信协议说明对控制器的软件程序进行编写以实现车载控制器对车载微型打印机的直接控制。这样即使没有合适的通信驱动接口也可以通过协议命令实现对打印机的控制,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从整车系统控制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纵向动力学集成控制的解决方案.在功能上,综合各子系统控制特性与应用范围,实现了整体性能的优化;在硬件上,对复杂的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器进行整合,开发了模块化的车载试验平台;在软件上,基于分层协调控制结构,提出了纵向动力学协调控制器,有效融合底层子系统的控制策略.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集成控制系统避免了多个子系统间的互相干扰,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纵向运动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远程诊断系统让主机厂在后台得到并分析车辆售后相关数据,并为车主提供远程服务,其依赖于车辆通信模块和全车控制器的协作。Vector总线开发工具CANoe可以实现虚拟节点和真实节点相结合的仿真。利用该工具,将整车部分控制器和虚拟控制器相结合,搭载远程诊断测试平台。通过测试平台,可以在整车项目前期,对远程诊断的功能进行验证,提高整车开发效率,同时能够同步协助智能互联IT平台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介绍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发背景、整车电气系统配置;详述其电气系统设计,包括电气系统供电电路设计、控制器通信系统的通信电路设计和高压系统设计;最后总结混合动力客车电气系统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新能源公交车终端用户整车级安全管理需求,充分利用新能源公交车的控制器局域网络(CAN)、RS-485等各种总线打造新能源公交车整车级健康监控平台对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文章在纯电动公交车上,基于车载终端CAN、RS-485等总线成功打通车端数据链路,汇聚各种设备数据、调度数据等,进而构建整车级健康监控管理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实际应用表明其实时在线监控、故障快速定位与处理、分类汇总等功能为整车高效管理与维护提供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控空气悬架在车高调节过程中存在的过充,过放以及震荡等不良现象和加速、减速、转弯以及路面随机干扰对整车姿态的影响,根据变质量充放气系统热力学理论,提出一种能够对气体质量流量进行自适应快速调节的单神经元PID控制方法。根据车辆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加速、减速、转弯以及路面随机干扰下的空气悬架车身高度调节系统整车模型。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算法,设计了车身高度调节的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和整车姿态控制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为检验所设计控制器的性能,搭建了Matlab/Simulink车身高度控制仿真模型和整车姿态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车身高度的有效调节,同时还能抑制车身高度调节中的整车姿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