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第一届埃马克重庆技术博览会日前在其重庆工厂隆重举行。此次博览会以"面向‘工业4.0’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主题,在重点展示埃马克智能生产系统研发最新技术成果的同时,还带来了创新机床产品的现场加工演示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等。说起埃马克集团,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它引以为傲的"倒立式机床",作为该项产品的创造者,埃马克不但拥有近150年的辉煌历史,而且在近年  相似文献   

2.
<正>埃马克以"持续深化,助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主题,展出了旗下10大产品类别的创新技术与覆盖多行业的最新解决方案,助力用户将高质量、高效率生产达到极致。展示多台创新智能加工设备以发明倒立式车床、开创逆向加工思维的埃马克,一直坚持以行业趋势和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大幅研发投入,CIMT 2019上,埃马克重点展示了多台创新、智能加工设备。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中国车市迎来28年的首次下滑,但埃马克中国却收获了历史上第二大订单,这离不开埃马克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本土化战略。同时,面向未来汽车的精益变革,埃马克发力新领域,挖掘技术深度,为当下或未来的每一种加工提供最适合的方案。埃马克在汽车制造领域向来享有盛誉。1992年,埃马克第一台倒立式车床诞生,便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颠覆传统自动化概念,特别适合高精度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一经推出就受到汽车零部件客户的青睐。秉着不断创新的技术理念,埃马克之后又研发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埃马克本年度规模最大、技术新品最为丰富的一次展示活动,第六届技术博览会紧密围绕"埃马克制造2025"主题,集中展示了其在智能自动化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包括一系列首发创新机床产品的演示及全新激光实验室的揭幕。作为同时拥有车削、钻孔、铣削、磨削、滚齿、热套装配、激光焊接、电化学工艺、感应淬火9项工艺技术的专业企业,埃马克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为整个加工过程链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埃马克技术博览会"是公司每年向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中小型企业对于德国经济至关重要。这些企业中有很多隐形冠军,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一跃成为世界市场领先者,如埃马克。埃马克属于少数覆盖从软加工至硬加工整个加工工艺链的生产系统制造商之一,可为汽车制造和非汽车行业实现完整的生产工艺链。在过去几十年中,埃马克在系统性扩展专业知识、开拓新市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14,(6):54-55
<正>极简化的自动化设备,领先的技术水平,埃马克ELC160机床第一次被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采用,便协助其攻克了在空间、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几大难关,赢得东风日产的肯定与信任。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生产设备的要求也日趋提高,高效率、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是众多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求。东风日产希望通过与世界同步的技术研发和高品质的生产,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  相似文献   

7.
正市场和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作为全球金属加工领域举足轻重的机床制造商,埃马克集团始终秉持技术创新的理念,不断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为每一种加工需求提供最适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埃马克中国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基于各自的优势在科技研究创新、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工艺传承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CEO Dr.Uwe Ronde、太仓分公司执行总经理Mr.Markus Clement、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宁教授、机电学院院长助理李亮教授等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埃马克中国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此次  相似文献   

9.
筱斐 《汽车与配件》2014,(45):61-61
<正>埃马克中国金坛新工厂日前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举行开业典礼。作为亚太区最大的加工生产基地,从初期规划到设计雏形,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总共历时两年半时间。新工厂的盛大开业预示着埃马克在中国以及亚太区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本地化战略亚洲市场对先进机床设备的需求不断攀升,为在将来更大限度地满足中国和亚洲市场对于高效能解决方案的需求,埃马克集团恰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建设并投产金坛新工厂,从而大力拓展了其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采埃孚天合生产的第6000万件电子驻车制动单元(EPB)成功下线,其中采用了将电机集成在制动卡钳上的先进技术。该技术由采埃孚天合位于德国科布伦茨的全球技术中心首先研发。目前,采埃孚天合在北美和中国均生产电子驻车制动单元。采埃孚天合制动工程副总裁曼福德·梅尔(Manfred Meyer)表示:"第6000万件EPB单元成功下线,是采埃孚天合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目前生产的EPB产品已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乘用车领域的锥齿轮都是批量生产的。作为差速器的核心部件,供应商需要生产数百万个锥齿轮。许多供应商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工件的生产工艺。他们正在寻找新型机加工解决方案,以确保相当低的单件成本和一贯的高品质。埃马克为此研发的VL 1 TWIN双主轴上下料车床正是完美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制造业正在历经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一方面,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发展步入新常态,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优势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大厂商对提效降本的要求日趋强烈。在此背景系,"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埃马克作为最早一批践行德国"工业4.0"策略的倡议者和领导者,很早就已经提出了智能自动化的理念。这些年来,无论是  相似文献   

13.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5,(10):24-27
<正>提到埃马克集团,首先想到的就是倒立式车床的发明者。这家总部位于德国萨拉赫市的企业拥有近150年的悠久历史,产品涵盖所有工艺领域,能够为用户提供用于盘类、轴类和箱体类零部件加工的机床和生产系统,实现全套工艺链。汽车行业对于埃马克来说意义非凡,2014年整个集团大约有90%的订单来自于汽车行业。  相似文献   

14.
激光焊接在工件连接领域的意义日益重要.一般来说,通过激光焊接连接的组件结构往往比较紧凑,因而重量轻,造价低.这种优点在汽车制造业中表现更为明显,因为重量轻往往会带来油耗低的优点.汽车制造过程中有许多工件在通过切削加工后,还需要接合并通过激光焊接成总成件.自2003年开始,埃马克集团和埃马克激光技术公司共同合作为用户提供从切削加工到激光焊接的全套生产方案,用于可直接装机的总成件的生产,ELC 250 DUO是这套解决方案中的主角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从仓库到包裹递送,自动驾驶和互联化将简化物流运输过程。"最后一公里"包裹投递在发生变革,采埃孚正在研发一款电驱动的自动配送车。在未来5年内,采埃孚在电驱动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将超过120亿欧元。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上,物流行业正在赶超乘用车行业。凭借创新的理念及可观的投资,采埃孚正不断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例如:凭借搭载已符合量产要求的采埃孚技术,商用车能够实现智能互联;有自动驾驶功能的商用车既能独立执行所有的物流运输任务,也可协助配送员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丰田公司制定了全面的智能网联战略规划,并对智能网联技术开展大量的研发,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文基于专利数据,通过对丰田在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布局规划情况,从专利申请的态势、研发团队构成、专利技术布局及研发重点方向、合作重点等系统梳理了丰田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研发情况,从宏观及微观角度解析了技术发展现状为国内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及专利布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未来的移动出行对车内乘员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将主动与被动安全技术集成,以及如何给搭载了新型座椅的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乘员提供保护,这也是保护系统研发的另一重要部分。同时,传统的被动安全系统正在被重新设计,以使其减轻质量,减小安装空间并提高安全性。在2018年底于德国曼海姆举办的"国际安全气囊峰会"上,采埃孚介绍了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全新解决方案。采埃孚被动安全系统事业部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金属加工解决方案和智能制造生产系统供应商德国埃斯维机床有限公司(SW公司)在其苏州工厂举办了以"SW-您智能制造生产系统的合作伙伴"为主题的技术日活动,重点展示了SW高效智能的创新产品以及新成立的机床组装车间,及其自主设计开发的卡车转向节自动化生产线。  相似文献   

19.
曾在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首个并也足唯一展岀的中国智能"助力"电动自行车8月19日在深圳上市。该电动自行车是由新动力(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深圳市新动力兄弟自行车有限公司制造,该公司专注于电动自行车技术的研发、技术资源整合、生产和销售。其研发的"助力"电动自行车兼备"无缝"力距感应驱动系统,相关的零起动控制软件和中置起动驱  相似文献   

20.
伴随以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正成为全球发展的热点。中国一汽是国内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2011年,具备L3级无人驾驶功能的红旗轿车即开展了实际道路测试,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新的技术突破。目前,中国一汽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已实现了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此,《汽车技术》特邀请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李丰军及其带领的研发团队介绍中国一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划和创新实践,形成了"中国一汽红旗智能网联创新技术"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