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汽车正面碰撞试验中后排乘员伤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正面碰撞中后排乘员假人伤害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分析10个车型正面碰撞试验结果,得出了正面碰撞中后排乘员头部、胸部和大腿等部位的伤害特性。  相似文献   

2.
aPLI腿型较目前在用的柔性腿型Flex-PLI更接近于人体模型,生物仿真性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对高、低保险杠车辆-行人大腿的伤害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但各项伤害指标较Flex-PLI均有大幅提高,针对NCAP评价测试得分难度较大,对车辆的造型设计、前端布置方式和结构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介绍了下腿型发展历程、a...  相似文献   

3.
在乘用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为了保护乘员避免受到下肢韧带断裂,瘫痪等严伤害,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__NCAP)设定了评价假人大腿部位的损伤指标。为了提高C__NCAP汽车碰撞试验中的大腿部位得分,本文展开了假人腿部伤害机理、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研究,并着重介绍了仪表板子系统膝碰评价方式,同时还以某车型膝碰问题改善为介绍了膝碰研究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从系统的软件体系架构、功能需求、工作流程以及数据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使用Java语言及Eclipse开发工具完成了系统开发。该系统实现了线形指标的规范符合性检查、基于公路线形的运行车速预测、进行线形的连续性评价及安全性评价,可以为公路线形设计提供评价、修正和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珍海 《天津汽车》2012,(10):39-43
为了掌握假人大腿伤害机理,解决汽车实际碰撞中假人大腿伤害超标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应用Hyperworks和Dyna等软件仿真分析得出大腿伤害的机理,即碰撞中假人下肢与仪表板第1个接触点是假人的小腿且会造成较大的膝盖滑移量,然后针对具体车型问题提出降低仪表板刚度的优化方案,最终通过实车碰撞试验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提出保证碰撞中假人下肢与仪表板的第1个接触点是假人膝盖的IP型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乘用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为了保护乘员避免受到下肢韧带断裂,瘫痪等严重伤害,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_NCAP)设定了评价假人大腿部位的损伤指标。为了提高在C_NCAP汽车碰撞试验中的大腿部位得分,本文展开了假人腿部伤害机理、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研究,并着重介绍了仪表板子系统膝碰评价方式,同时还以某车型膝碰问题改善为例介绍了膝碰研究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追尾事故中所造成的乘员颈部伤害,以2015版C-NCAP鞭打试验动态评估作为标准,利用仿真软件结合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优化方法对影响座椅颈部伤害指标的各个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对一款量产车型座椅进行追尾碰撞鞭打试验。结合仿真分析所得结论对这款座椅的影响参数进行调整修正,降低鞭打试验中的乘员伤害值,满足得分3.5分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Euro NCAP正面偏置碰撞工况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大腿及小腿产生的伤害机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对同一个平台上分别搭载悬挂式油门踏板和落地式油门踏板的2款车型,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脚部运动响应、伤害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分析,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进行了整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悬挂式油门踏板对小腿的伤害产生在小腿下部,伤害形式为脚掌外翻产生的X向弯矩;落地式油门踏板脚掌外翻幅度较小,产生的伤害在小腿上部和大腿部位,伤害形式为由小腿胫骨撞击仪表板产生的胫骨弯曲导致的小腿上部Y向弯矩和膝盖滑动位移。与优化前相比,落地式油门踏板优化后的保护策略,使膝盖滑动位移(DS)降低72.2%,小腿右上胫骨指数(TI)降低48.6%;相对于同平台装载悬挂式油门踏板车型的情况,DS降低11.5%,TI降低25%。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人车碰撞时对行人小腿的伤害,文章基于某车型E-NCAP星级性能提升,采用虚拟仿真与试验测试有效结合的方法,对失分点碰撞过程和失分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降低低速吸能盒刚度的优化方向。通过对该车型的优化,有效减轻了行人小腿伤害。优化后,胫骨加速度降低55.40%,膝部弯曲角度降低69.5%,膝部剪切位移降低3%,提升了该车型行人保护性能,为后续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正面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试验(MPDB)取代了原有的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ODB),并首次提出了整车碰撞兼容性指标考核要求。为了确保整车碰撞兼容性指标在详细设计阶段满足要求,需要对整车进行碰撞兼容性优化分析。文章首先对某款中型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进行有限元碰撞仿真建模与MPDB工况分析,提出碰撞兼容性优化方案,最终进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车辆前端与壁障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进行车身刚度匹配,可大幅度降低整车兼容性罚分,同时也为后续新车型设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比某自主品牌销售地区的NCAP规程对于前排乘员膝部伤害性能评价要求,并依据Euro NCAP规程的要求,利用滑车对乘员膝部伤害性能评价,对8个风险点进行验证,针对2个超标的膝部区域设计改进方案并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某车型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乘员保护性能,开展了假人伤害等级评定项、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等级评定项试验方法及优化方案研究。首先,通过仿真对标试验的方式建立准确模型;然后,增加侧气帘、优化安全带、安全气囊点火时间及参数、优化转向管柱支架和仪表板支架结构;最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假人大腿和髋部、腿部和脚部等级由一般(M)和较差(P)提升到了优秀(G)和良好(A),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等级评定项由较差(P)提升为优秀(G);小偏置碰总体评价由较差(P)提升为优秀(G);乘员加权伤害指标(WIC)降低了22.97%。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车辆正面碰撞中副驾驶员胸部伤害情况,该文通过建立LSDYNA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正面碰撞中胸部得分提高方法,分别对安全带限力等级、安全带安装点位置、安全带点火时刻及安全带预紧特性等因素进行优化分析,使胸部的伤害值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性能开发的要求,为安全带系统优化提供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在城市道路中,交叉口作为车流及人流汇合、转向、分离的关键节点,对于城市交通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流程及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某交叉口优化工程,进行交通现状的调查和交通量的预测,提出了相应的交叉口优化方案。另外,通过道路交叉口评价方法对上述优化方案进行了比选,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新颁布的8.0版欧盟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的测试规程,为行人安全对车辆设计做了重大调整。有鉴于此,该文总结了行人大腿保护测试规程变化前后的要点,对新老测试规程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新老两种测评方法,评估了对不同造型车型的设计,分析了这些变化给汽车前端造型、硬点布置以及发盖等结构设计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测评方法虽然降低了汽车前端造型设计的限制,但是对前端硬点布置以及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该结论可为主机厂的汽车安全、布置、造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拆改工程中大体量砖混类建渣具有颗粒强度低等不良性质,按照现行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方法难以满足替代天然碎石的使用要求。因此,文中应用贝雷法优化设计,应用三参数检验比选骨架密实型材料级配,并考虑压实过程粗粒料压碎的级配重组现象修正级配,对比各设计环节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贝雷法优化流程使材料7 d抗压强度平均提升81.2%,级配重组修正流程平均提升29.6%,且3%水泥掺量下材料强度大于4.0 MPa,可替代天然碎石应用于机场道面基层。  相似文献   

17.
斜角碰撞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碰撞类型之一。然而,目前针对斜角碰撞的研究和标准较少,且保护对象主要以50~(th)假人为主,对5~(th)假人和95~(th)假人的重视程度不足。为完善汽车碰撞安全标准,进一步减少斜角碰撞事故中乘员伤亡,搭建了18°斜角碰撞工况试验平台,建立了3种工况试验方法,并通过15个车型、69次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斜角碰撞中5~(th) 假人、50~(th)假人和95~(th) 假人各部位的伤害情况。结果表明:50~(th)假人颈部、骨盆和右大腿伤害风险最大,而5~(th) 假人的头部和胸部损伤指标比50~(th)假人分别高了12.2%和34.1%,95~(th)假人的左大腿力比50~(th)假人高了456.8%,表明18°斜角碰撞中不同身材的驾驶员均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本研究为完善汽车安全相关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也对车企优化车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川西高寒高海拔山区某高速公路为例,基于《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运行速度预测与协调性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成熟结论和新研究成果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并融合多年设计经验与新设计理念,全面、客观、有效的对该公路施工图设计进行安全性评价,提出针对行车安全的路线优化方案、安全改善方法和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客观评价及优化,文章基于Cruise软件对某车型进行整车建模及动力性和经济性仿真分析,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修正,用修正后的模型来进行不同动力总成配置的优化计算;同时对动力系统的匹配优化方案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分为-15.55的优化方案4为最优结果,符合整车设计原则.该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综合评价,在提高整车经济性的同时兼顾动力性,为以后汽车的动力系统匹配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乘用车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面向设计的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流程,并将其应用于某SUV的开发中。研究表明:运用灵敏度分析技术和基于梯度法的修正可行方向优化算法能更高效地实现车身结构轻量化;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可弥补厚度减小后对碰撞安全性造成的负面影响。结构件轻量化和材料替换前后均作了刚强度和碰撞性能的对比,设计方案和研究结果都在应用中得到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