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辆在一定的轮胎—路面状态下制动时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各轴间制动力的分配。对于汽车列车,它还决定于牵引车和挂车之间制动力作用时间的协调。过去,不少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了由于种种原因所引起的同一轴上左右两边车轮制动力矩的不平衡及其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参考文献[1]认为制动时左右车轮不同的热效应会引起它们的制动器热衰退的变化,从而使得左右车轮制动力矩不相等。但大多数研究者则把左右车轮制动力矩看成是始终相等的。事实上,制动力矩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而且几乎所有这些因素都是随机变化的。本文主要研究如何由数字电子计算机建立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数据来模拟左右车轮的随机制动力矩,并分析它们对一个五轴半挂车汽车列车在制动加转向工况下横向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制动跑偏是指车辆制动时不能按直线方向减速或停车,而无控制地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影响制动跑偏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汽车左右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或制动力增长的快慢不一致,其中转向轴左右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更容易引起跑偏。  相似文献   

3.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助力器、制动总泵、液压管路及车轮制动器等组成。汽车制动时,踩下制动踏板后,推动助力器控制阀推杆向前移动.助力器产生助力作用后推动制动主缸推杆及活塞移动.将踏板力转变为制动油液压力.通过液压管路传至车轮制动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电子液压制动安全性能,本文中对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研究ECE R13制动法规对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的影响,然后对电子液压制动安全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电子液压制动中电机泵的作用频次与制动需液量成正比;输出相同的制动力矩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后轮制动器比单独使用前轮制动器需要更少的制动液体积;在低于某一制动强度时,共同使用前后轴制动器时制动需液量大于单独使用前轴制动器;利用单侧车轮的进/出液阀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器实施制动,可以降低高速电磁阀的使用频次。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基于安全特性的电子液压制动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改进方法,并进行NYCC循环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与理想制动力分配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电机泵和前轴进/出液阀的作用频次约降低50%,而后轴进/出液阀的使用频次降低90%。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ABS系统,即制动防抱死系统。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为最大值。ABS系统是保证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装置,它在汽车制动时能够防止车轮"抱死",从而显著改善制动性能,缩短制动距离。ABS系统被认为是汽车上采用安全带以来在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陈凤仁 《汽车运输》1995,21(4):25-29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形成制动器制动力和地面制动力等两个摩擦力。地面制动力随着制动器制动力的增大而增加,但有其一定的限值,其最大值受路面附着力制约。为获得良好的汽车制动效果,制动器制动力不宜将车轮制动抱死,而保持车轮的滑移率为15%-20%是最佳状态。因此,在车轮制动器中设置制动防抱死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Q熊老师您好!我检查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轮制动器,并没有发现与传统车轮制动器的不同,那么,它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是怎样工作的?江苏读者:张航A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同传统的燃油汽车一样,是为汽车减速或停车设置的,但是混合动力汽车与电动汽车均由摩擦制动和再生制动两个子系统组成。再生制动类似于自行车的摩电灯,夜晚骑自行车时,将摩电灯往下压,让摩电灯的摩擦轮与自行车胎接触,你会感觉到骑起来费力了,因为骑行时,要通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EQ1016轻型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矩设计设计指标的确定,并对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矩设计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汽车ABS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无论在军用汽车还是在民用车辆上,大量使用了ABS技术,可是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的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可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传统汽车制动方式是采用在车轮上安装机械式摩擦制动器。但这种摩擦式车轮制动器存在一个重大缺陷:频繁或长时间制动会造成制动鼓(盘)和摩擦衬片过热,导致制动效能衰退, 甚至制动失效,从而引起重大交通事故。这个问题对城市公交车和常年行驶在山区的载货  相似文献   

12.
伏尔加汽车前制动分泵的辨别方法伏尔加汽车前制动分泵有两种结构,在苏联出版的(俄文名称??3-24)和(324-10)手册中,将前制动分泵分为“左”和“右”.这种区分方法,给相当一部分采购人员带来了一种误解,认为左制动分泵即装于左轮制动器上,而右制动分泵即装于右轮制动器上,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概念??本文就伏尔加前制动器的结构做一简单介绍,并为大家提供一种前制动分泵的简单辨别方法.伏尔加汽车前制动器为双领蹄式制动器.即汽车前进时车轮的旋转方向与制动时制动分泵活塞的运动方向一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基于恒速制动车辆纵向力平衡方程、制动器耗散功率及其温度变化微分方程、管路压力调节等子模型的恒速长下坡汽车制动器摩擦性能分析系统.以两轴中型汽车为例,对前后制动器在不同挡位发动机制动时的温度、制动副摩擦因数、制动力分配及管路压力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车速情况下,合理使用各挡发动机制动可改善汽车前、后制动器热负荷,减小或避免制动摩擦力矩热衰退,保证汽车下长坡安全行驶.  相似文献   

14.
杨文 《汽车维修》2010,(3):22-23
<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每一瞬间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地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现车轮抱死的现象,使汽车在制  相似文献   

15.
吴修义 《北京汽车》2002,(5):10-12,31
主要行驶于山区或矿山公路的商用汽车经常要下长坡,为不使汽车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断加速到危险程度,应对汽车进行持续制动;经常在行车密度很高,交通情况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如城市客车),为避免交通事故,需要进行频繁的不同强度的制动.在这些情况下,单靠车轮制动器是难以完成的,因为车轮制动器如长时间频繁工作将使温度大大提高,其制动效能大大衰退甚至完全失效.故在这种行驶条件下运行的汽车往往有必要增设缓速器.  相似文献   

16.
汽车制动液是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压力的工作介质,使车轮制动器实现制动作用的一种功能性液体。当踩制动踏板时,从脚踏板上踩下去的动量,由制动主缸的活塞,通过制动液传递到车轮各制动钳(分泵),使制动块夹紧制动盘(制动蹄涨开)阻止车轮转动,达到停止车辆的目的。汽  相似文献   

17.
除四轮定位失准外。汽车跑偏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1)某个轮的制动器回位不良,分离不完全。这相当于一侧车轮始终施加部分制动。行驶起来车辆必然会跑偏。检查时,可感觉一下轮毂的温度.如某一车轮的温度超过其他车轮温度很多,说明该车轮的制动器回位不良。  相似文献   

18.
汽车液压制动机构是由制动踏板总成、真空助力器带制动主缸总成、制动轮缸及车轮制动器等组成,其间由制动管路连通。其作用是将驾驶员作用较小的力经真空助力器带制动主缸及制动轮缸,放大后传给车轮制动器,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正>故障现象:一辆解放CA1092型汽车,在行驶途中踏下制动踏板时,汽车向左严重跑偏。故障检查:按规定对车轮制动器进行调整后试车,故障依旧。检查右前轮制动气室推杆伸缩情况时,发现踏下制动踏板时,右侧制  相似文献   

20.
汽车气压制动系统工况的判断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压制动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贮气筒、制动阀、气压调节器、制动气室及车轮制动器等组成。气压制动系统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空压机工况不良,制动阀或调压器调整不当,输气管路泄漏或堵塞、车轮制动器性能不良等,都会使气压制动系统的交通变差,甚至完全丧失制动能力。为保证汽车制动性能可靠,在汽车的日常使用和维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