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从具体内容来看,《规定》所列出的条框表明了政府通过提高入行门槛和企业资质要求来实现"严进严出"、鼓励企业"携手共进"限制"独行侠"的意图,并且彻底湮灭了低速电动车"转正"的希望。随着乐视、阿里巴巴、百度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抛出了各自的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造车计划,业内外对将适度放开  相似文献   

2.
正5月23日,中机中心发布《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申请有关项目核准文件的调整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的要求,将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申请有关项目核准文件作了调整说明。其中,除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及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以外的新建车辆生产企业的准入  相似文献   

3.
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国外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情况,分析国内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市场潜力,给出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定义,介绍部分生产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企业及其产品,指出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瓶颈。可以为企业开发纯电动乘用车和国家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小型纯电动乘用车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小型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中,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品牌车型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1%,产品的月均上线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5.
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275个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的百公里能耗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了百公里能耗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整备质量区间中百公里能耗的最大、最小值以及均值等特征参数。以275个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的百公里能耗指标为例分析了现行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能耗指标先进性界限划分方法存在的问题,找到了现行方法的主要不足。提出了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能耗指标先进性界限划分的拟合直线平移法,并将其应用于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能耗指标先进性的判定。结果表明,拟合直线平移法操作简单、易于应用、符合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百公里能耗实际分布特点,可用于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新车研发和新型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许可依据的制定等,对促进纯电动乘用车节能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实施电动摩托车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电动摩托车生产,日前工信部发出通知,对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实施准入管理。通知称:拟新建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含子公司、分公司),应按照国家有关摩托车投资管理规定先行办理项目  相似文献   

7.
《汽车实用技术》2014,(1):51-51
<正>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将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新的补贴标准为:2014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8.
行业动态     
正第32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发布7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32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报本批《公告》的经企业准入条件考核,本批公告共批准新设立专用汽车生产企业30户。同时,本批公告中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6批)》,共包括66户企业的240个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共65户企业215个型号、插电式混合  相似文献   

9.
纯电动乘用车具有工作效率高、低噪声、行驶平稳和不依赖石油等特点,是电动车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纯电动乘用车对于推动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清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升纯电动车技术水平,中汽技术中心编制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
行业资讯     
《汽车工程师》2012,(5):6-10
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正式发布2012年5月1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全国汽标委牵头,天津清源、东风、奇瑞、长安、上汽等企业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共  相似文献   

11.
《中华汽摩配》2009,(12):89-90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规划目标中提出,“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砩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在主要任务中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信息     
《世界汽车》2014,(3):148-154,156
<正>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标准调整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将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新的补贴标准为:2014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13.
正就在本期杂志截稿的当天,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管理办法的落地,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意味着中国政府正式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管理长效机制。该办法中所称的新能源乘用车,是指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乘用车,包括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等。而乘用车企业包括中国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达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额,与其乘用车生产量或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4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为实施电动摩托车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电动摩托车生产,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工信部决定对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实施准入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业内普遍认为是94版和04版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升级版。日前,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业内普遍认为是94版和04版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升级版。《规划》中规定"到2020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5.0L/百公里,到2025年,新车平均以来消耗量乘用车降到4.0L/百公里。"为此,各企业加紧汽车电动化,国家也配合这一趋势,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牌照审批进度。其实,在国内,生产新能源车的有3股势力,一是传统汽车企业;二是已经获得新能源汽车牌  相似文献   

16.
资讯速递     
<正>四部委力挺新能源汽车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现行补贴推广政策已明确执行到2015年12月31日。为保持政策连续性,财政部表示,相关补贴推广政策到期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补贴政策。《通知》称,按照规定,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2014和2015年度的补助标准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和20%。现将上述车型的补贴标准调整为:2014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通知》指出,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财政部、科技部、工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配件》2013,(5):9-9
2012年12月28日,上海市公布《上海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主要内容:1.明确新能源汽车符合国家产品公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汽车与配件》2014,(27):23-23
<正>3770辆工信部日前发布2014年1~5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其中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井喷态势。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770辆,同比增长98.32%。具体来看,5月份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1014辆,同比增长567.11%,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539辆,同比减少4.26%;生产纯电动乘用车1851辆,同比增长176.68%,纯电动商用车366辆,同比减少29.21%。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4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0113辆,同比增长近11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3589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2369辆;纯电动商用车生产2166辆,同比增长近4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989辆,同比增长70倍。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  相似文献   

20.
参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结合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的车型销量数据,重点分析近5年不同续驶里程区间的纯电动乘用车的销量情况,通过梳理和研究分析,总结并预测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