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与车站环境的交互作用关系,分析了乘客在车站内的交通行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了乘客行为的特征.应用针对乘客行为的微观仿真建模方法,构建了不同设施配置及列车接续条件的车站环境.通过仿真试验,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复杂条件下乘客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分析乘客与车站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征.研究结...  相似文献   

2.
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装配式车站混凝土结构也在一些城市开始应用.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车站混凝土结构的主要造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为例,基于相同的造价标准,对采用装配式车站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混凝土车站结构分别进行了费用测...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BIM、AR、VR、UWB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文章首先从行业发展、业务需求的角度分析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数据服务平台,阐述其总体架构、技术架构及功能,并介绍其采用的关键技术,对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阶段的应用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抽样调查,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中与之衔接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特征,阐述各种方式接驳的时间与距离分布及客流接驳的规律,进而对车站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指导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乘客集散仿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中运用乘客集散微观仿真的理念。将传统方法和乘客集散仿真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的应用条件和实施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集散仿真的重要意义。研究既有的典型乘客集散仿真系统的基本特征,比较系统在我国应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案例,对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乘客集散仿真系统MTR—PedSIM在西直门车站中的仿真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验证发现,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和运营方面,MTR.PedSIM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行安全可靠性科学评估的问题,从概率论的视角,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交通服务设施、列车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定义。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流线特征,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节点安全可靠性评价模型和基于权联模型下的车站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两路口站为例,应用评价模型与方法,计算两路口站进出站节点安全可靠性和车站整体系统的安全靠性。结果表明: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两路口站进出站节点的安全可靠性为92.2%,整个车站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90.4%。  相似文献   

7.
站台宽度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模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日本和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公式的对比分析,总结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日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设计计算方面存在的差异.并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地理位置、功能性质不同的车站,站台宽度计算也应不同;站...  相似文献   

8.
有轨电车通常采用地面线路,线路位置、车站选址等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很大,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有轨电车的运营安全和效益.介绍了有轨电车车站、线路布置形式,从行人交通组织、乘客交通组织、路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等方面对有轨电车的交通组织设计进行研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城市道路网规划,深入研究、合理确定有轨电车的线路走向及其在道路断面中的位置,结合沿线客流情况确定车站分布、布置原则,选择车站位置及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BIM技术应用逐步普及。为解决该领域尚无统一、规范化的BIM建模及交付标准等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部位采用相适应的BIM软件进行建模,对整条线路不同车站的模型命名及颜色做统一的规定,并按照行业相应规范进行标准化拆分和模型编码,以共享坐标的方式对不同里程处的线路、隧道、车站进行精确组装,针对设计、施工、运维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模型交付内容。采用该方式可保证BIM在不同阶段的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通信信号工程BIM技术应用成果通过对通信、信号工程领域的设备分类编码、信息共享、模型交付、标准化管理应用等深入研究,结合BIM技术自主研发了铁路弱电工程应用平台、信号综合仿真应用平台、铁路综合货场应用平台。电力电化BIM技术应用成果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成果在厦门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设计中,完成了车站建模、三维报建,以及车站管线综合等内容,并以湖滨中路为例,开展了模型深化、出图研究、标准研究、施工模拟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配套交通设施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火车站综合枢纽交通设施分类的分析,将主要的交通设施分为3类,即铁路设施、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以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为论述重点,详细阐述火车站枢纽铁路旅客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及布局;总结并研究火车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和换乘特征,重点研究公交车场和出租车场的各类规划布局形式,简要阐述火车站综合枢纽的个体交通的规划。旨在为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内部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布置形式以及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布于全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由于所处不同区位、服务于不同特性乘客、客流量差异巨大,无论在建造规模上还是在配套设施供给上,均需差异化对待。特别是往往规划先行,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等级的车站配置相应的土地和设施资源条件。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文献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级划分,将车站分类归结为节点导向型和场所导向型两大类。结合参与车站分类及等级划分的项目经验,确定车站分类原则,将车站划分为枢纽站、轨道交通车站两大类,对大类再进行细分。搜集国内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数据,将车站划分为三级,以便于对不同车站类别提出相关建议。最后,采用深圳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印证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站点外部交通方式接驳的便利性,是影响轨道交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但限于站点众多,逐一研究费时费力的现状,对站点进行分类分析是一条较为理想的研究途径。首先,借助各站点IC卡和AFC数据,通过客流时空特征及高峰小时客流量特征将轨道交通车站站点分类,即大中小客流下的右峰型、双峰型和左峰型站点,以及无峰型站点、首末站点。最后在站点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各类站点周边的用地性质以及进站交通方式特征,确定各类站点外部接驳方式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京汐留站、东京火车站及京都火车站与地下空间结合开发案例的分析研究,阐述了日本轨道交通枢纽与地下空间整体开发、结合建设的发展模式,以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提出利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效衔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自行车的关系;将轨道交通车站所在区域分为城市外围居住区、城市公共中心区、交通换乘枢纽区3类,分析各类型车站区域公共交通需求特点;最后提出改善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规范化与专业化日趋完善。介绍2019年8月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与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评价标准》(T/CAMET 02001—2019)(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标准编号T/CABEE 002—2019)的编制背景、特点与应用情况。此标准在深入调研中国轨道交通车站建设特点及绿色交通建筑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场地、交通、能源、水、材料、站内环境、运营7类指标的绿色轨道交通车站评价体系,提出绿色车站建设的7大特点:车站概念的外延、交通效能的提升、城市空间协同、土地节约利用、能源精细化管理、站内环境优化、信息化运营管理,为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建设提供指导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各城市的兴建,地下车站排风亭产生的异味逐步成为城市新的环境投诉点。本文从地铁车站排风亭异味产生原因、实际监测数据分析和现场调查人手,探讨地下车站排风亭异味的影响范围和减缓措施,使“轨道交通”真正成为“绿色交通工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级划分的实际管理问题,以定量分析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 级量化评定标准,构建包含客运量指标、行车指标、服务指标的车站等级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各车站作业量,使 车站等级评价工作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量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弥补当前诸多评价工作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不 足。将研究成果运用到重庆轨道交通 1 号线及环线各站点,对所有车站进行等级评定并将定量计算结果运用到中 心站的划分中。实际演算证明:本研究成果符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具有兼顾减少管理架构和均衡各中心站 工作量的特点。本研究成果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站点的运作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能够为后续资源配置、人 员配置、应急处置、绩效考评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市域快线的规划设计以引导市域快线健康有序发展,分析轨道交通的分层体系以及各分层的相互关系和所处的位置,并对容易混淆的地铁、市域快线、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制式进行技术参数的详细对比分析。明确市域快线的属性及适用范围,特别是市域快线位于市区的线路和市区外围的线路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及技术特征。确定市域快线速度目标值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和步骤,首次提出速度效率的概念,且市域快线应根据速度效率和站间距、旅行速度的关系来选择速度目标值,并明确了市域快线最高运行速度与站间距、速度效率、旅行速度之间的制约关系,市域快线要提高旅行速度应提高速度效率,而不仅仅是最高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