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0年9月6日至10日,美国港务局协会港口代表团十一人,应中国航海学会邀请,在北京与我国内河、港口、航道和航海等专业人员约六十人进行了技术座谈。美国港务局协会港口代表团做了“介绍美国港务局协会”、“港口规划问题”、“海港与内河直接水运问题”、“水道问题”、“集装箱化装卸问题”、“港口服务”、密  相似文献   

2.
张仲言 《水运管理》2003,(12):23-25,33
一、我国颁布《港口法》是港口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于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早在1954年,中央政府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因客观情况的改变,遂于1986年废止。从此,我国港口管理就出现了法律空白。长期以来,我国包括港口在内的海岸线一方面由海洋、国土、交通、渔业、军事等部门多头管理;另一方面各地港务部门既要实施港口的安全保障、规划、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还要为维持自身生存承担经营港口业务。这种管理混乱、政企…  相似文献   

3.
薛文 《中国港口》1997,(5):14-16
<正>“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按照国家确定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港口管理体制如何改革,政企如何分开,这是港口面临的热点和难点。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一、港口管理体制历次变更的回顾 回顾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港口体制改革的历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为计划经济时期;二为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实现财政经济统一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繁重任务,从而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在港口来讲,当时主要是接收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拾残、清理、整顿,忙于恢复生产。对于如何管理尚无经验。毛主席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之后,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海港管理暂行条例》,于是港口管理体制正式定格于苏联摸式“政企合一、港航一体”,“集中领导、区域管理”。在领导关系上,因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期间曾经历了四次大的变更和反复:  相似文献   

4.
<正>现行《港口收费规则》(以下简称收费规则)中,外贸部分于2001年12月颁行,2002年1月1日实施,内贸部分于2005年6月颁行,2005年8月1日实施。在这期间,2003年6月颁布《港口法》,2004年1月1日实施。港口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港口实行属地管理,港口所在的市地级政府相应成立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港口行政事务,港口由企业兼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港务管理局",转变为完全企业性质的"港口经营人",完成了港口的政企分开。2007年,又实行了引航体制改革,引航站从港口集团所属港务公司转变为地方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规则本身出台有先后关系,加上这一系列的改革,现行收费规则一些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23日,福建省第六次沿海港口港务局长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会议认为,当前福建省港口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不深入港口管理体制仍然是制约福建港口副业发展的“瓶颈”。就全省范围来看,6个沿海港口的管理体制改革进程、隶属关系、机构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1日,中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颁布并施行《上海港口条例》。这是《港口法》实施两年多来,我国港口业第一个依据《港口法》等法律制定的地方性港口行政管理的专门法规。虽然是具有上海港口鲜明特征的地方法规,但其立法过程、法规条文、内容特征以及操作性等,无疑会成为我国港航管理部门、业内同仁和码头经营人,乃至中外船东关注及借鉴的热点。《上海港口条例》颁布施行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  相似文献   

7.
<正>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港口必须实行政企分开。 一、实行政企分开,上政下企 根据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职权明确,管理科学”的原则和各港未来发展的需要,港口应坚持“一城、一港、一政、多企”的原则,按照“政企分开,上政下企”的思路确定港口管理体制模式。 借鉴国内外的港口经验教训和针对全国大部分沿海港口实际,我国港口管理体制的模式分目标模式和过渡期模式。 1、目标模式,即实行“政企分开,上政下企”。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各港港口当局最终应形成唯一代表部、市政府行使港政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划定的水域和陆域的港界范围内,履行政府的行政管理权,统管港政、港务、港建的大事,对实行公司制改造后的港口企业实行控股,真正成为对上一个头,对外一个口,对下一个港口当局。 原来港务局“企”的职能完全以企业集团的模式体现。各装卸公司和其它企业性单位,形成集团公司的紧密和半紧密层,实行专业分工,多家经营,相互竞争,自我发展,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真正拥有《企业法》中规定的各项权利,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 2、过渡期模式,即仍保持“政企合一,以企为主”的模式,但必须积?  相似文献   

8.
《中国港口》2010,(1):31-31
<正>由于特殊原因,南通港务局原局长施伯香不能继续担任《中国港口》杂志理事会理事。经本社与南通港务局协商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由南通港务局茅正平副局长继任《中国港口》杂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检》2003,(7):48-50
《港口法》明年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中国《港口法》经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明年1月1日起实施。《港口法》的面世确立了中国港口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并实行政企分开的行政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制的核心就是.政企分开多家经营:“一港一政”统管理。确立了政府通过对港口规划岸线的管理合理布局保证港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自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由于一些地方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对应《港口法》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新的港口管理体制不能有效运转,仅仅依靠一部《港口法》,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很难有效履行港口行政管理职能。事实上,《港口法》实施至今,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与海事管理机构并未实现顺利接轨,一些地方在港口建设、码头管理、货物装卸、港区水域安全、防污染管理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仍是海事管理机构在履行。在港口危险货物管理上,继《港口法》之后,交通部分别于2003年8月29日和11月30日颁布了《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以下简称“9号令”)和《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10号令”),9号和10号令与《港口法》同日施行。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加强港口管理,必须尽早制订《港口法》。港口法在世界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今年5月31日至6月3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法国敦刻尔克专门召开了有关港口立法、赔偿责任和保险的国际研讨会,决定成立国际港口律师协会。我国也派出两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为了使我国的港口法尽早地出台,本文对港口法的国际渊源作一探讨,以求对起草工作有所裨益。 自1897年国际海事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成立以来,制订了许多涉及海洋运输方面各类问题的国际公约,例如:1923年国际海港制度公约,1926年统一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和1952年统一有关扣留海运船舶的若干规定的公约等。作为远洋运输业务的主要部分,港口对于远洋运输来说,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这就不能不受到国际法规的影响。港口管理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各种国际公约的制约,对于港务局来说,既享有权利又要承担义务。  相似文献   

12.
全国港口行业第一个地方性港口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港口管理条例》,日前正式对外发布,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条例是深圳经济特区首个规范港口行业的管理法规。它是参照国家港口法送审稿的规例,借鉴香港等地方经验制  相似文献   

13.
本刊赴墨尔本采访记者姚亚平报道:11月8—9日,两年一度的泛太平洋港口大会在太平洋主要海港、澳大利亚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城市墨尔本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由墨尔本港务局和澳大利亚《劳氏日报》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1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后,结束了中国港口诸多方面长期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为加强港口建设管理,规范港口建设市场秩序,保证港口工程质量,交通部又相继出台了《港口规划管理规定》、《港口建设管理规定》、《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港口经营管理规定》等规章。今天,回顾一下这些港口法规,我们在实施中发觉,港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港口法》给江苏港口发展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江苏港口寻求新发展和新思路的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于今年6月28日出台,并将于2004年1月1日实施。《港口法》的颁布和实施,将对我国水路运输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改革和发展中的江苏港口带来强劲的推动力。 一、《港口法》——江苏港口管理体制变革的指南针 江苏港口众多,包括沿江、沿海和沿运河以及众多内河等等,可以说在全国是港口覆盖面最广的省份之一。在过去发展过程中,江苏港口的管理体制一直比较复杂,而且沿江、沿海和其它的内河等港口的管理模式还不一样,束缚了江苏省港口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战略部署和发展。随着2001年国务院决定对原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进行,即所谓的“港口下放”工作的开展,江苏港口也拉开了管理体制变革的序曲。  相似文献   

16.
2月26日,广州港务局和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成立.这是广州港港口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7.
国内信息     
政策与法规《港口建设管理规定》6月1日起施行由交通部颁布的《港口建设管理规定》(下称《规定》)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水运工程建设市场管理办法》(交通部令1997年第1号)同时废止。《规定》共六章六十五条,包括:总则、港口建设程序管理、港口建设市场管  相似文献   

18.
<正>港口体制改革必须完全清晰地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政府职能从港口企业中彻底脱离,即“政企分开”问题;二是产权的界定,即港口不同投资主体间产权的界定及有机组合问题。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港口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也无法确定,适应市场经济的多种经营形式也无法实行。回避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港口体制变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关于政企分开 现有体制下的港务局集政府职能、事业、社会机构和企业生产经营于一体,是典型的政企不分。改革的步骤首先是实现现有体制下港务局从其所兼有的港政管理等政府职能中脱离出来,并由国家通过制定《港口法》予以明确。相对于一个口岸,成立唯一的港口主管当局(或港务管理委员会)行使现有体制下海监局、港务局及口岸委员会等有关港政、航政和行政协调等政府职能,实现“一城一港一政”。原港务局作为一种过渡暂可保留,但为一个企业局。第二步实现事业和社会机构从港务局中脱离出来,有关公安、医疗、学校等纳入地方编制,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第三步实现真正的港口政企分开,即撤销现有港务局,在原有装卸公司基础上组建法人化的码头经营公司,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经营上的自主权和财务上的独立性,真正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与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1997年9月29日,国内首家集装箱港口组合的行政管理机构——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港口》1996年第5期曾发表本人撰写的《港口“双重管理体制”质疑》(下文简称:《质疑》),文中首先分析了现行港口管理体制下我国港口改革、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即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问题,港口深化改革的问题,及港口建设、发展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境外港口投资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港口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 《中国港口》2003,(5):9-10
<正> 一、境外典型港口投资管理体制分析 1.美国港口的投资管理模式 美国港口实行地主型的管理模式,港务局行使政府职能,港务局主要负责港口的规划、计划、经营租赁、保障港内安全(含海监)、装卸质量、维护港口设施(合港口疏浚)、环境保护等工作。 港务局拥有港口的土地及码头设施,有些大港历史悠久同时拥有城市的一些设施。例如纽约港除拥有港口外,尚拥有机场道路、公路客运站、桥、隧道、商业大厦,因为这些地产原来是港务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