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广州地铁八号线一个典型车站建筑布置形式的分析,着重阐述了地铁车站站址环境条件的不同导致建筑布置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地铁车站附属设施地面建筑(以下简称“车站附属地面建筑”)分散布置的问题,在总结车站附属地面建筑集约化设计原则基础上,通过分析车站附属地面建筑的空间布局,探讨了车站附属地面建筑集约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车站附属地面建筑的集约化设计可分为车站附属地面建筑与周边建筑集约化设计以及车站附属地面建筑自集约设计两大类。前者主要阐述了车站附属地面建筑与周边建筑物结合的集约化设计思路和方法;后者主要基于车站出入口、安全出口及风亭的相互组合。阐述了其自集约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车站建筑功能的分析,着重阐述了由地铁车站站址环境边界条件的不同导致建筑布置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设计思路和设计观点,突破和拓展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可供其他类似的地铁车站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铁高架车站形式类比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高架车站作为地面建筑,周边情况复杂,限制因素多,其对城市的影响也比地下车站大。为解决地铁高架车站在设计过程中,车站不同形式对用地、道路、客流、景观等多种因素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对地铁高架车站周边地块及道路对车站形式的影响入手,再深入到不同功能需求下车站本身的站型及内部公共区布置形式,利用分析法得出各类型高架车站的特点,总结出不同类型车站对不同外部条件及功能的适应性,得出适应常见条件因素的优选方案。旨在为地铁高架车站设计工作中快速准确地形成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铁车站站厅建筑布置及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论述广州地铁三、四号线地下车站站厅建筑布置及规模的控制因素、平面布置形式及其合理性,并对广州地铁三、四号线地下车站典型站厅建筑布置的客流组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沈阳地铁1号线一期延伸线自开发区13号街至沈阳地铁1号线张士站。起点设在开发大路与13号街交口附近,线路一直沿开发大路路中敷设前行至张士站。全线设13号街、中央大街、7号街、4号街共4座车站。针对沈阳地铁1号线一期延伸线工程中央大街站道路横断面状况、道路规划以及周围地面建筑环境,结合车站埋深、结构形式及建筑布置等综合因素,对中央大街站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车站形式的选择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刘培龙 《铁道建筑技术》2011,(Z1):204-207,211
徐庄子站为天津地铁六号线与七号线交汇形成的换乘站,在分析车站设计原则和思路的基础上,分析徐庄子站建筑换乘设计的形式、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徐庄子站两种换乘形式条件下相应方案的优缺点,对今后在类似环境下设置车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地铁6号线一德路站、海珠广场站为工程背景,通过介绍车站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物情况、明挖法结构与暗挖法隧道的位置关系、隧道的断面尺寸、隧道的最大及最小埋深、施工的先后顺序、与既有建筑物的距离等,阐述两个车站的设计思路,采用站台与站厅分离的建筑布置,解决了在复杂条件下的地铁设站问题,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武汉地铁香港路三线换乘枢纽站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从设计边界条件、设计思路、车站建筑布置、换乘客流组织及与周边建筑结合等方面,详细阐述车站优化设计方案及设计手法,提出多线换乘枢纽车站资源共享方案,并从乘客的需求角度提出换乘站设计要点及体会。  相似文献   

10.
徐爽 《广西铁道》2009,(3):8-9,11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古田二路高架车站的总平面、车站建筑、车站立面造型、无障碍等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及具体布置。并以该车站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设计的一般原则及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常见形式。同时,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出采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道路堵塞和拥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繁华城区内地铁车站的施工往往存在施工场地小、场地布置困难、施工干扰大等问题,良好的场地布置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项目进程。将SLP(系统布置规划)法引入到地铁车站狭小施工场地的规划布置中,建立了繁华城区内地铁车站利用SLP法进行场地布置方案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提出了以物流搬运成本耗费程度最小、非物流关系密切程度最大的双目标函数作为评价指标,对地铁车站的施工场地布置方案进行评价,建立了繁华城区内地铁车站的施工场地布置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国内外盾构法地铁车站发展现状,对上海典型软土地区采用盾构法施工地铁车站的关键问题及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根据上海超大客流的实际情况和国内既有规范要求,盾构法施工车站的消防疏散设计与车站规模之间的矛盾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车站的建筑布局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单圆盾构、三圆盾构及类矩形盾构,提出了四种车站断面设计思路。还根据国内外消防规范的主要区别,提出了相应的结构设计要点和施工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探究既有地铁车站发生功能性改造时的客流适应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地铁车站设计预留提供借鉴。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车站功能变化引起的客流指标进行梳理,然后运用Legion软件对改造前方案、改造方案分别进行动态模拟,发现换乘客流的冲击下既有车站存在的问题,提出车站改造建议,并对改造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车站功能由标准站调整为换乘站时,车站客流增幅较大,行人流线组织复杂化,导致楼扶梯设施能力不足,客流冲突点增多,增设楼扶梯可以改善车站服务水平,但由于未作合理预留造成的既有车站规模小、换乘不便捷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地铁车站设计时要对线网进行前瞻性分析,论证车站功能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提前做好规模和换乘接口的预留。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当今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此提出了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创新的问题。提出了只有研究地铁车站使用者即“人”的行为与心理,并分别落实在功能与环境空间(艺术)设计上,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才能够做到创新的观点。简要地分析了人的行为与车站功能设计的关系和人的心理与车站环境空间设计的联系,初步探讨了如何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控室综合后备控制盘(IBP)功能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铁车控室综合后备控制盘(IBP)的组成,对IBP工作台和马赛克盘面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IBP工作台的布置原则,为地铁车控室设计,尤其是IBP的功能和布局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广州地铁1、2号线工程经验,对地铁移动通信系统的各种条件下的切换方案设计进行探讨,包括隧道间小区切换、换乘站的上下层切换、站内和站外切换、隧道和地面切换等。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对周围环境振动与噪声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车站对周围环境及附近建筑物的振动、噪声影响越来起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列车运行所产生的振动、噪声,采取措施有:改善车辆、轨道的条件;增加对地表和地铁车站周边建筑物结构的减振措施;对要求高的建筑采用浮置结构等。对于车站设备产生的振动、噪声其措施有:改变机电设备的操作方式和制作工艺,以控制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采用吸声结构、吸声材料及隔振材料等;采用有效的消声设备;采用合理的建筑平面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国内外城市地铁建设经验,剖析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伸线的龙泉东站,针对在车站与广场、地下商业开发一体化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车站公共区与广场和商业的结合、车站出入口与物业的合设、区域地下开发之间的连通以及预留设想等,给出相应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并且对车站规划布局及与周边用地规划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盖挖法施工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修建于城市繁华地区和交通繁忙地段。盖挖法具有占路时间短,对地面交通影响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又能在临时盖板下按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结构,保证了施工进度,现已成为国内外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区修建地铁车站的一种有效方法。介绍了盖挖法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站中庭方案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蓼  王鹏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50--51,55
介绍某地铁车站因站位设置及管线原因采用特殊的中庭方案,以获得良好的空间感觉。与一般标准车站相比,结构侧墙及柱受力不利,因此将车站简化为平面框架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构内力表明,结构侧墙及柱受力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证明这种新颖车站形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