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仿生外形防眩板技术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眩技术是交通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在总结了防眩技术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仿生防眩板的外形及其技术参数的研究与确定,既满足了防眩的功能要求,又具有其外观上的新颖独特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用防眩设施主要有植树、防眩网和防眩板三种形式,利用防眩板防眩,具有安装方便,无积雪、风阻小、维护费用低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桥上或其他不宜种植绿化植物的地方。文章介绍了防眩板的部分遮光设置原理,通过对金属防眩板、塑料防眩板和玻璃钢防眩板的制作工艺和性能指标的研究,发现3种防眩板的抗风荷载、抗变形量和抗冲击性都比较好,塑料防眩板和玻璃钢防眩板加入耐老化剂后,其耐候性明显提高,塑料防眩板的耐腐蚀性较好,玻璃钢防眩板和塑料防眩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不易产生二次伤害。文章对不同条件下防眩板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防眩设施是解决高速公路车辆车灯眩光问题的安全装置,本文针对目前防眩设施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防眩板是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的较优选择。结合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进行防眩板的结构设计,经计算验证防眩板的遮光角、遮光高度及防眩板间距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设计方案提出了防眩板安装要求,此工作对今后防眩设施的设置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隧道出口眩光主要是由于阳光直射的强光造成的,在高眩光条件下会干扰驾驶员的视觉,使驾驶员无法看清隧道出口附近洞内外的道路条件,从而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人员在隧道出口防眩技术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我国隧道出口防眩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的先进经验,为今后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出口的防眩设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不同应用环境对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防眩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防眩效果,解决平竖曲线路段绿化防眩效果与平直路段不一致的现象,研究平直路段绿化防眩原理和植物株距、种植高度计算方法,并计算在不同植物冠径和防眩角条件下的防眩植物株距,以及在不同道路横断面结构和交通组成条件下的防眩植物高度。对平曲线路段,提出不同于平直路段防眩角和防眩植物株距计算方法,并计算出与平直路段相对应的防眩角修正值。对竖曲线路段,提出不同于平直路段的防眩植物高度计算方法,并计算不同凹曲线半径对应的防眩高度加高值,同时得出凸曲线防眩植物下沿眩光防治方法。结论表明,平竖曲线路段的防眩植物配置需要在平直路段基础上以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修正,才能达到与平直路段一致的防眩效果。  相似文献   

6.
防眩设施的防眩效果关系夜间道路行车安全,而其高度是否足够成为其防眩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防眩设施高度主要遵循规范,并未考虑道路线形.因此,从该方面着手,着重研究凹曲线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在建立了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现有规范中的部分知识、汽车前照灯的物理参数、人眼对光线的容忍度等,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并以电脑程序作为辅助手段,对防眩设施高度进行基于道路纵断面的设计,在凹曲线处对防眩设施高度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高速公路防眩设施肋概念,设置防眩设施的意义,防眩设施的类型,及设置防眩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说明应重视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的设置。  相似文献   

8.
基于眩光纵距的高速公路凹曲线防眩高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理论推导确定了基于眩光纵距的凹曲线最大眩光高度修正值的计算位置,并且得出了相应的防眩高度修正值表达式。其次,计算式表明,防眩高度修正值是关于凹曲线半径和眩光纵距的函数,竖曲线半径越小、眩光纵距越大,则凹曲线路段所需增加的防眩高度越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防眩高度修正值沿凹曲线路段的变化规律,结果明,凹曲线路段应按修正值进行防眩高度设计,而不宜简单地参照直线匀坡路段防眩高度。  相似文献   

9.
钱塘江二桥公路桥的防眩装置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介了防眩装置的防眩机理,重点介绍了钱塘江二桥公路桥防眩装置的设计及其布置与构造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甄琦  麻一博  李明  张泽宇  王钰琪 《公路》2023,(1):256-260
针对高速公路车辆产生的风能未得到合理利用的现象,以普通直板型高速公路防眩板为研究对象,设计工况下以高速公路防眩板获得的最佳聚风性能为优化目标,通过CFD数值模拟了高速公路防眩板不同横向断面形状其聚风性能效果,从而寻找出具有最佳聚风性能的高速公路防眩板结构。计算结果显示:针对不同的6种聚风能高速公路防眩板模型均具有聚风功能;聚风能防眩板设置的增压板对模型内部流速有重要影响,有助于提升装置性能;模型Ⅲ(双层防眩板呈20°角摆放的情况下加装增压板)可有效地将风能增大约1.96倍,在6种模型中所具有的聚风性能最佳。揭示了聚风能高速公路防眩板不同结构与模型内流场的关系,为聚风能高速公路防眩板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