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流变频器的维护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流变频器技术的日趋完善,港口起重机械的直流驱动器已逐渐被交流驱动器所取代。交流驱动器维护简便,能适应恶劣工况,对电机的要求低,若使用带PG矢量控制方式,控制精度可达0.002%,在港机应用上还有很高的储备精度,能适应港机对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传统系统缺少硬件驱动电路和软件系统调速功能设计,导致系统驱动控制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优化设计了船舶除锈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根据系统硬件总体结构,设计下位机伺服控制器,采用AT89C51型号单片机,对电机运转进行控制,依据控制器接线情况获取相应脉冲信号。由接口相向传送该信号,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原理,从光电隔离电路中获取最终脉冲信号,引进电机驱动器之中进行控制,由此完成系统硬件设计。使用C语言维护软件功能,通过RS-485串口接收到来自上位机系统指令,设计系统调速功能,通过脉宽控制除锈机器人左右2个伺服驱动器在相应状态下运转,由此完成软件部分的优化设计。通过实验对比结果可知,该系统最高控制效率可达到95%,为大型船舶除锈高效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深海潜水器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直接驱动推进器、液压源和海水泵等设备,其电磁兼容设计直接关系到自身工作可靠性和对其他设备的影响。本文针对该驱动器,分析驱动器带动电机工作时的干扰源、耦合路径和敏感设备,对控制器辅助电源和线路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然后对驱动器整体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最终使得驱动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门座起重机回转机构在V/F或开环矢量控制的情况下,瞬间高电流现象明显,对变频器冲击较大,容易造成IGBT击穿等问题。闭环矢量控制能够明显提高设备运行的平顺性,大幅降低驱动器故障率。闭环矢量控制系统改造后,缓解了设备长期运行后因机械磨损等造成的电机负荷偏差现象,减少了对驱动器的冲击,同时对机械硬性连接部分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AT89C51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AT89C51单片机及脉冲分配器(又称逻辑转换器)PMM8713完成步进电机各种运行方式的控制.实现步进电机在三拍、六拍工作方式下的正反转控制、无级调速控制等功能.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可靠,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可实现各功能设置,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6.
左翔  丁虎 《机电设备》2016,(4):15-18
针对一种四自由度机器人的工件移送和轮廓拍摄要求,以Labview作为软件开发平台,以NI公司的NI-9033控制器、SISU-1004四轴步进电机接口模块和SD-30807森创步进电机控制器为主要控制器件,开发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船舶感应电机中的励磁电感普遍比较小,在高速运行过程中铁损比较大。采用一般矢量进行控制存在低效率轻负载的情况,如果直接忽略感应电机的铁损则会使得感应电机控制不精确。本文首先研究了基于铁损的船舶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矢量控制的补偿方案,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损耗模型的船舶感应电机能量优化的控制策略。后通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可以解决感应电机磁场定向和电机转矩控制不准确的问题。实验证明所提出的基于能量优化控制策略的节能效果比较好,改进后的系统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高精度浮力调节装置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装置的控制驱动器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案。该控制驱动器选用TMS320F28335作为主控制芯片,采用容积、速度、电流三闭环控制以实现控制驱动器对浮力调节装置容积的高精度控制;采用模拟加载台对该浮力调节装置中的泵进行加载试验,验证了该控制驱动器的带载性能;采用试验验证了基于多级液压缸的容积控制算法的控制精度,表明该控制驱动器能够满足高精度浮力调节装置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伺服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品在机电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同于一般的变频调速电机,除了能实现调速功能外,还可以实现位置、转矩的控制。本文以三菱公司的Q02UCPU、QD70定位模块、GT11型触摸屏、HC-KFS43伺服电机以及MR-J2S伺服驱动器为基础设计出一套精确的定位系统用于冰箱背板线C型冲切机,冲切压型机的定位调整,大大减少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换产品型号时生产线的准备时间,在实际生产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温盘驱动器的冲击主动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冲击技术,应用该技术研制的温盘驱动器在100G的大冲击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本文对温盘驱动器冲击主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抗大冲击温盘驱动器的冲击主动控制方法。并对冲击主动控制技术中的压电元件磁头起落机构及磁头定位控制系统,以及抗冲击中断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