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抓好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一要注重交通法规教育和安全知识宣传工作.预防车辆事故应该从增强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入手.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教育,使驾驶员增强安全行车意识,懂得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主动关心和支持预防车辆事故工作.同时,还应根据天气变化、任务性质、安全工作等情况的变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工作专项治理整顿.二要加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预防车辆事故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安全行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驾驶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车习惯.通过搞好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最终达到预防车辆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行车过程中80%以上的交通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道路视觉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很大.文中从驾驶员的视觉角度出发,论述了行车中驾驶员视觉环境的主要内容、范围和特征,说明了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心理、行为及安全行车的影响;提出在道路设计与改造中应充分考虑驾驶员视觉特征与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的影响,合理设计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景观等交通环境要素,为驾驶员提供一种宜人的道路环境,以利于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3.
<正>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是部队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军车运行安全,既有驾驶员的因素,又有车和路的因素。驾驶员的因素是安全工作的内在因素、主导因素,车和路的因素属安全行车的外部因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往往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见,安全行车的重点是抓好驾驶员这一主要因素,只有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BRT驾驶员的个人属性对行车速度的影响,采用现场取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156份BRT驾驶员行车的有效调查数据.根据BRT驾驶员行车速度区间的不同,将BRT驾驶员的行车速度选择行为划分为4个区间.运用改进的Mixed Logit模型,以BRT驾驶员的年龄、教育水平、驾龄、性格、是否矫正视力等个人属性为影响因素,并将4个选择区间作为4个选择肢,建立BRT驾驶员个人属性对行车速度的影响度量模型.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诸多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性别、教育水平、是否矫正视力等5个因素所对应的弹性值的绝对值均小于1.000,说明上述因素对BRT驾驶员行车速度区间选择行为缺乏弹性;但在4个选择区间上,驾驶员的年龄、驾龄、性格等因素所对应的弹性值的绝对值均大于1.000,说明年龄、驾龄以及性格等3个因素对BRT驾驶员行车速度区间选择行为均富有弹性,影响显著.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BRT驾驶员开车时长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发现开车时长与行车速度之间总体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速公路路侧景观对驾驶员视点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Smart Eye Pro5.7型非侵入式眼动仪记录了在不同路侧景观路段的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数据,并选用瞳孔面积、XY视角、注视次数百分数、注视时间百分比、平均注视时间等眼动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侧景观有助于缓解驾驶员心理压力,驾驶员主要关注于前方区域,路侧景观好坏对驾驶员的视点分布影响不明显,但路侧景观较差时会增加路侧区域的关注,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使汽车主动避撞模型能够在人-车-路不同行车环境下保证汽车的主动避撞效果,建立了基于等效力的汽车主动避撞模型.通过以汽车风险评估中提出的等效力模型为基础,加入路面附着系数因子、驾驶员激进程度因子和汽车速度因子,得到行车等效力模型,通过实际行车等效力与不同行车环境中的标准等效力进行对比,实现汽车主动避撞预警.利用Simu...  相似文献   

7.
驾驶技术过硬.行车中,驾驶员要善于正确处理人、车、路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手、脚的协调动作操纵汽车行驶.……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隧道内部引导驾驶员视线的轮廓标及路钮的研究不够深入与全面,规范也只给出了一个较大的间距设计范围。该文依据中频信息(包括轮廓标、路钮等设施)给驾驶员提供间隔的中等程度心理反应,考虑不同速度下隧道横断面尺寸、隧道线形指标、侧墙效应引起的驾驶员在隧道内行车轨迹的偏移等对驾驶员视野范围的影响,建立隧道内轮廓标与路钮间距计算模型,选择最优间距设置值。结果表明,直线路段与平曲线路段轮廓标与路钮设置间距计算模型不同,平曲线路段不同半径下轮廓标与路钮设置间距最大相差可达15 m。  相似文献   

9.
不良驾驶心态的具体表现①侥幸心理。明知高速行车、酒后开车、带故障行车等在行车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违反了交通法规,但由于某些驾驶员存在各种侥幸心理,等事故发生后,才后悔莫及。②逞强心理。  相似文献   

10.
保持良好的驾驶姿势,能够使驾驶员的各部肌肉通常处于放松状态,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不会出现麻木现象,在长时间的工作中,能减轻驾驶员的作业疲劳,便于驾驶员自如地使用各种操纵装置,充分地观察道路情况和仪表,正确地判断车身前后、左右的情况及后轮的位置和车身的运动规律.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准确可靠的操作,保证行车安全.因此,笔者结合在高速公路上的行车经验,与驾驶员朋友谈一谈在高速公路行车,切不可忽视驾驶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