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毅敏 《航海》2022,(6):8-11
<正>一.中国船模的收藏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雪山。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 219 km,由北至南超966 km。长江全长6 397 km,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在中国,长江和黄河被一起并称为“母亲河”。在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有着将近1.5万km的航道。从历史上看,在许多地区陆路交通极其困难。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港口的比肩争锋中,赢得增幅最大的却是宁波港.在连续6年的增长中,宁波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居中国大陆主要集装箱港口第一位,吞吐量名列中国大陆港口第四位、世界港口第15位,跻身全球20强.正是这一许多港口难以企及的亮点,"宁波港速度"一时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3.
4月1日,中法联合发布的新闻公报为双边关系从僵持到重新启动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经贸领域则成为新起点上打开的第一扇门.在4月8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率领企业家代表团来北京出席第15届中法经济研讨会之后,法国高官已展开密集访华的阵势.4月17日,法国各大港口及运输物流企业CEO由运输部部长多米尼克·毕斯洛带队访问,从香港、首尔直至上海,成为"公报"发布后第一位到中国访问的法国部长.  相似文献   

4.
<正>1930年,王亚夫出生于福州一个书香门第。1948年,王亚夫高中毕业后,在上海参加革命工作,随上海"南下服务团"到福州,被分配到福州军分区文艺队,后转入省委文工团。1957年5月,王亚夫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分配到广州海运管理局,开始了航海生涯。第一艘船是一艘客船。1962年,王亚夫调到"南海157",晋升为大管轮。1973年,她成为中国第一个女轮机长。从此,王亚夫有了一个响亮的尊称——"王老轨"。1983年,福建成立远洋船队,53岁的王亚夫成为"白云山"号轮机长。  相似文献   

5.
《航海》2008,(6):15-15
从大连举行的“第三届全球海峰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的集装箱产销量占世界95%。 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秘书长史艳秋介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集装箱的第一制造大国,并在这一生产领域创造了三项世界第一。我国集装箱年生产能力已达580万TEU,居世界第一;生产集装箱的规格品种世界第一,我国集装箱生产从干货集装箱到一般货物集装箱,以及特种集装箱、箱式运输车,  相似文献   

6.
这一波经济增长的特点 "中国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完之后,媒体这样报道说.的确,今天的中国经济既令人欣喜,也令人担忧.说欣喜,主要是从经济总量和财富总量上来说,在最近短短的3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0万亿元迅速增加到17.5万亿元,预计将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说担忧,主要是担心这一波以投资为主的大增长是否会顺利地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广州给人的感觉是一座商业发达的轻工业城市,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50多年前,广州以造船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就已经初具规模:从中国境内第一家外资企业、第一家近代造船工业企业,到建造出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石船坞、自制第一艘浅水炮艇,再到诞生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诞生中国近代造船业.150多年来,黄埔船坞不仅高擎广州重工业大旗,更重要的是充分彰显了广州人抵抗侵略、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从1990年起,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生产大国,令人鼓舞。但是,这世界第一的背后,仍难以让人释怀。像中国拥有诸多的世界第一一样(比如钢铁、小商品等),渔业也还没有摆脱大而不强的桎梏。中国渔业已到了一个拐点,何去何从,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日前,就中国渔业发展的一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请他做了详尽的解析。  相似文献   

9.
《船舶工程》2021,43(7)
7月12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组织开展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作为一艘智能化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有着多项技术创新:搭载双向破冰技术,可以在1.5 m厚冰层中连续破冰前进,可原地360°自由转动,装备各种国际先进的海洋和考察设备,可执行多样化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造船年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万吨提高到了2001年的400多万吨,造船业也由世界第17位跃居为世界第3位.预计到2005年,我国年造船产量可达650万吨以上,市场的份额也将提高到15%.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航运服务中心双引擎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从2005年开始,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自2003年起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三,预计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600万TEU。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心,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叉点,背靠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经济区和长江沿线  相似文献   

12.
阎建超  金健 《集装箱化》2003,(7):23-23,22
近几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迅猛增长,2002年上海港已经跃升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同时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也达761.37万标箱,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超过50%,日益逼近中国第一大港——上海港,在世界大港的排名中,从2001年的第8位上升到去年的第6位。但是在这种大好发展形势下,我们不能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必须不断审视自我、比照国际先进港口,从集装箱装卸效率、港口软条件方面不断改革,与时俱进,真正跻身世界集装箱大港之列。以下是笔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2月18日,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货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这是中远集团货运体制的一次历史性整合.中货系统公司的组建,标志着中货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统一的品牌,走向市场,艰苦创业,爱国奉献历程的开始.10年过去了,中货人以奋斗获得了发展,以开拓创造了荣誉:2003年以来,被中国银行审定为AAA级资信企业;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国际货运代理海运50强第一名;先后被授予"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中国物流市场安全快捷诚信AAA企业"、"2005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第三名"等多项称誉.中货人10年探索拼搏的恢弘壮歌与纵横捭阖的神韵风采,就在这一个个荣誉的背后迥绕着、蕴涵着.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我国一些沿海城市港口迅即兴起邮轮经济,并呈现趋热的态势。目前,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广州等多个沿海城市均在规划或建设邮轮码头,并争相打造"邮轮母港"。国际上也十分看好中国的旅游市场,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乘豪华邮轮旅游将不再是梦想。对此,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60年前,我国海事测绘事业刚刚起步,百废待兴、艰难前行。60年后,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港口大国和航运大国,中国的航海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走向世界,中国海测亦成为世界海测领域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从孤军奋战到交流合作,中国海测在国际海测领域的地位变化,正是我国不断崛起、走向国际的一个缩影。走上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1977年4月19日,国际海道测量组织致函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15,(6)
<正>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荷兰鹿特丹航海博物馆,共同策划的"航向世界"特别展于2015年7月9日~11月15日在滴水湖畔举办。展会集聚了150件世界航海"老古董",其中,英、荷两国博物馆的许多珍贵展品是第一次"出门"。"哈里森一号"航海天文钟到上海来了,我从因特网上得到这个好消息精神振奋。是吗?我知道,"哈里森一号",它是航海天文钟的老祖宗。这次,它不远万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5月,第19届国际航标协会(IALA)大会在韩国仁川召开,中国高票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国,这是自1994年起中国连续第七次当选理事会成员国。会议期间,中国首次派出大型航标船"海巡153"轮参会,同时,在此次大会的技术交流环节,中国代表团进行现场交流的论文数量仅次于东道主,创历史新高。从1984年至2019年,回首中国与IALA携手35年的历程,最初相向而行的场景犹在眼前,驻足历史更替的交汇点,一面是来自历史深处从陌生到熟悉的蛩音回响,一面是迈向未来深化合作的美好展望。中国航标与世界航标的合作,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正>6月19日,记者从第五届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思路初稿已经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此外,规划有望以船舶工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规划形式出台,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介绍,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即将逝去的时刻,世界各国的学者、专家纷纷预测: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这一预测开始兑现。中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举成功;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国;中国经济增长步伐稳健,成为全球经济低落形势下的一个亮点……举国上下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20.
从欧洲的角度看鹿特丹港,2003年是创纪录的一年,不但货物吞吐量完成3.28亿吨,较上年增加2%,而且集装箱吞吐量跨越了700万TEU大关,成为跨过这一里程碑的第一个欧洲港口,集装箱吞吐较上年增加9%,完成711.8万TEU,然而从世界范围来观察,这一业绩仍不足以拉住鹿特丹港从2002年的世界第7位下滑到2003年的世界第8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