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渐渐崭露头角,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突破着人们在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交互能力上的自然限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互联网+交通"将带来怎样的颠覆性变革?近日,本刊对话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探讨当智能交通遇上"互联网+",进还是退?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致力于成为物流行业的阿里巴巴,线上做交易与管理,线下做实体的节点联接。"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哪些行业形成了巨大影响,物流业无疑是其中之一。移动的货物信息因为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而"活"起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得物流业进发出新的生命力,也带来了发展的诸多"新型病毒"。如何准确把脉"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平台重构物流企业,卡行天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行天下")总裁钱钰给记者分享了她的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IPv6的大名,身边也有不少人用上了IPv6。关于它给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被不断期许着——用不完的IP、飞一般的网速、互联网的"救世主"、全球互联网真正互通……IPv6是怎么解决现有互联网存在的问题的呢?它是否如外界宣传的那样神奇?2012年6月6日,全球迎来"IPv6启动日"。全球各大网站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于当日启用该协议,并开始从旧协议(IPv4)转型。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这回真的来了。当年,专家预计至2015年,中国互联网将整体跃入"6"时代。现如今,再看当年预言,果真不假。"中国下一  相似文献   

4.
<正>"互联网+汽车+交通"的交通配合协同发展方式,为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提供了机会,将产生众多新业态、新制度、新体制。互联网力量如何介入汽车领域?跨界创新、产业颠覆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政策和监管如何适应新发展?这些问题备受关注,且在双百论坛上引起各位专家热议。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省交通物流交易平台上线仅半年,应用互联网交易的物流经营业户就增至5.8万家,货运车辆达到11.4万辆,分别占总经营业户和总车辆数的46.9%和45%,这组数字直观地说明了福建交通物流交易平台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原本对信息化"无感"的传统物流企业,为何纷纷主动向互联网靠拢?互联网与物流业的融合,让物流企业尝到了什么甜头,将给福建物流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对交通运输行业而言,不论是新进入者,还是传统行业,都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革,以信息经济的理念和积极的行动迎接信息经济时代,努力抢占竞争的先机。"2015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的发起,正是广东省主动迎接运输3.0时代、主动拥抱互联网的现实宣言。当前,道路运输行业增幅缓慢,市场有效供给不足、节假日运输高峰运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凸显。在经济新常态下,考验着行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中国制造2025"、"工业智能化"、"互联网+"、"智慧交通"、"汽车动力转型"等诸多新生事物、新战略、新技术、新业态,"互联网+汽车+交通"将在未来引发多大的想象空间?跨界创新、产业颠覆中,汽车产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互联网力量又将如何介入汽车领域?政策活力对企业有何影响?政府监管如何适应新发展?8月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于北京联合主办"互联网+汽车+交通"高峰论坛,以"大变革下的创新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举措是目前驾校可行的适应互联网发展的一些方法,但更多地还是要驾校管理者不断地提升互联网认知,充分运用科技信息手段,进行驾校的配套改革,并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服务方式,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带来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互联网已经完成了从"玩"到"看",再到"用"的转变,这个转变表明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有人说,不论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毫无疑问,它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物联网的出现,或许会将这种变化放大数倍……有人说,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但必须克服各自为战的弊端,加强规范,并力争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从而屹立在第三次信息浪潮的"潮头"……  相似文献   

10.
<正>"像盖一个房子,我们首先要想好这个房子是干什么用的?将来是什么样子?再动工做。而不是说拿了一个砖就开始盖,一个个砖垒上去,最后发现要重新拆掉。我最关注的问题是未来的交通环境是什么样,由此反推回来,汽车应该怎么设计?"一向将互联网思维放在企业发展重要位置中的北汽集团在"互联网+"概念提出后陕马加鞭,以一个又一个壮举给业界带来颇多意外惊喜。在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荣辉看来,"互联网+汽车"应是自主品牌的一次机会,其关键所在不仅是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