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红利”式微,老龄化成为常态,当前“只用不养”的人口城镇化模式难以持续,抓住“人口红利”集中释放期进行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是最佳时机.反观历次户改,效果不佳,根源在于长期城乡二元户籍分治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只用不养”的“二元”思维模式.户改本质在于将“人口制度红利”的社会外部性成本纳入城镇化过程,应明确“谁用谁养”的人口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下半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方式进入转型期,由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相应地,在城镇化与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征上,城市人口增长、新区增量扩张速度放缓,既有城市建成区存量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城市空间结构还远未实现规划的多中心结构,职住问题还是制约城市生活品质提高与交通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建成区城市更新在城市空间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的发展直接导致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市人口规模和空间尺度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的显著改变.本次论坛针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探讨了城市和城市群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提出以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为载体,进行城市交通系统与区域交通系统,以及不同交通方式实现无缝衔接的一体化规划建设.研究了需求管理对策与供给策略,认为在交通系统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战略与政策,对于保障城镇化的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9月27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以“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为主题的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建设、交通、铁路、道桥、隧道、市政等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学会会员和新闻媒体的代表约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郭允冲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中需要大幅度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虽然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压力大、城市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城乡规划建设标准不高、各专业间统筹协调性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缺乏规划等问题.要针对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科学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化,做到城乡统筹、大小城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做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城市建设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国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引起的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不断聚集,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城(镇)乡(村)由各自发展到协调、融合一体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专题导读     
1978—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51.3%,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是世界同期城镇化平均速度的2倍多。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交通拥堵形势日益严峻,城市交通系统面临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大城市人口增长屡屡突破城市总体规划控制目标,人口规模跳跃式增长、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  相似文献   

7.
专题导读     
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口大量迁移和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使城市交通模式也随之发生嬗变和转型。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会产生不一样的城市空间:大面积低密度蔓延或紧凑型发展。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出行环境:车轮上的城市,伴随着严重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城  相似文献   

8.
<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充分考虑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人口密度等因素,大力发展集聚经济,使人口和资源高度集聚,实现效率更高的要素组合,而城市轨道交通是提高集聚经济水平的前提。一、城镇化对轨道交通的需求2009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提交了一份题为"迎接中国10亿城市大军"的研究报告,对中国城市化作出预测,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  相似文献   

9.
国内瞭望     
正"十三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规划发布科技部向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印发《"十三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要求,至2020年,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  相似文献   

10.
国内瞭望     
《城市交通》2021,19(3):130-133
正《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划定2021年政策和建设重点,包括六大方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内瞭望     
《城市交通》2017,15(4)
正《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正式出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正式出版。内容包括一个总报告和六个专题报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群规划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国际务实合作等)。明确了2017年工作的五大重点领域:1)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培育发展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交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城市扩建的加速造成区域人口的分布不均,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单一的城市公共交通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如何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成为公交企业乃至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考察公共交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性,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市辖区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数等方面,分别建立与公共交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模型,并以江苏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公共交通能够显著拉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公交初期阶段的发展模式应以加快完善路网为主,相对成熟阶段则应以运力投放为重点;公共交通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分散效应,并且仅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公交客运总量才产生显著作用;公交发展水平越成熟,其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高.公交运力并不直接影响城市就业和引导城市人口分散.地铁开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级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其中心城区正处于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城市空间尺度和人口规模均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结合我国地级市城市化发展路径的分析,根据其城市客观规律,以上饶市为例,探索实践与其交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发展策略及措施。包括重构市域干线路网,整合城乡客运枢纽体系;适当超前规划包括快速路在内的骨干路网;协同电动自行车与其他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正经济繁荣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欧洲城镇化地区拥有70%的人口,却贡献80%的经济产出[1]。与此同时,城市交通也引发诸多问题。以欧洲为例,城镇化地区分担了80%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70%的有毒物质污染以及40%的道路死亡,同时对CO2排放的贡献率达14%[2]。欧洲议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仅停留在城市层面进行管理,议会与各成员国协同工作[3],鼓励城市摸索新型交通规划模式,即发展可持续城市机动性规划(Sustainable Urban Mobility Plans,SUMPs)[4]。欧洲城市进入缓慢生长期,有时间逐渐适应这一新方法。而对于仍保持3%人口年增长率的亚洲城市则略有不同。尽管如此,本文还是对中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基于欧洲SUMP导则大纲介绍一项发展城  相似文献   

16.
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分析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十分重要.以西部地区为例,构建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两个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两系统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在2008—2017年不断上升,但上升速度减缓,未来城市系统的发展将超越交通系统,交通建设会成为未来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西部地区两系统发展不均衡,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快西慢的发展特点,西部地区整体发展勉强协调,但西北多数地区仍处于发展不协调状态,缩小地区内部区域间发展差距是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机械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势不可挡,据预测,每年将有1 600多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私人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势头发展迅速,全国各大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普遍告急,车多路少,拥堵不堪,城市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诸多交通专家共同认为:只有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并加速交通网络化,才是缓解城市交通最好出路,并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战略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不仅是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实施中国城市化战略时,必须把握好城市化的推进次序,合理处理好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三者的关系。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为了扫清中国城市化战略的障碍,对村庄制度的复合性、非契约性、封闭性的障碍必须有深刻的认识,以谋求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能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交通资讯     
《城市交通》2018,(2):103-108
正国内瞭望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加快实施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规划[2018]406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市群建设质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城镇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大城市的地域空间组织正在从单体型城市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城市相互交融的都市圈形态转变,人口和产业的空间集聚也由向城市地域的"点式聚集"变为向城市群地域的"面式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