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隧道瓦斯灾害危险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基础交通的建设和发展,穿越煤系地层和赋存瓦斯的隧道越来越多,隧道施工瓦斯灾害事故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需研究符合隧道工程特点的瓦斯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研究结论:本文在研究我国大量已有瓦斯隧道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隧道瓦斯灾害危险性的地质因素、瓦斯因素和施工时人为因素等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隧道工程瓦斯灾害危险性评价技术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瓦斯隧道分级评价、瓦斯隧道施工危险性评价、瓦斯隧道施工掌子面突出危险性评价3个层次,从而保证了在隧道选线、设计、施工阶段均能实现对瓦斯灾害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进而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隧道掘进钻爆法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的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研究方法:通过对隧道爆破的历史成就、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阐述来表述我国的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研究结论:我国的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技术经历了跨越式的技术进步,取得了卓越的技术效果,隧道爆破安全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空前的隧道建设速度和规模,正在挑战隧道爆破施工独头掘进的极限能力。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着力开发隧道爆破设计计算机程序软件,提高隧道爆破专业化队伍的管理水平,促使我国的隧道工程钻爆施工技术会更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隧道施工在我国交通网的比重日益增大,而水下隧道的施工安全往往取决于围堰的施工技术。本文结合博鳌隧道工程实践,围堰采用膜袋加双层钢板桩施工技术,在海洋环境下有效克服了海水的潮汐冲刷与腐蚀作用。通过对围堰的定位、清淤、膜袋充砂、双层钢板桩施工等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此项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还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客运专线隧道大规模的建设,隧道工程管理新理念脱颖而出。笔者根据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资料、科研成果和隧道施工实践,总结提出"五大"理念更新,重点突出服务于现场,对隧道施工管理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在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大瑶山一号隧道的施工中,"五大"新理念得到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隧道工程的数量、难度和质量要求与日俱增。而传统的人工喷射混凝土、拼装钢拱架和浇筑二衬混凝土的施工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施工安全、施工效率、工程质量的要求。因此,研发高速铁路隧道支护的新型机械化成套装备与施工方法势在必行。本文依托某高铁高家坪隧道工程,研究了采用混凝土湿喷机械手、钢拱架拼装机、三臂凿岩台车、涨壳式锚杆、自行式仰拱栈桥、水沟电缆槽台车、新型衬砌台车等成套设备的新型隧道支护机械化施工技术。结果表明,在隧道支护施工阶段,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并采用相应的机械配套技术,可显著提高生产率、施工安全及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注浆在地铁矿山法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地铁中按喷锚构筑法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浅埋暗挖矿山法隧道越来越多,本文旨在分析在矿山法隧道中各种辅助施工措施的特点、适用条件。 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矿山法隧道的调查研究,对不同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下的注浆措施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 研究结论:在城市地铁中的矿山法隧道,需根据工程的周边环境、隧道埋置深度、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尺寸,结合隧道施工的基本工法,选择合理的注浆参数,对地层及围岩进行必要的加固和止水,不但可以避免较多的施工风险,节约工程投资,而且还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满足工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单管双层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同步施工台车设计与制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盾构技术的不断发展,盾构隧道断面越来越大,为了更充分利用隧道空间,节约工程造价,单管双层盾构隧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工程实际,但是由于盾构施工空间限制,盾构掘进与内部结构往往不能同时施工,从而造成施工工期较长,施工费用增加。针对扬州瘦西湖隧道工程,通过深入研究单管双层隧道施工特点,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并制作出了内部结构同步施工模板台车,通过使用同步施工模板台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实现了盾构掘进与内部结构同步施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通风技术是隧道施工的重点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进度及施工成本.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隧道越修越多,越修越长,通风技术成为了隧道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必须处理的难题.本文以青云山隧道一号斜井正洞施工通风技术为例,详细阐述了该隧道施工中采用的压入式通风技术.研究结论:随着我国隧道通风设备的发展,高风压、大风量通风机和高强度、大直径柔性风管的出现,特长隧道采用压入式通风技术已经成为可能;该种通风方式简单、方便、快捷,通过合理使用,能够用较少的投入,确保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新建铁路以隧道的方式下穿既有铁路越来越多的出现且在大量的工程当中且影响越来越严重。结合京石高铁下穿既有石德铁路工程,对下穿隧道暗挖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隧道下穿施工时对既有铁路路基沉降、轨道沉降、轨道水平偏差及轨向偏差的变形规律,得出了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铁路线路的影响,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近几年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山区也成为铁路必然要穿越的地方。山区修建铁路不可避免的要进行隧道施工,岩溶成为其中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如何对岩溶进行处理及提高岩溶隧道的施工技术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岩溶注浆在某山区隧道中的应用为背景,阐述岩溶注浆的施工工艺与单价分析,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可供借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西南部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中长大隧道不断增多,而往往因工期紧迫需要开辟新的工作面,挑顶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郑万铁路湖北段罗家山隧道全长10 640 m,为超大断面双线高铁隧道,4#横通道与正洞交叉段为极软弱破碎Ⅴ级围岩。通过对4#横通道转正洞挑顶施工技术和要点进行研究总结,可为类似岩层隧道挑顶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国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发展,部分铁路路线处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这些地区岩溶发达,给隧道、桥梁和路基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但随着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积累了许多岩溶地区的施工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总结出了桥梁桩基在岩溶段施工技术措施,为同行同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公路和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长大隧道越来越多,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隧道施工配电、通风系统,应根据隧道施工的难度和隧道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布设方案,为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环境。结合麦积山隧道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中通风和配电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我国在高海拔寒区及生态环境敏感地带修建的隧道会越来越多,隧道洞口段施工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整体工程进展,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针对生态敏感区高寒地带铁路隧道工程洞口工程设计和施工难题,依托成兰铁路红桥关隧道,分析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洞口优化、隧底加强、明洞接长、防排水优化四种手段的洞口工程优化方法,同时采取合理的施工工序和质量控制措施,经过现场应用,上述措施显著改善了生态敏感区高寒地带铁路隧道洞口环境,保证了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特别是受目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状况的制约,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寺铺尖隧道位于山西省盂县境内,是朔黄铁路控制工期的第二座长大隧道,也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条大通道的咽喉工程,全长6403m,我局担负出口段(3603m)的施工任务,单口独面,采用新奥法施工,三臂台车打眼。该工程是议标项目,建设单位要求采用1995年双线铁路隧道机械化施工定额,人  相似文献   

16.
凤凰岭隧道是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试验段唯一一座隧道,也是郑西客运专线第一座开工的隧道工程,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成了客运专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随着隧道施工的逐步推进,根据隧道的围岩量测结果,结合新奥法施工设计原理,对隧道原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优化后采用二台阶四步开挖法进行施工,有效缩短施工循环长度及封闭时间,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施工进度得到很大提高,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公路和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长大隧道越来越多,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隧道施工配电、供水、通风系统,应根据隧道施工的难度和隧道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布设方案,为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环境。结合麦积山隧道施工实例,详细介绍施工过程中通风、供水和配电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是“智能铁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并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水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M等技术,结合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施工研究成果,围绕隧道支护参数设计、施工控制执行、施工质量管控及检测,提出了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的总体架构,包括:高速铁路山岭隧道围岩智能分级系统、隧道设计参数智能化选择系统、隧道开挖及支护智能化施工系统、隧道质量智能化管控及检测系统、隧道智能化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分析了各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对推动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隧道已经成为交通基础设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探究在特定条件下隧道的施工难度与处理对策,以郑万铁路项目后坪隧洞工程为例,开展施工难点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东平  吴楠  李华  涂怀宇 《铁道勘察》2022,(3):10-16,25
随着我国隧道埋深的不断增加,超深竖井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对竖井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近年来隧道工程中超深竖井设计及施工技术相关文献的调研,阐述超深竖井的研究现状,揭示隧道超深竖井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表明,目前隧道超深竖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井型设计、井壁压力理论、竖井支护形式和竖井施工方法等方面.在小断面竖井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