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锦屏水电枢纽工程辅助洞施工,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作为永久支护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规模施工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技术要点以及经济技术效果等。  相似文献   

2.
HEC同结剂是一种环保型新型胶凝材料,具有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发展、水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特点。在崇明东滩启动区市政道路(一期)工程(二标段),HEC固结土被用做道路路基材料,由于崇明东滩属于软土地基,HEC同结土施工丁艺与普通地基上HEC固结土施工工艺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使软土地基上HEC固结土路基的压实度、弯沉和平整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必须对相关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对软土地基上HEC固结土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上海世博园区采用HEC固结渣土新材料修建市政道路,该文详细介绍了HEC固结渣土机理分析、应用范围、技术标准、测定数据、经济分析等,供其他道路工程建设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HEC固结渣土在老路改建中作为土路基加固处理,通过杨南路道路改建施工工程实例,阐述了HEC固结渣土的材料特性、材料配比、技术要求以及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同时,也说明了HEC固结渣土的应用在节能环保和节省工程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建筑渣土在上海世博会园区道路工程中的再生利用。在拆迁和建设过程中,上海世博会园区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渣土,通过试验研究,采用HEC固结建筑渣土用作道路的下基层、垫层与路基,提出了HEC固结建筑渣土材料与结构设计方法,形成了成套施工工艺,在世博园区道路中大面积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边缘型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地区典型路网布局型式的基础上,计算各类需求下各级道路的优势出行距离,运用电子云模型计算枢纽地区各级道路所需承担的道路周转量,并与各级道路所能提供的周转量相平衡得到枢纽地区路网级配计算模型,并结合南京南站枢纽地区进行了实例应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配套工程固废利用试验段的实施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建筑渣土用于路基处理是可行的,但使用HEC固结建筑渣土时应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改进,使用水泥固结建筑渣土时应就近设置破碎拌和厂;同时,由于HEC/水泥固结建筑渣土的后期开裂性能未有进入研究,建议在道路基层中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8.
嘉绍通道起点枢纽群位于嘉绍通道、乍嘉苏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交叉处,1号枢纽、2号枢纽、嘉兴枢纽平面呈三角形布置,3个枢纽的间距较小,6个方向的车辆需通过枢纽群进行交通转换,交通流运行复杂.为保证运行安全,首先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对枢纽群进行道路条件符合性检查,其次进行交通安全分析,运用HCM2000配套程序对交织区、匝道、基本路段运行速度及服务水平进行计算.从道路条件检查与理论分析计算结果来看,未发现枢纽群区域存在明显导致不安全的道路交通因素,设计方案在交通安全方面为可行;宜对2号枢纽、嘉兴枢纽之间通过渠化处理分离主线交通流与交织交通流,并加强该区域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一项通过室内试验对HEC和水泥稳定渣土的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干缩性能、温缩性能等进行的试验分析。对比分析了HEC与水泥两种固结剂稳定渣土的效果,HEC固结渣土强度、刚度高,温缩、干缩变形小,整体性能要优于水泥。对此,可以采用固结剂HEC来稳定渣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南京南站达到高效便捷、快速集散,提高道路交通对综合枢纽的保障能力,进行道路集疏运系统规划设计是必要的。该文根据南京南站的区位特征和功能定位,结合交通需求分析,按照"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同向进出、全面对接"的规划理念,提出了南京南站综合枢纽道路集疏运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以及交通组织设计,包括快速环线工程、高架联络道工程,为国内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铁枢纽外围集散路网布局问题,以中小型高铁枢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高铁车站的调研分析,阐述了枢纽外围集散路网布局的内涵和现状问题,分别研究了枢纽与分流通道的空间关系、枢纽集散通道与铁路线的空间关系以及枢纽外围集散路网的布局模式,并总结了 5条结论,为今后中小型高铁枢纽外围集散路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枢纽型机场是中枢航线网络的节点,是航空客货运的集散中心。现阶段国内大型机场均进入新建和扩建高峰期。枢纽型机场陆侧道路交通系统具有旅客流量大、出行方式多样、组织流程复杂等特点。如何分析陆侧道路系统;如何组织高效便捷的陆侧道路交通;如何拟定科学合理的道路方案,是枢纽型机场陆侧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考虑的重点问题。该文通过对首都机场T3航站区陆侧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实例的分析研究,根据首都机场航站区规模和总体布局条件,分析航空旅客交通特性,提出了陆侧道路系统分析思路和原则,引申出来的"三主三辅"、"逐级分流"、"复循环路"和"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可以为多交通流线、多层面交通衔接转换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同时也可为火车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与改造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型枢纽机场陆侧道路系统规模庞大、交通组织复杂且车流量大,交通设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交通设施设计是道路系统高效运行的先决条件。系统梳理了机场道路交通设施的分类,基于具体工程案例,总结了机场道路交通设施设计的总体指导准则,并对智能引导、高架交通标识、地面交通标识以及地道交通标识的核心设计要点进行了提炼阐述,可为大型枢纽机场道路交通设施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陆斌 《天津汽车》2009,(11):46-50
轮毂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和乘客的人身安全,车轮轮胎总成的路障冲击试验对轮毂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从SAEJ1981标准的总体要求、试验范围及冲击方式等方面的介绍提供了引导开发新的车轮轮胎总成路障冲击试验的背景信息,表明SAEJ1981标准能公正地评估车轮和轮胎总成的路障冲击试验,指出国内在车轮新品验证过程和周期性试验中也应增加该冲击试验项目,以充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上海蕴川路立交不仅是一座快速路和主干路相交的枢纽级立交 ,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座融地铁、公交、机动车、非机动车等不同出行方式汇集在立交内的公交枢纽。立交设计时应不仅关注交通功能的完善 ,同时也应体现“以人为本 ,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本文介绍了蕴川路立交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上海虹桥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城市对外综合客运枢纽正由以往简单、单一型向大流量、综合型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如何规划和设计出高效便捷、快速集散的大型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增强城市对外联系和辐射力,同时又不致对城市自身的客运交通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是枢纽规划和设计考虑的重点。该文力求通过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方案的介绍,以及对该综合客运枢纽内部的综合交通组织的分析,为国内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型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系统是一种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复杂性、多方位、立体型的复杂的系统,是城市的交通中心,是现代大都市的核心和灵魂。拟采用系统仿真技术对大型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进行模拟,结合认知科学、现代智能算法、现代控制理论和多智能体仿真技术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方法、模型和技术应能做到为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布局、枢纽建筑设计、道路交通集疏散设计和管理等提供方案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合交通枢纽道路交通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建设规模大、换乘交通方式多、交通组织复杂、分期实施建设预留等特点,如何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是枢纽道路交通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以北京南站的道路交通设计为例,在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倡导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重点是在局促的用地条件下解决各种交通衔接,建设多交通方式人性化的换乘设施、缩短换乘距离、改善换乘环境,方便公共交通,同时做好配套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分期预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