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介绍一项处理地表微污染水源的实验研究。采用“气浮+折板式人工湿地”工艺处理蓟运河地表微污染水,使其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水质标准,实验规模为50m3/d。结果表明:当PAC加药量为50mg/L时,水力负荷:O.19m3/m2·d;进水COD:50mg/L~100mg/L;进水NH3-N:4-6mg/L;进水TN:5mg/L-12mg/L;进水TP:O.2~0.5mg/L,则出水各水质指标均可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其中COD的去除率为65%,BOD的去除率为50%,SS的去除率为100%,TN的去除率为70%,NH3一N的去除率为90%,TP的去除率为65%。  相似文献   

2.
宁河县芦台桥北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1.2万m3/d,采用改良A2/O+纤维转盘滤池工艺。进水以生活污水为主,CODcr350 mg/L,BOD5150 mg/L,SS200mg/L,NH3-N30mg/L,TN40mg/L,TP4mg/L。设计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文介绍了污水处理厂设计概况、设计思路和主要工艺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高密度加砂沉淀池工艺,通过混凝、絮凝、微砂投加循环和沉淀处理,去除大部分SS和TP等污染物。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的不同,改变加药量,实现系统稳定达标。现结合工程实际,介绍加砂高密度沉淀池的应用情况,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低氧下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城市污水对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的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为0.5 mg/L左右时,系统在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可达到较高的氮、磷去除率.CODcr进水为342~1 500 mg/L,出水均在40 mg/L以下,去除率在90%以上;总磷(TP)进水为4.08~31.45 mg/L,出水均在0.5 mg/L以下,去除率平均为96%;进水总氮(TN)为30.55~91.34 mg/L,去除率平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建设雨水调蓄池对上海市桃浦河水质的改善效应,模拟结果显示:(1)雨水调蓄池改善河道水质的效应随着其容积建造标准的提高而增大;(2)设计容积6 000 m3和12 000 m3雨水调蓄池运行时,在平均流速0.15 m/s的水动力条件下,对下游550 m河道断面瞬时COD浓度降低范围分别为27~101 mg/L和47~180 mg/L;(3)在上述模拟条件下,雨水调蓄池运行时,可使下游河道550 m河道断面溢流事件时全过程的COD通量浓度分别下降57 mg/L和88 mg/L。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污水排放特点以及单一人工湿地工艺用于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接触氧化+人工湿地"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并以采用该工艺建设的旅游公路驿站污水处理系统为例,分析了其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系统接触氧化单元HRT为10h、潜流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4m~3/(m~2·d),在进水COD、氨氮、总磷分别在300mg/L、50mg/L、6mg/L左右波动时,出水指标分别稳定在40mg/L、4mg/L、0.5mg/L以下,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沿线设施污水的水质及水量特点,提出了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间歇运行的处理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日进水3次,处理水量7 L、间歇曝气时间累计6 h时,出水化学需氧量(COD)为72.04 mg/L,氨氮为6.54 mg/L,TN为16.30 mg/L;日进水6次、处理水量7 L、间歇曝气时间累计12 h,出水COD为78.02 mg/L,氨氮为6.36mg/L,TN为16.02 mg/L,出水水质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的要求,可大大减少污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某包装纸业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包装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其现有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气浮+MBBR+臭氧"工艺替代现有污水处理设备,进水CODCr=1 700~2 000 mg/L,处理后出水CODCr≤500 mg/L,处理效率可达80%;进水BOD5=900~1 200 mg/L,处理后出水BOD5≤300 mg/L,处理效率可达87%。处理后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18)中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迁建项目迁建后污水厂总处理规模为25×104 m3/d,设计二级处理采用分段进水多级AO,深度处理采用“高效澄清池+V型滤池+臭氧催化氧化”的组合。设计出水标准为地表水准IV类,其中TN<15 mg/L。2022年山东省发布《山东省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方案》,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准IV类,其中TN控制在10 mg/L。工程未实施工程性改造,即实现了新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北海市红坎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处理规模20万m3/d,通过对现状二级出水水质指标分析,确定深度处理工艺进水水质及主要去除指标,深度处理采用BAF后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技术+LHPS高效斜管沉淀池工艺。对深度处理核心工艺及加药部分工程设计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对外加碳源选择进行分析,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隔油—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氧化—竖流沉淀工艺对东风商用车公司发动机厂机械加工过程产生的含乳化液废水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ODCr在1000mg/L,石油类在20mg/L左右的含乳化液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中各项指标为CODCr30-83mg/L,BOD5为10-38mg/L,石油类2-3mg/L,均可达到《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污泥产量可根据经验污泥产率和污水处理量测算,但由于进水水质变化,运行控制不同,同一污水厂的污泥产率会因季节更迭而有所不同.通过对杭州市四座典型污水处理厂的调研研究,先分析了污泥产率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然后从进水COD浓度、SS浓度以及运行水温三个角度深入探究了污泥产率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污水厂春季污泥产率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多种约束性条件下的大型泵站前池流态,通过建立紊流不可压缩流体的速度场模型及多方案的水力模型,运用有限体积法计算并分析了增设导流锥、导流墩对前池及吸水池流场的改善情况。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导流锥后,喇叭口下方水泵进水偏流角一般均小于4°,对改善进泵偏流效果显著;事故工况时,单侧吸水池的水泵平均流量偏差比由26.89%降低至13.26%,吸水管附近水流比较平顺、均匀。水力模型试验表明,泵站前池的八字形导流墩方案可有效地消除存在的大范围回流区和斜向流,并通过调整配水孔口的分流比加强导流作用;导流墩整流方案配水渠至前池末端最大水位落差为0.020m,满足设计方所提出的水力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深圳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将设计规模由6万m3/d扩容至16万m3/d,设计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提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准Ⅳ类水标准.本工程实际用地面积仅为4.2 hm2,通过原有构筑物拆除,新建了一套设计规模16万m3/d的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扩容工程采用多段AO生物反应池+双层二沉池+磁混凝沉淀池+紫外消毒的工艺流程.本工程总投资为52 165万元,单位经营成本1.03元/m3.本工程主体工程于2019年建成通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准Ⅳ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资料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平面设计要点和竖向设计要点两方面分别对辐流式二沉池中设计流量的选定、沉淀池表面积计算、进出水口、污泥区容积计算,以及有效水深、池边水深和总池高计算等进行了探讨,并对刮(吸)泥设备和配水井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相关说明.同时结合工程实践,优化平面设计参数和竖向设计参数,合理选择刮(吸)泥设备和配水井等辅助设施,能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涵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307-309,313,397
该文针对景观水体的污染控制,以上向流生物沸石曝气滤罐进行中试试验,分析去除氨氮、藻类、CODMn和浊度的效果,优化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高温期动态自然挂膜21 d后,由CODMn和氨氮去除率,以及微生物镜检判定,生物膜可达成熟;藻类易于爆发的高温期,在离子交换、物化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下,V类地表水经处理后可达到Ⅲ类,出水氨氮低于1.0 mg/L,CODMn约2.5 mg/L,溶解氧高于6.5 mg/L,藻类去除40%~60%,藻类生产潜力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17.
清水池具有水力调节和消毒接触的双重作用,提高t10 /T是提高消毒效率而减少消毒剂投加量和副产物生成量的有效方法。针对清水池实例,进行整体建模,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主要尺寸对清水池t10 /T的影响程度,并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长宽比是t10 /T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但变大的趋势放缓。减少弯道数量及宽度和增大进水管管径,均可使t10 /T有所增加。清水池实例的长宽比为38,水力效率为0.54,可以满足不少于0.5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顾杨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18-120,124,217
该文以国内第一座调蓄处理池——上海新西干线蕰藻浜调蓄处理池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试运行期间调蓄处理池对暴雨放江的污染减排功效。研究显示:2012年蕰藻浜调蓄处理池经过试运行后,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具备正式运行条件;蕰藻浜调蓄处理池在2012年"海葵"台风期间发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单次运行的暴雨放江量削减率达到52.0%;单次运行对暴雨放江COD、SS、NH4+-N和TP的削减量可达3 891 kg、1 767 kg、303 kg和44.0 kg;建议采用重力与泵送相结合的进水与放空模式,以降低调蓄处理池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长江流域一级支流黑臭水体河道亟需进行整治,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治理目标。重庆市花溪河为长江的一级支流,在其综合整治项目中,针对合流制箱涵溢流污染,提出了“源头雨污分流改造+末端新建水质净化站”的治理思路。其中土桥水质净化站的设计规模为1.0万m3/d,调蓄池设计容积为11 000 m3,出水执行准Ⅳ类标准。建成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在土桥箱涵排出的合流污水水量不同的工况下,通过采取末端截流、调蓄、净化等治理措施,土桥水质净化站运行正常,所排污水均达到排放标准并外排至花溪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