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轮碾成型法制作车辙试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震霖 《北方交通》2004,(10):91-92
车辙试验源于英国TRRL,动稳定度能较好的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车辙的能力.车辙试件成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稳定度数值的大小.本文针对如何确保轮碾成型法制作的车辙试件质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赖震霖 《北方交通》2005,(Z1):109-110
车辙试验源于英国TRRL,动稳定度能较好的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车辙的能力.车辙试件成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稳定度数值的大小.本文针对如何确保轮碾成型法制作的车辙试件质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动稳定度能较好的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车辙的能力。车辙试件成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稳定度数值的大小。对动稳定度车辙试件制作方法进行了阐述,旨在供技术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曹雪 《山西交通科技》2011,(2):21-22,33
车辙试样是模拟实际路面按规范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试件密度符合马歇尔试件标准击实试样密度的(100±1)%即可,不能过多碾压.以AC-16C为例,经过不同碾压遍数后测得车辙板的密度,和标准马歇尔密度比较,推荐成型两种混合料车辙板合理的碾压遍数.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的标准车辙试验和不同厚度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与标准车辙试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试件车辙试验和标准厚度试件车辙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导野外切割的厚试件车辙试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的标准车辙试验和不同厚度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与标准车辙试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试件车辙试验和标准厚度试件车辙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导野外切割的厚试件车辙试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2种试验环境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进行不同试件厚度以及板式试件和SGC成型的圆柱试件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试件厚度和成型方式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度都会加速车辙的产生,50℃水浴和60℃空气浴车辙深度判定系数R2大于0.93;结合沥青应用情况,建议B级沥青采用45℃,A级沥青采用50℃,改性沥青采用60℃的试验温度;40 mm厚度的试件车辙深度显著偏大,试验中不宜采用;SGC成型的圆柱试件与板式试件试验结果判定系数R2达0.95以上,可以代替板式试件进行抗车辙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两种抗车辙剂的使用效果,对添加了两种抗车辙添加剂的沥青混凝土性能进行了不同掺量、不同温度的车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试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试件的60 min变形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试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掺加0.5%、0.6%两种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70℃动稳定度大于5 000(次/mm)。在平阳高速公路路面中面层掺加0.5%抗车辙剂,车辙跟踪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抗车辙沥青混凝土提高了平阳高速公路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车辙试件成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彪  苏洲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6):11-12,15
通过对规程中车辙试件成型方法的分析,为使室内车辙试验尽可能符合施工,应保证碾压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3倍;比较了往返法、控制厚度法和试压法等成型方法的特点,推荐采用试压法,即在正式压实前应经过试压并测定其密度,通过碾压曲线最终确定碾压次数,确保车辙试件密度达到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笔者提出的圆柱形试件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可行性,采用室内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首先,选取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汉堡车辙试验、APA车辙试验和小型加速加载试验,对6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圆柱形试件分别进行试验,且将结果分别与笔者提出的圆柱形试件国标车辙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次,比较板式试件和圆柱形试件用于国标车辙仪时的试件成型空隙率变异性和动稳定度变异性,讨论圆柱形试件车辙试验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圆柱形试件国标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指标与汉堡车辙深度、APA试验动稳定度和小型加速加载试验蠕变速率指标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较板式试件,圆柱形试件用于国标车辙试验的可靠度更高,表明圆柱形试件用于国标车辙仪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重复加热对车辙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的重复加热可造成沥青老化,会对车辙试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施工现场进行试件的成型.可避免二次加热造成的沥青老化,从而可提高车辙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对沥青混合料成型方法的疑义,通过对马歇尔试件击实成型、车辙轮碾成型次数的对比试验结果,明确现行规范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对于间断级配SMA混合料车辙轮碾成型次数增加至28次(往返14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目前世界上几种主流的车辙试验方法,包括我国的车辙试验方法 T0719—1993、基于APA的车辙试验方法 AASHTO TP 63-05、汉堡车辙试验方法 AASHTO T324-04、欧标的车辙试验方法 EN 12697-22。论述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异同,主要从加载模式、试件成型方式、试验温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每种方法的代表性设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采用室内车辙碾压成型和钻心取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整块车辙板试件的密度和钻心芯样的空隙率,综合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关键筛孔和显著试验条件.同时,基于MATLAB7.0软件分析了车辙碾压成型试件密度和钻心取样试件密度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5,线性相关性良好,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SUP12.5、AC13及SMA13等三种不同级配结构的典型沥青混合料,采用SGC旋转压实的方法,分别成型不同压实程度的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APA高温车辙试验,比较分析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压实程度下的车辙发展曲线所呈现的特征规律,讨论研究不同结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对压实度的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现行路面材料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过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参数进行控制。通过对整个车辙试验过程的总结,分析了试验中试件的尺寸、成型和空隙率控制,以及试验温度、试验荷载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车辙试验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国内外其他车辙试验方法的对比,综合分析了现有规范车辙试验方法和指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现行规范中车辙试验方法与路面实际存在的区别,提出在检验重载车辙时降低加载速度,补充开展沥青面层的全厚式车辙试验,在全厚式试件中形成温度梯度的车辙试验改进方法.改进了车辙试验机,提出不同加载速度下车辙试验时长确定方法和动稳定度计算方法,利用改进车辙试验机开展了沥青混合料重载低速车辙试验、均匀温度场与温度梯度下全厚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首要工作便是成型对应空隙率下的小梁试件。本文分别采用汉堡车辙仪、剪切压实仪两种成型设备成型试件,对比切割后的小梁试件空隙率及CT扫描后的空隙率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成型方法所成型的试件,空隙率分布规律均是"两头大、中间小";采用汉堡车辙仪和剪切压实仪均可获得目标空隙率下的小梁试件,剪切压实仪一次获取的数量多,而汉堡车辙仪获取的试件空隙率分布稍均匀。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对路面承载能力的要求更高。路面结构设计提出全寿命设计方法,以层位分工理论为基础,主要针对中面层为主抗车辙区。中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关系到整体路面结构的使用质量和寿命,通过在中面层沥青混合料中掺加抗车辙剂,能够有效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主要研究添加抗车辙剂的中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车辙试验高温抗永久变形指标的分析,论述了我国采用的动稳定度指标的局限性,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证明,车辙系数WRI指标比动稳定度DS显得更为合理准确,建议作为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一项主要评价指标,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规范对沥青混合料室内抗永久变形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