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论述京沪高速铁路供电方式及保护配置情况,从故障性质判断、AT供电方式测距结果决策、故障距离计算等方面阐述AT供电方式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从测距装置数据、馈线保护装置测距、与实际故障点比较及故障测距误差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采用吸上电流比测距法和电抗测距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时变电所出口处的测量阻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推导;结合接触网实际参数,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给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各种短路、断线接地故障的测量阻抗—距离特性曲线;最后针对全并联AT供电方式供电臂以负荷开关进行并联的接线形式,给出供电臂保护配置方案,以期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馈线保护的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牵引变电所管辖的供电臂接触网故障测距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复线直接供电运行方式下,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装置基于电抗法原理的接触网故障测距存在误差大的问题.研究改进馈线保护装置硬件和故障测距方法,并通过短路试验证明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线方式及接触网故障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接触网供电除在供电臂末端实现常规并联外,还在供电臂中间进行并联,直接供电方式设置并联点,通过网上开关实现上、下行接触网并联供电,AT供电方式在AT所设置并联开关,实现接触网并联供电。对客运专线接触网采用并联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及分区所、AT所接线方式,以及相应的接触网故障的判定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AT供电制式是20世纪7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供电制式,除具有良好的防干扰性能外,由于供电电压高、电流小、供电回路阻抗低、电能损耗小、供电距离长(可达40~50*$km),减少了牵引变电所和输电线路的数量,也减少了电力系统对电气化铁路的投资.AT供电制式的接触网减少了分相绝缘器的数量,改善了运营条件,适合于高速、重载等大电流机车运行.但AT供电制式需沿接触网线路架设正馈线和保护线,由于正馈线对地电压高达25*$kV,安装位置距地面高度在8.5*$m以上(车站处有时高达15*$m),一旦故障,抢修非常困难.本文根据郑州-武昌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经验,对AT供电制式正馈线、保护线故障的抢修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一种简单、快捷的抢修方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的是单相工频交流供电方式,接触网对地(钢轨)额定电压为27.5kV,为了保证供电臂末端电压,沿线设有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目前变电所的主变压器保护主要有差动保护、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主变压器过负荷保护,开闭所馈线设有电流速断保护、电流增量、低电压启动过电流、距离保护(阻抗一段、阻抗二段)。在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如果保护范围内发生相间或者单相接地故障,这些保护装置均会流过短路电流,则相应的保护将会动作,启动断路器跳闸。  相似文献   

7.
对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接触网进行理论分析,按照实际运营中可能发生的接触网故障类型开展短路试验,收集牵引供电系统试验数据,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比较来研判牵引供电系统的保护装置配置及故障测距参数选取的合理性,探索提高牵引供电系统保护可靠性及故障测距精度的途径,为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安全及接触网故障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较其他供电方式在结构上更为复杂,故障率也比其他供电方式更高.因此能够快速确定故障地点并及时处理故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次提出了应用转移阻抗法对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通过保护线和钢轨的等值计算,找到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公式中的阻抗计算方法,解决了目前没有带保护线等值电路情况下的阻抗计算问题,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转移阻抗法的阻抗计算可以应用于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  相似文献   

9.
李强  宋琳琳  李波  尤志 《电气化铁道》2010,21(5):21-23,28
根据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特点提出了馈线保护策略。在该基础上,分析了上行发生永久性故障后系统恢复供电的过程,并且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每个过程进行了线路短路阻抗的仿真,研究了其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最后,提出根据AT变压器投入情况进行整定值切换的方法,以保证距离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地理区域跨度大,而且无备用系统,因此雷击一旦形成永久性故障将造成供电区段的停运。根据规范只有强雷区接触网才架设独立的避雷线,但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一般处于多雷区,接触网未设避雷线,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为保证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的高可靠性,文章结合我国高速铁路供电方式,提出关于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的建议。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分析,对我国高速接触网防雷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鉴于我国已开通的高速铁路雷击事故较频繁,通过对接触网遭受雷击闪络次数的计算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采用AT供电方式时,保护线PW线采用柱顶方式安装,正馈线采用合成绝缘子;(2)高速铁路应做好避雷器和保护线的接地,保障避雷设施正常运行;(3)建议完善我国接触网系统的耐雷水平、跳闸率或故障率等具体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结合重载铁路开通运行后现场发生的典型故障案例,进行牵引供电安全分析,研究AT区段供电线索间中的正馈线与接触网间的线索间距和重载牵引弓网配合中接触网关键部件中的分相绝缘器与横向电连接技术参数等,完善监测监控手段和措施,防范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重载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全并联AT供电方式下的馈线保护和故障测距装置的动作行为,提出在变电所馈线断路器合并运行时,应按照上下行线路合并运行时的线路状况来计算馈线保护的整定值,提出采用电压突变量和GPS对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测距功能,并指出在用线性电抗测距原理计算故障点距离时应考虑上行和下行线路的全长.  相似文献   

13.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压供电网络的运行方式和发生故障时的特点,提出利用差动保护装置故障退出来触发相关过电流后备保护时间定值加速,保证区间故障的选择性;通过馈线、母联分段和出线电流保护启动闭锁进线电流保护的方法,实现母线故障的选择性和速动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高压短路暂态分析理论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接触网故障定位的新思路。它充分利用了接触网悬挂点密集的特点,能将短路故障范围定位在一个跨距之内。该系统能适用于目前所有的牵引供电方式,包括DN、BT、AT以及一些新建铁路干线所采用的复线全并联直接供电、复线全并联AT供电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普遍采用全并联AT供电方式,由于接入电压等级提升、负荷电流增加、谐波含量降低等因素,传统的牵引网保护配置已不能满足新型牵引网的要求。针对国内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对其牵引网的馈线、AT所和分区所的进线和自耦变压器进行了新型保护方案的配置设计。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新型的高铁牵引供电馈线选择性跳闸设计方案,利用IEC61850规约的GOOSE通信功能实现装置间实时交互故障信息,同一供电臂内所有馈线装置和故障测距装置在接触网故障发生后交互故障方向判断信息,可实现变电站馈线保护的选择性跳闸,提高牵引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1种能够适合带保护线的全并联AT供电系统的故障测距方案.首先根据转移阻抗法推导出带保护线的全并联AT供电系统的测距公式,再找到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公式中阻抗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目前没有带保护线等值电路情况下的阻抗计算问题,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故障测距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接触网正馈线是保障接触网可靠性的重要结构。以武汉天兴洲大桥为例,分析公铁两用钢桁梁桥正馈线故障特点,指出其根本原因是钢桁梁桥受温度变化影响导致正馈线弛度动态变化和桥梁结构净空限制,造成接触网承力索与正馈线、正馈线与公路桥梁体间有效绝缘距离不足。提出基于供电方式改变的临时修复方案和基于正馈线电缆优化的长期修复方案,对后者进行工程应用,实际效果表明:该方案可消除设备隐患,降低该区段接触网设备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全并联AT供电方式保护和测距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动作流程,并给出了具体的保护方案。根据保护动作流程,变电所馈线重合闸动作前后的供电方式改变,必然导致保护装置整定值的改变,针对该变化,提出了对同一断路器随着重合闸动作改变整定值的保护方案,从而保证保护的可靠性,然后给出了它们之间的配合原理,保证保护装置不误动和不拒动。最后在本文保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测距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郑西高铁的馈线距离保护拒动着手,分析全并联AT供电方式下馈线距离保护元件中T线和F线的合成电流对馈线距离保护的影响,提出了高铁在全并联供电方式下馈线距离保护回路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检查方法和检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