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域铁路是大都市市域范围内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重点城镇间等,其牵引供电制式多样,运营速度介于100~160?km/h。我国对市域铁路技术标准和修程修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投入运营线路较少,导致运营和检修经验相对不足。结合市域铁路车辆技术参数和运营特点,对比分析与城市轨道交通和国铁车辆的异同点,类比既有成熟城市轨道交通和国铁车辆的修程修制,提出适用于市域铁路的运用维修体系、车辆维修模式及车辆修程修制,并探讨市域铁路车辆检修设施配置标准,为我国市域铁路车辆检修模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市域铁路车辆检修基地的功能确定和主要工艺设备配置标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既有线改造市域铁路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市域交通发展模式。以提前介入连云港市域铁路车辆检修基地建设工作为经验基础,分析探讨现有设计布局方案及检修设备设施特点,结合相关文件、规章及实际运用经验提出优化建议,为既有线改造市域铁路车辆检修基地设计及运营管理单位提前介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熊盛 《中国铁路》2022,(6):80-85
市域铁路全日客流不均衡特性突出,潮汐客流显著,平峰时段列车下线到晚高峰前上线接续时间长,下线列车数量占比大。结合上述特点可考虑日班开展检修工作,需研究市域铁路潮汐客流特征下车辆基地检修模式和规模。提出市域铁路车辆均衡修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完成利用交路接续间隔时间检修的工艺模拟仿真计算,提出潮汐客流特征下车辆基地规模计算方法,完成2种车辆检修模式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量和占地面积均较大。为了缩短跨坐式单轨车辆基地咽喉区长度,减小其用地面积,从跨坐式单轨道岔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出发,重点研究关节形道岔的尽端式车辆基地。依照相关规范线路设计参数,类比平行错移线路反向曲线连接模型,分析车辆基地咽喉区反向曲线的线群特征,对影响咽喉区优化重要变量(如出入线位置、道岔组合方式、关键径路、接入不同出入线的线群间距)的作用机理进行论述。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关键径路"咽喉区设计变量和计算道岔数量配比的"径路增加法",并结合设计案例阐述了以线群作为模块的咽喉区设计。研究表明,采用该优化规律及线群模块,可将咽喉区长度从266. 01 m缩短至217. 38 m。  相似文献   

5.
建设动车组运用检修基地是客运专线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动车基地是武广客运专线重要配套项目,同时也是铁道部确定的全国四大动车组检修基地之一,其检修范围重点辐射华南及珠江三角地区,对所辖动车组运用、检修、整备、试验及运行安全进行全面管理。总平面布置是实现动车组运用检修基地整体功能的重要保障。为满足广州动车基地所需规模和最佳作业流程,从能力规模、作业流程、功能分区、咽喉区布置等方面对广州动车基地总平面布置进行详细研究。对确定科学合理的广州动车基地平面布置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合江车辆段为例,在分析交流25 k V市域快线车辆特征及车辆基地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对其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设计,并对车辆检修修程、厂房组合、试车线设置、地面电源设置等工艺设计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和研究,以期为其他市域快线车辆基地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动车运用所承担运营动车组的运维保障工作,由于运用所咽喉区通过能力的限制,制约了运用所检修效率的提高。为提高动车运用所检修效率,释放检修能力,采用Flexsim物流仿真软件对某动车运用所咽喉区通过能力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关键工序利用情况,并针对仿真结果对咽喉径路进行优化,获得更为合理的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8.
合理进行场坪标高设计是市域(郊)铁路车辆基地工程的研究重点与核心,文章以南京市域(郊)线宁扬城际铁路车辆基地工程为研究背景,结合其车辆基地选址现状及周边规划控制因素,在考虑满足防洪防涝基本要求下,对车辆基地场坪标高方案进行创新研究和探讨,提出基于防洪水位填高场坪和现状地面的2个场坪标高设计方案。综合比对分析得出,方案1采用充分的防洪防涝技术措施,可满足车辆基地防洪防涝的基本要求,符合周边规划城市设计,可有效减少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工程,有效提升车辆基地工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本等市域铁路发达国家进行分析,研究其运用环境、路网规划、运营模式、客流量、车辆形式及检修维护模式等关键因素,结合我国市域铁路发展现状和典型都市圈线网规划,确定我国市域铁路车辆选配技术原则。系统研究属地化、区域化的车辆检修资源共享,科学规划市域线网的合理规模、投入产出及持续发展,体现检修资源共建共享、集约高效的一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市域铁路车辆基地建设,以银川市滨宁线为例,分别对国铁制式和城轨制式两种方案下车辆基地规模差异及工程投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国铁制式方案的车辆基地占地总面积略大于城轨制式方案;城轨制式方案下车辆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国铁制式方案;两种不同方案下车辆工艺设备投资基本相当;综合对比得出,国铁制式方案下车辆基地总投资略小。最后从资源共享角度出发,分析两种方案下车辆基地线网资源共享的适应性,结论为:城轨制式方案下,本线可与线网中市区轨道交通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国铁制式下,本线车辆的高级修作业需委外由专业维修公司承担。不同城市对市域铁路制式选择时,需根据具体条件、线路特点以及线网资源共享等因素进行分析比选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为依托,介绍市域铁路D型车车辆段的设计特点以及创新点。桐岭车辆段作为首座市域D型车车辆段,其与国铁运用所以及地铁车辆段均有所不同。依据市域D型车车辆特点,对其检修模式进行探讨,最终确定基于一到五级的车辆修程修制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桐岭车辆段的总体设计方案,其在修程修制、总平面布置、设备选型以及库内综合管线等方面皆有创新。桐岭车辆段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市域铁路D型车辆安全运维集成技术已形成,为交流制式市域铁路车辆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地铁车辆段总平面布置设计时,洗车线不同的布置形式对洗车能力和效率及总平面布置影响较大。文章对比分析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八字线与尽头线往复式洗车方案的能力和效率,分析2种布置型式对总图布置的影响,为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轨电车车辆基地不同的功能需求,明确各类车辆基地对应的维修任务;基于检修人员配置与检修工艺流程,分析了车辆的检修效率;根据有轨电车车辆基本参数特征、车辆基地不同的总平面布置形式及列位排列方式,通过作图法统计出各检修设施4、6模块下的单位模块用地面积;结合国内其它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的设计情况,总结了其它附属设施、道路、绿化面积指标;组合相应的设施面积,提出了用地面积控制指标,实际案例分析结论表明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
依托温州市域铁路线网的唯一高级修基地——灵昆修造基地项目,深入研究市域车辆新造和检修工艺,在修造基地总体规划阶段创新地提出"修造合一"的定期检修工艺布局。不同于国铁修整列架车检修的模式,基于新造和检修的工艺流程,提出车辆解编、分体检修的流水修总体工艺方案,可实现包括总装、涂装和单车试验调试三大工艺板块的新造和检修资源共享共用,节省土建以及设备工程投资,并采用BIM工艺模拟仿真,验证工艺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车辆基地发车能力逐渐成为提高早高峰正线运营水平的瓶颈,部分城市开始探索建设自动化列车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车辆基地,针对 ATC 车辆基地收发车能力计算复杂,现有收发车能力计算方法难以应用的弊端,研究了 ATC 车辆基地咽喉区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首先,在 ATC 灭灯模式下,通过比较得到不同列车发车顺序下的最小列车总发车时间;其次,计算得到 ATC 车辆基地的最大咽喉区通过能力;最后以广州萝岗车辆基地为案例,进行 ATC 灭灯模式下咽喉区通过能力计算模型有效性的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TC 灭灯模式、ATC 点灯模式、列调结合模式和列车进路模式下咽喉区通过能力分别为 28、17、13、11 列/h;ATC 灭灯模式较其他 3 种模式有更大的发车能力,能更好地满足早高峰正线的运营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评估车辆基地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依据国外某铁路项目机车车辆维修车间的设计实例,注重资源共享和工程特点,创新地将动车组、机车、车辆运用和检修设施合并设置,并将大型养护机械车的检修纳入维修车间,配置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探索出设计新思路,提出国外维修车间设计的参考意见。研究结论:基于工程特点和总平面布置优化,设置包含动车组、机车、车辆设施的机车车辆检修基地,既可减少工程投资,又可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车辆基地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地理位置、功能、规模、运用检修工艺流程、总平面布局、主要设施等多方面阐述已经建成投入运用的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车辆基地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货运增量行动的实施,襄阳北站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迫切需要扩能改造满足运输需求。通过阐述襄阳北站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襄阳北站增建六场到发线并对两端咽喉区进行改造、优化三场南咽喉机车出库径路、优化马棚方向无调列车接车径路等6项"短、平、快"的扩能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从站场能力和运输效率2个方面对襄阳北站扩能改造成效进行分析,为编组站扩能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冯云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4):17--21
运用价值规划的方法,对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陈太路停车场的总平面布局方案进行研究,其功能范围包括轨道交通停车场和地块开发,探讨车辆基地开发的布置原则.经过分析研究,建议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厂房上盖建办公、商业或休闲设施,咽喉区上盖做绿化或建轻质结构的公共建筑,而住宅开发应离开场区,以减少噪声和振动对住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内对西北地区地铁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屋架结构形式及屋面采光方案的系统研究较少。从乌鲁木齐地铁2号线哈马山车辆基地的选址用地入手,通过分析段址环境及出入段线接轨条件,对场坪高程确定及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工业厂房普遍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柱支承网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柱支承梯形钢屋架结构及门式刚架结构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节省用钢量及便于库内上部管线的布置角度推荐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支承网架结构形式。通过对屋面三角形天窗、采光带/采光板及矩形天窗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从采光效率及不易被积雪覆盖角度推荐采用三角形天窗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