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TOD开发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以最大程度发挥TOD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站域空间开发需研究的因素(即车站类别、站域空间功能、线站位规划及车站选址、预测开发规模),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点状、线状、网状3种站域空间开发模式进行阐述,以期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龙潭 《电气化铁道》2021,32(2):91-95
随着信息技术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广泛应用,在有限空间内各系统设备之间存在电磁骚扰而导致电子元件误动作、信息技术设备损坏等问题.本文对轨道交通信息技术设备接地设计采用标准、接地网、接地型式、接地电阻取值对信息技术设备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高架车站在雷击电磁脉冲条件下站内磁场强度进行计算,验证了城市轨道交通应利用自然接地...  相似文献   

3.
郑川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2):111-113,12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的现状,提出了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通信的思路和方案。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应用,给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公务电话系统架构,对控制中心、车站的设计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信令及中继容量等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态势感知薄弱、乘客服务智能化水平较低、设备管控欠缺精细化等问题,立足智慧城轨发展需求,打破各专业系统间的数据壁垒,设计并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运行与综合管理平台,阐述了平台架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并基于一键开/关站功能的场景应用,详细介绍开/关站流程和控制策略,有效地节约了开/关站时间,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该平台对智慧车站建设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可为智慧车站今后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监测管理日益重要。通过剖析广州三元里地铁车站有关能耗监测需求,分析地铁车站能源监测解决方案的技术要求和可行性,介绍其系统架构及功能,并初步探讨全负荷能效监测系统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文章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能耗管控现状、环境特点和技术不足,针对车站内传统的能耗统计管理存在周期长、人力物力耗费大、风水系统无智能化联动,电表、水表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等问题,研究并提出车站智慧能耗管理系统架构、网络架构和功能架构,通过该系统可对车站水、气、电、热等多种能源进行智能化分析和精准管理。运用针对性节能管理、监测数据采集、联动系统控制等策略,在提升车站智慧化水平的同时实现车站节能增效,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营提供智能化决策。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车站设备使用强度和频率呈现不规律性,该管理系统可更有效的助力城市轨道交通低碳、高效、智能运行。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具备场景化、智能化、人性化等特点,其设施设备涉及多个专业,种类多、占用空间大。为在保证实现智慧车站功能的同时,减小设施设备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对智慧车站相关设施设备进行集约化布置势在必行。文章在系统阐述智慧车站设施设备组成及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分析其集约化布置的必要性,并从云平台及车站设施设备2方面提出相关布置方案,以期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发展和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测模型精度,简化模型数据需求规模,提出基于空间加权的LS-SVM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测模型。基于交通网络距离重新划分车站的影响范围,提出分距离影响带的线型和指数型空间权重系数方程,结合空间权重系数,输入区域特征变量和车站属性变量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LSSVM预测模型,运用动态改变惯性权重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DCW-APSO)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应用模型预测2011年成都市地铁1号线部分车站客流,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明显提高客流预测精度,简化数据需求量,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补充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孙翔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39-后插40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已经被城市居民视为重要的生活设施.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问题和热议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风格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车站环境风格日趋多样化.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现实需求,本文以北京地铁环球影城站(环球度假区站)为重点研究和分析对象,探讨该站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特点,分析其设计过程中的创意与创新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蓬勃地发展,但其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仍有不足,在环境塑造上并未体现美学特质.以设计较为成功的台湾高雄为例进行研究,作为我国大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提升景观美学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与信息化给城市和轨道交通领域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挑战,不同来源信息数据的整合需要跨尺度理论、综合化技术手段及跨平台分析方法。轨道交通领域需要跨部门、多专业协作,而数据融合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性差、相关专业之间存在技术壁垒等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并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二维信息向三维信息的转变搭建技术平台。针对当前轨道交通领域信息化趋势及信息集成的需求,通过建立比较框架,探讨在数据融合环境中,打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车站建筑设计等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一体化平台在数据支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从CAD、GIS以及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supportsystems,PSS)3个不同阶段综述规划信息平台的发展,探讨每个阶段针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技术特征、进步和局限。通过对理论趋势、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和相关技术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平台和数据标准均呈现出整合化特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整合的发展趋势与数据融合需求,提出BIM和GIS软件平台及数据标准的集成,是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化、智慧化发展的技术关键,也是大数据时代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对于节点城镇建设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上海市为研究背景,采取实证分析与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如何利用建设轨道交通的机遇,引导大城市空间结构和郊区城镇的合理发展。对上海市现有的城区外围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阐释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外围地区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通过分析莘庄镇在轨道交通建设前后的发展变迁历程,剖析轨道交通对于郊区城镇的社会经济、城镇建设的影响。通过总结现有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发展经验,阐述轨道交通对于郊区节点城镇发展建设的影响机制。轨道交通对于设有轨道交通站点的中心镇建设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镇职能与产业发展、城市化水平、用地布局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情况为基础,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节段梁预制及架设、跨坐式单轨曲梁现浇、U型梁预制及架设,以及隧道浅埋暗挖、盾构法、拱盖法、过海地铁钻爆法施工等技术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复杂环境条件下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装配式车站及围护结构施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等领域需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客流量、客流分布、车站客流、运行效率、换乘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存在的五大问题:总体客流效果相对较差、客流量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核心区段线路相对拥挤、重点车站换乘压力较大、运营效率不高。从城市空间结构拓展,轨道车站与人口、用地的契合关系,车站覆盖率,站间距等方面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城市拓展需要时间、轨道功能层次尤其是快线缺乏等,从进一步加密中心区线网密度、规划轨道快线、做好车站的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后期优化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服务水平低、便民服务标志不够清晰、高峰期排队进站等诸多问题,基于H5、微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出行App设计与实现方案。从业务需求出发,对智慧出行App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进行了设计和阐述,实现了车站信息、线路详情、致歉卡推送、失物招领和出行路径规划等功能,为乘客提供便捷、高品质的移动应用服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是运营阶段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监控范围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目前国内的监控系统,关键设备和技术大都从国外全盘引进,很不经济,也造成了隐患。实现监控系统国产化势在必行。 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城市轨道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想,并进一步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框架。分析该综合监控系统的内涵、逻辑框架、结构信息流、物理框架和接口技术。 研究结果:跟现有的监控系统相比,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具有监测范围广、分工明确、实现集中化管理、一体化协调运作和智能化管理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研究结论:对于今后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建设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出行比例不断增加,轨道交通网络已成为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大动脉。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用地的影响日益突出,站点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GPS跟踪的方法对轨道交通接驳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天津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主要影响范围。基于GIS空间数据模型,对天津市地铁1号线沿线土地利用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分析,明确轨道交通线路不同区段用地更新的差异。城市核心区域站点设施相对完善,地块更新较少,沿线土地功能结构更趋混合利用,商业用地明显增加,工业仓储用地则相应减少。居住用地比例变化不大,主要是低层住宅更新为高层住宅,开发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是介于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间的一种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苏州市区与外围各县市区(组团)以及各县市区(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适应苏州多中心、多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特征。结合苏州市城市发展特征,提出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目标。分别从交通需求和服务范围两个方面,对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进行综合匡算。通过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点、线、面"要素分析法,构筑了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基本构架,进而提出较为合理的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轨道交通强国的内涵进行探讨,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轨道交通应提高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提出以运营为导向的互联互通轨道交通网络和多制式协调发展的理念;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从国产化到自主化再到智能化的技术升级;城轨高铁比翼双飞闯世界,实施城轨交通从单项走出去到包括运营在内的全系统走出去;多规合一,实现引领城市发展,提高轨道交通沿线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率,增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