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按管子加工顺序贮存、中间存放,以及管子进一步加工中的标记等方面的经验民主德国罗斯托克聂顿船厂对管子制造的合理化计划提出了下列目标; (1)管子加工和管子贮存集中在一个区域; (2)在管子加工和工种分组方面都把加工制作和装配划分开来;  相似文献   

2.
五、第五分册《区域舾装设计》区域舾装是与船体分段建造法相配套的一种船舶舾装方法,它要求舾装生产设计按区域绘制图表。所谓“区域”是指一项“中间产品”。它通常是船体总装前的一个分段或总装后船上的一个部位,与区域对应的术语是“托  相似文献   

3.
目前阻碍国内修船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阻碍目前国内修船生产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落后的工种分工组织形式和备件渠道不通,是修船生产长期上不去的主要原因。1.落后的工种分工是修船上不去的要害所在长期以来国内绝大部分修船厂都是以工种分工的组织形式划分小组、工段及车间。这种工种分工的组织形式,必然迫使在修船中亦以工种分工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生产。工种分工  相似文献   

4.
预舾装是五十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工艺,是船舶建造方法上的一次革新和突破这一工艺得到世界各国造船界的普遍重视和推广。它是提高造船生产效率的极其有效的生产措施,目前仍处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中。舾装的内容可看作为由船体舾装,轮机舾装和电气舾装三大部分所组成。预舾装的特点是舾装作业与船体装配作业交叉进行,相互之间有一定影响;而单元舾装,则是舾装作业与船体装配作业分开平行进行,单元组件安装或调  相似文献   

5.
造船是一个技术密集综合性的行业,生产周期长,技术复杂,多工种交叉作业。随着船舶日趋向大型化、自动化发展,对船舶舾装和调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造船行业正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因此,搞好船舶舾装对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区域生产的模式来探讨船舶舾装的生产方式,介绍了单元舾装、分段预舾装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船厂的起重和运输能力、分段场地面积、生产组织计划、装配工序等要素以及8500PCTC船型特点,制定了大型汽车滚装船薄板分段策略,制定薄板划分原则。船体建造生产数据表明,制定的分段划分方案提高了分段预舾装率,以及小组立、中组立和分段的建造效率,大大提升了滚装船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船舶总装制造精细化管理,改变生产过程中工时定额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分段总组装配定额管理的准确性,实现合理派工.利用TRIBON M3设计的船舶结构和舾装几何数据,对装配计划所定义零部件的装配信息与外部数据库定义的定额标准进行匹配性关联开发,形成以装配计划树为层级关系,匹配组立与零件属性的信息,关联外部相应工种定额信息的工时表、派工单,避免人工定额的粗放管理,提高船企管理效率与精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造船企业生产组织中最为重要的加工环节之一,管子的生产及配套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船舶制造的生产效率。本文在制订初始静态生产计划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船厂管子车间生产中的异常事件及其对生产计划产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对车间交互式操作管理和生产计划的实时动态调整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顺利完成发生异常事件时船厂管子车间的动态调度工作,较静态系统更适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武昌造船厂“九五”技术改造又结硕果。新建的涂装车间和管子加工车间相继建成投产,使武昌造船厂实力不断增强,市场竟争能力再上新台阶。 涂装车间是武昌造船厂“九五”技改的关键项目,总投资近2 000万元。该工程2000年1月开工,仅用1年时间建成投产。其工艺设备配置在国内同类型涂装车间中属一流水平,该工程的投产使用,将大大提高武昌造船厂的涂装水平。 管子加工车间是该厂“九五”技改中又一项重要工程,多年来,管子加工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厂的船舶建造,该车间建成后,国内外各类先进的设备相继进行安装调试。使该厂管子加工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涂装车间和管子加工车间的建成,标志着武昌造船厂中最薄弱的环节得到大大改善和提高,是武昌造船厂建船史上一次大的突破,对工厂整体实力的提高和未来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杨国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造船工艺日益求精,对船舶管子的制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造船企业在管子生产车间中将托盘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应用到船舶管子的加工制造,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涉及到的原材料制定采购计划并购买、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加工制作,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船舶管路。通过应用流通量管理的模式将传统的造船模式与现代新进的模式加以区分、对比。本论文从船舶制造企业应用双托盘管理生产的角度,对物流管理作为当下船舶造船领域中的一个难题解决,对信息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应用到船舶管加工车间生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船舶制造企业各个车间中船舶管子的生产加工车间是其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各个制造企业车间问题不一,本文对管加工车间现状、管子加工工艺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为实现船舶制造企业生产精益化的目标,提出针对管加工车间的生产作业和计划及绩效推行精益化的思路,从而提高管加工车间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分段划分是船体建造的主要一环。分段划分时,将舷侧连同各层甲板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成门型或L型的分段,既方便了分段本身的建造、吊运、翻身,也给分段的船台装配定位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可使预舾装量加大。本文从分段刚性、结构形式,工厂起重条件等方面介绍了选择分段划分成门型分段或L型分段的一些经验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船舶制造特点:①单件小批量工业。工种、专业繁多,生产过程复杂,设备困难。生产环境差;④配套企业多,配套产品线生产,生产组织仍以系统或系统某部份编生产,建造周期长,占资金大,成本高;②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大组装利用率低;③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多,装焊工件大、重,且形状各异。移动复杂等特点。目前我国船厂分段建造法仍是按分段预舾装和管族生产制的舾装作业来确定施工项目,施工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4.
程友明 《船舶工程》2012,(Z2):178-180
就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从分段划分的合理性、良好的工艺性、舾装方式、预舾装的完整性、建造合拢方式和建造精度控制几个总体建造工艺方面,介绍了对产品建造周期和产品建造质量的影响。合理的工艺优良的分段划分,是预舾装完整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缩短建造周期的有效途径。合拢方式的选择、从零部件开始焊接收缩量焊接补偿量正确加放以及建造中刚性约束等措施,是产品精度和产品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内河中小型船舶由于主尺度小,线型复杂,其胎架所耗材料百分比反而要比大船的大。它既消耗了大量的工装材料和制作工时,提高了产品的造价,又占去了车间平面的有效面积。为此,我们提出了240马力拖船船体纵剖两段装配法工艺。所谓船体纵剖两段装配法指的是:用平台取代胎架,将船体沿纵剖面分成两半,每半边船体从艏柱到艉柱在平台上装配与  相似文献   

16.
陈俐 《造船技术》2005,(4):45-45
从我厂转模的实践来看,提高分段预舾装率、提高单元组装率、提高总段预舾装率确实是缩短船台周期的有效手段,对提高舾装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降低工时和材料消耗都有重大作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的管系综合放样技术,以统筹协调的方法来解决船上各系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世界造船发达国家,三井千叶船厂是日本的现代化船厂之一。笔者曾有机会对其造船舾装作了一次专业考察,本文是对这方面作的一点专门介绍。一、舾装工程的发展舾装工程的发展滞后于船体工程的发展。现今船体工程已发展到现代化船体分段建造法的第三期,其生产过程为:加工—小装配—中  相似文献   

18.
从我厂转模的实践来看,提高分段预舾装率、提高单元组装率、提高总段预舾装率确实是缩短船台周期的有效手段,对提高舾装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降低工时和材料消耗都有重大作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的管系综合放样技术,以统筹协调的方法来解决船上各系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生产中心造船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强 《船艇》2001,(1):26-33
生产中心造船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综合型生产组织方式,生产中心是一种独立的相对封闭的责任生产单元,它能建造专门的分段并开展相应的预舾装工作形成模块产品,或制造专门的功能(设备)单元模块,或进行总装总装工程形成终端产品。根据生产中心的性质可分成职能中心和制造中心;根据中心的设置位置和体系结构,又可分为实体中心和虚拟中心。生产中民主造船新模式具有以下十分明显的特点:1.高效性;2.高度灵活性;3.集成制造;4.模块化制造;5.体现壳舾涂一体化;6.物流量优化;7.独立的责任中心;8.独立的成本中心;9.有利于技术更新;10.有利于扩建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造船体制的特征和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一流船厂的造船综合生产效率仅为国际水平的十几分之一。症结在于尚未建立起符合成组技术原理的现代造体制,笔者认为,混合工种的生产组织,流通量控制的生产管理,分道布置的生产流程和壳舾涂一体化的作业方法是现代造船体制之基本特征,其实质是柔性化的流水生产,笔者提出了以理论研究为牵引,造船之首道工序为起点,从改革最基层的生产组织,建立“微型工厂”做起的实施思路,同时,论述了结合江南造船厂新建管子车间,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