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美国FMVSS208法规中对离位测试的要求,对某轿车进行了驾驶员侧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静态离位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乘员颈部伤害严重超标,不能满足法规要求。引入颈部作用力分解法,在对假人颈部伤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并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车满足FMVSS208法规要求,优化设计提升了该车型乘员离位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2.
实车碰撞试验法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车碰撞试验法规主要有美国的FMVSS和欧洲的ECE两大体系,下面碰撞试验法规为FMVSS208、E-CER94,侧面碰撞试验法规为FMVSS214、ECER95,在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一直是汽车产品较薄弱的环节之一。199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项汽车技术法规,CMVDR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CMVDR294的颁布表明,我国政府已对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有了更全面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14,(12):18-18
日前,加拿大交通部机动车测试研究中心管理方PMG公司在比亚迪汽车深圳坪山总部为其进行了客车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的理论与实践培训。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包含了所有机动车辆灯具和反射装置的测试,本文主要描述FMVSS附录2中"571.108灯具、反射装置和辅助设备"有关摩托车前照灯的整套试验方案,其中包括摩托车前照灯的安装和照准、配光和光色测试、环境试验等。  相似文献   

5.
在L车型开发过程中,用ES-2型假人分别进行了FMVSS214和E-NCAP侧面撞柱试验。FMVSS214试验柱壁障从车辆碰撞侧偏前位置斜向侵入,E-NCAP试验柱壁障从碰撞侧垂直侵入。两种柱壁障侵入方式最终造成FMVSS214中假人向碰撞侧倾斜不明显,上半身受力时序依次为身体的上、中、下,且试验中座椅侧翼阻尼作用小,侧面安全气囊腹部位置易发生触底;E-NCAP中假人上半身有明显向碰撞侧倾斜现象,上半身受力时间比较接近,且座椅侧翼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在执行的E-NCAP相比,在用ES-2型假人碰撞下,FMVSS214试验中假人胸部伤害相对偏小,腹部伤害相对偏大;在2015版E-NCAP侧面撞柱试验调整方案实施时,约束系统开发需要提高对腹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北美法规FMVSS 201,结合汽车整车开发流程,针对立柱饰板提出了满足FMVSS 201U的开发流程,在项目关键节点通过合理设计方法,结合仿真与试验结果提出优化方案,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7.
司康 《商用汽车》2006,(6):96-100
对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法规,其中建立较早、在国际上最具有典型性的是欧、美、日3大体系.早在1960年8月8日,第一项ECE(ECE即欧洲经济委员会,而EEC/EC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或称欧洲联盟)汽车技术法规--《装用R2或HS1灯丝灯泡,非对称近光和/或远光的汽车前照灯》就开始生效实施;美国在1968年1月1日,就有包括FMVSS 101、FMVSS102、FMVSS105、FMVSS106、FMVSS109、FMVSS108、FMVSS111、FMVSS116等几项汽车主动技术法规在内的一批法规开始生效实施;日本制定实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的时间比欧美更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后来日本出于汽车产品对美贸易的考虑,在制定其汽车安全技术法规时,很大程度上参考借鉴了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当今汽车发展的三大主题是安全、环保和节能。为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发达国家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撞击试验,我国也将从明年1月1日起将轿车正面撞击试验列入强制性检测项目之一。一汽集团为提高汽车产品的安全性,拨专款筹建了汽车撞击试验室。撞击试验设备由自行研制开发的牵引系统、灯光照明系统、从美国第一安全公司引进的皿型撞击假人、从日本共和电业引进的车载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从美国柯达公司引进的高速摄像系统组成,可按美国FMVSS及欧洲EEC等安全法规的规定进行汽车整车实车撞击及安全带、气囊、座椅等零部件的动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联邦头部碰撞法规FMVSS 201U的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分析了内饰件的造型、吸能块的形式和布置、吸能材料的选择和吸能结构的设计等因素对内饰件头部碰撞保护性能的影响;根据该法规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内饰件的设计准则,为针对FMVSS 201U的内饰件结构设计和系统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轻型车排放和油耗认证循环工况正处于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欧洲驾驶循环)和WLTC(Worldwide Light-duty Test Cycle,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并行、CLTC(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逐步导入的特殊时期。对WLTC和CLTC-P(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Passenger,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种不同驾驶工况的特点,并选取同一辆车进行WLTC和CLTC-P排放污染物和油耗测试,对两种循环下排放和油耗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工况下整车排放和油耗特性,为后续整车开发和标定提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近年侧面碰撞中使用的World SID 50~(th)假人进行多方位分析研究,并与ES-2假人的伤害性能进行比较,通过有限元仿真规律分析和试验验证的综合手段,对子系统标定工况和整车碰撞工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最后提出在车型开发前期阶段整车碰撞试验中可采用ES-2假人等效替代World SID 50~(th)假人的等效保护设计方法。为后续车型的开发和World SID 50~(th)假人应对侧面碰撞不同工况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海亮  沈海东 《天津汽车》2010,(4):38-41,55
安全性现已成为客户选购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促使汽车制造商必须设计出超出法规要求的高安全性车辆,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由于结构和空间所限,侧面安全性能的提高会更具挑战性。文章介绍了C-NCAP,EuroNCAP,US-NCAP,IIHS的车辆侧面碰撞性能的市场评价规程,总结了基本试验方法和性能指标。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为提高车辆的侧面碰撞性能、结构及内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L车型开发后,进行了3次正面碰撞试验,对基于50%假人开发的约束系统对5%假人的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3次正面碰撞试验分别为驾驶员侧分别为50%假人和5%假人,安全气囊和安全带预紧功能正常起爆;驾驶员侧为5%假人,但安全气囊和预紧功能不起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50%假人开发的约束系统,对5%假人的头部和胸部依然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5%假人的颈部伤害较重,可通过对安全气囊分级起爆、调整拉带设计等方法进行优化;安全气囊不起爆方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子转向控制(ESC)技术的原理与控制方案,在重点分析了NHTSA颁布的FMVSS 126法规和WP 29制定的GTR.8规程关于ESC测评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整车ESC测评试验流程和试验能力并完成对ESC整车道路试验验证,为国内ESC系统开发和测评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比分析了美国FMVSS214和欧洲ECER95法规,阐述了我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GB20071-2006)的相关内容。在汽车侧面碰撞研究方法上,说明了FMVSS214和ECER95法规中移动变形壁障的几何尺寸,以及ECER95法规中移动变形壁障的力的变形特性,并且在汽车车身结构方面对提高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概述了一些提高车身结构抗撞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及整车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假人骨盆旋转角度与假人骨盆加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拟合出计算骨盆旋转角度的数学公式,总结出由整车试验的假人骨盆加速度转化为假人骨盆运动轨迹的方法,解决了通过整车试验录像无法定量分析假人骨盆运动轨迹的难题。为下一步约束系统匹配和参数优化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离位状态(OOP)儿童安全气囊参数优化策略。根据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的SAE J1980-2008法规,建立了典型的3岁和6岁离位儿童乘员多刚体MADYMO-有限元仿真模型。以乘员综合损伤评价指标(Pcomb)为目标函数,安全气囊参数为设计变量,采用最小二及乘优化设计和概率分析软件LS-OPT对选取的变量进行优化,选用空间填充试验设计采取样本点,采用混合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响应面模型进行优化使Pcomb最小。对比了双级和单级气体发生器气囊在低速和高速对假人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损伤指标基本满足US-NCAP法规的要求;在54 km/h正面碰撞时,双级气囊对假人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级气囊。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欧盟和美国的汽车产品监督管理制度,着重分析了欧盟EEC/EC指令及UN/ECE法规体系、美国汽车技术法规体系(FMVSS&EPA)和全球技术法规体系(GTR)三大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按照CMVDR 294中试验规定,制定模拟工况,建立某跑车整车碰撞仿真的滑车模型。应用碰撞模拟软件ESI/PAM-CRASH进行仿真计算,获得满足法规要求的跑车乘员约束系统的参数。将优化后的乘员约束系统和整车进行组合,进行“整车 乘员 乘员约束系统”碰撞过程仿真,证明用滑车模型进行假人伤害值分析、乘员约束系统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北美新能源车辆安全技术法规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新能源车辆制定并实施如下安全技术法规:·FMVSS 303压缩天燃气车辆燃料系统的完整性该法规主要适用于使用压缩天燃气为燃料,车辆总重等于或小于10000磅的轿车、多功能乘用车、载货车和大客车,以及车辆总重大于10000磅的校车。该法规的实施日期为1995年9月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