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超 《广东造船》2012,(3):71-74
本文根据船舶气囊下水实施案例,通过对下水过程中气囊压力、牵引力等一系列的计算,介绍船舶气囊下水的原理、方法及流程,探讨气囊下水作为中小型船舶下水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文中论述了气囊下水的计算阶段划分,提出了各个阶段的计算内容。在船舶气囊纵向下水的过程中,船舶倾角的变化呈一条光顺曲线,因此滑道下水过程中的"尾跌落"和"尾上浮"现象在气囊下水中不再明显,需要重新加以认识。文中对气囊压力和气囊滚动阻力的计算方法做了讨论,并就气囊下水曲线的内容和表述方法提出了主张。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船舶重力式下水的相关特点,对气囊下水阶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气囊的受压变形量和摩擦力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截面积等效法和能量法推导气囊工作高度的计算公式,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气囊下水所需气囊个数进行推导和计算,采用优化方法中的理想点法对气囊的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以期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气囊下水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船舶气囊下水工艺的飞速发展,使用气囊下水的船舶越来越多,本文对辖区内气囊下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监管建议提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艘万吨级以上船舶气囊下水过程中船体钢板的结构应力、气囊动态压力、船舶倾角、下水水位等数据的实际测量和分析,船舶气囊下水由于受船台参数、船舶自重、气囊分布、下水水位等因素的影响,对于2万吨左右及以上船舶采用气囊下水,可能存在由于船体结构应力过大发生钢板变形等影响船舶安全的情形发生,但可通过合理设计下水方案,减小船舶下水过程的艉落角度,选择较高的下水时的水位,适当增加气囊个数,从而减小船体钢板结构应力,减小气囊压力,增加船舶下水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万吨级船舶气囊下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修船》2015,(2):40-44
气囊下水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高新技术。文章基于气囊下水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通过气囊压缩试验、实船下水过程测试等方法的不断探索、研究,对大型船舶下水用气囊的结构及性能参数要求、船台坡道参数、牵引力计算以及下水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已在70 000 DWT和82 000 DWT等船舶下水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证,从而为大型船舶的下水提供了一套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航  方晓波  余龙 《船舶工程》2017,39(2):59-63
气囊下水已经成功用于7万吨级船舶的下水,但由于下水过程中气囊变形情况不可控,下水过程仍然存在相当的风险。借鉴船舶滑道纵向下水力学理论,针对气囊特征进行改进,引入船用气囊的承压变形本构关系等,建立了船舶气囊下水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气囊支承力及船体变形量实时计算。还对多气囊产生的非线性支承力分布、入水气囊的支承力计算、气囊与船体间的摩擦系数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编制了相应程序;对下水过程中可能的气囊破坏极端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气囊爆破失效对下水过程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气囊下水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文基于气囊下水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通过气囊压缩试验、实船下水过程测试等方法的不断探索、研究,对大型船舶下水用气囊的结构及性能参数要求、船台坡道参数、牵引力计算以及下水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研究成果已在70?000?t和82?000?t等船舶下水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从而为大型船舶的下水提供了一套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是由我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创新技术,目前已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应用,国际标准ISO 14409:2011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Ship launching air bags(船舶与海洋技术船舶下水用气囊)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船用气囊的生产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我国船用气囊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气囊下水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艘2万吨级的散货船气囊下水的测试和计算为基础,针对气囊下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三类事故,气囊爆裂引起下水事故,下水过程中船体结构损伤,下水船舶对环境或环境对下水船舶构成的损伤,分别进行了安全性研究,提出了船舶气囊下水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大型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安全对策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菊香  朱珉虎 《船舶》2008,19(4):47-52
这是一份软课题研究的综合报告。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是一项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高可靠性、机动灵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以目前的水平来说,下水20000吨级以下的船舶已安全可行,但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希望在更大型的船舶上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为此,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型船舶和超大型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它们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提出对策,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来促进此项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渊博  李明  何琳 《船舶力学》2015,(11):1385-1392
气囊隔振系统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对舰船或潜艇上的大型旋转机械实施隔振控制。然而,船舶在航行时,隔振系统有时会产生过大的位移,会呈现出一些非线性动力学现象。文中以带间隙的线性弹簧限位器的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了垂直和偏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基于分析力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具有旋转偏心质量的气囊隔振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且采用数值方法重点分析了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以及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转速时,系统呈现出准周期运动特性;随着转速的增大,系统运动中出现混沌、周期3、5、7及准周期运动等一系列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船舶气囊下水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芬  吴剑国  冯华 《船舶》2011,22(4):53-57
提出了船舶气囊下水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气囊下水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来求解运动方程,并编制了相关程序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多次实船下水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计算结果符合下水的实际情况,表明分析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赵刚栋 《中国修船》2007,20(1):26-28
通过实例,介绍了V形底船气囊上排的实施过程和操作要点,以及上排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珉虎  朱辉 《船舶》2015,(4):43-51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创新技术。文章介绍了气囊下水过程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思路,推导气囊刚度计算公式并论述了程序设计的关键。编制的程序已获得软件著作权,经多艘大型船舶试用,其结果符合预期要求,可供方案比较、安全评估和遴选环境参数使用。  相似文献   

16.
船舶下水气囊之最佳缠绕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船舶下水气囊采用锦纶帘子布缠绕制成。根据受力分析,船舶下水用的气囊随着工作高度的不同应有不同的缠绕角度,文中对如何选取工作高度以及其最隹缠绕角的计算方法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船用造水机常见故障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艳  张斌  王一峰 《中国修船》2012,25(5):11-13
远洋运输船舶上的造水机对于运输的经济效益和航情变化的应对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旦遇到造水机发生故障,不仅影响船员的正常生活,还会危及船舶的运输安全,因此保证造水机正常工作,提供充足的淡水就显得非常必要。文章对造水机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对提高航运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船舶主机活塞环故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活塞环故障的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对其日常运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外舰载机电磁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舰船在充分发挥作战效能的同时,进一步恶化了舰面的电磁环境,一些脉冲式工作的设备装舰,对舰载机的电磁安全性产生了新的威胁.舰机电磁适配性是现代舰船总体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在研究国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舰载机处于舰面电磁环境下的几种典型受扰现象,以及舰载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磁安全性问题,应用电磁兼容原理对舰载机的电磁安全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关泽良  苗苗 《中国修船》2009,22(3):14-16
文章针对中船广州船坞3年来修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在文件编制方面针对修船产品特点和生产条件的差异进行完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落实对年轻管理人员和新施工人员的基本培训,在过程控制方面推行自主质量管理,在测量考核方面加大了约束和激励的力度,在外来工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技术骨干队伍的措施,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提出了今后持续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