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大亮 《路基工程》2019,(6):119-122
通过连盐铁路中山河特大桥桩基础单桩静载试验,对桩身应变、压缩量及桩顶沉降进行测试,利用试验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研究软土地区铁路桥梁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及沉降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理论和试验曲线吻合较好,桩周土体的土性变化对桩身轴力传递和沉降的影响很大,在软土地区采用超长钻孔灌注桩能较好地控制桥粱基础沉降。  相似文献   

2.
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包头~树林召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工程为依托,采用自平衡静载测试技术对2根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进行现场单桩破坏性试验,评价和分析了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泛区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性状、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发挥性能,对黄泛区桥梁超长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试桩结果表明:黄泛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Q-s曲线呈缓变型,在极限荷载作用时仍未达到破坏状态,试桩极限承载力远大于地质报告计算值;在设计荷载下,桩顶荷载完全由桩侧摩阻力承担,桩顶沉降完全来自于桩身压缩。在进行超长桩设计时,需考虑桩身质量的影响。黄泛区试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及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软土地区有所不同,其与桩周土层特性及埋深等密切相关。桩侧摩阻力对摩擦桩承载力影响较大,测试极限侧摩阻力与残余侧摩阻力均处于规范推荐范围的高值区间或大于规范推荐值,反映出黄泛区超长钻孔灌注桩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同时,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非同步发挥,建议在设计时适当考虑桩端阻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大理兴盛大桥的修建,对西洱河软基地带超长灌注桩桩周桩底压浆桩,进行竖向静载试验,通过对实测资料分析,研究超长灌注桩压浆后桩的受力性状和作用机理,提出该技术在特定的地质状况下,对于提高单桩承载能力,改善桩的承载性能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超长钻孔灌注单桩模型试验资料,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超长钻孔灌注单桩承载性状。其中土体本构关系采用D-P模型模拟,混凝土采用双线性模型模拟,桩土界面采用接触单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超长桩属摩擦型桩,存在有效桩长,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某超长群桩基础为算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超长群桩效应的数值计算,分别得出低承台超长群桩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身沉降的特性,并将其与超长单桩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初步探讨超长群桩的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综合系数法计算桩基压缩量,并建议钻孔桩综合系数取0.5。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东段21根摩擦桩试验结果看,对于深厚软土地区超长桩而言这一取值有待改进。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超长桩桩身压缩变形的规律,并提出本场地超长桩综合系数的取值方法。结果表明:在极限状态下,超长桩的桩身压缩量范围为6.77~28.64mm,桩身压缩量一般占桩顶总位移的30%~50%;该项目中超长桩的综合系数为0.37~1.098,综合系数随长径比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依据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湿陷性改良需要,制定了素土与石灰土夯扩挤密桩现场试验方案。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分析了素土与石灰土夯扩挤密桩的单桩强度、桩间土挤密效果、桩土应力比、桩土复合模量与复合地基承载力等。结果表明:素土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650kPa,桩土应力比为2.5,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能够达到350kPa;灰土桩的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为1 500kPa,桩土应力比为3.8,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能够达到450kPa。  相似文献   

9.
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超长单桩承载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超长单桩与普通单桩承载性能的异同,基于有限元-荷载传递联合法,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均匀土中超长单桩的承载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分析了桩长、桩径对超长大直径桩承载性能的影响,桩长越长,单桩极限承载力越高,同样荷载条件下桩顶位移越小,但这种提高的趋势变缓;桩径越大,相应桩的极限承载力越低;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呈缓变型。桩身压缩量随桩长增加而增加,随荷载增加的变化基本上呈线性变化,但是桩长越长,这种变化表现出非线性,即桩身压缩量随桩顶荷载增加的趋势变大。  相似文献   

10.
郑西客运专线水泥土特性与挤密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对路基变形的严格要求,路基的长期变形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能否很好地解决地基问题和路基填料问题,包括处理措施选择及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泥改良黄土的压缩特性、强度特性、水稳定性;同时进行了现场水泥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方面有很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灰土挤密桩在处理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银川  詹红 《路基工程》2010,(2):184-186
分析灰土桩在我国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灰土桩在处理黄土地基中的作用机理,桩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荷载传递规律;提出了灰土桩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通过工程实例证明用灰土桩处理湿陷性黄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以单排两桩抗滑桩为研究对象,将室内抗滑桩缩尺模型试验方法中的重塑土条件改进为原状土条件,参照岩土体现场直剪试验方法设计了抗滑桩现场模型试验,在高速公路高陡黄土边坡上进行悬臂式、全埋式抗滑桩原位缩尺模型试验,确定2种埋设方式的模型桩与原状黄土体相互作用至极限状态过程中的受力变形规律,探究2种埋设形式的抗滑桩在原状黄土中的受力分配过程,获得2种埋设形式的模型桩各自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各模型桩在受力过程中均经历了零位移阶段、有效变形阶段和失效阶段,并将3个阶段的分界点分别定义为临界启动荷载和临界阻滑荷载。2种埋置形式的模型桩均属于多点依次断裂破坏,两悬臂式模型桩首次破坏点位于模型桩入土深度约68 cm处,A桩为两桩中的首先破坏桩,两桩的临界启动荷载为32.5 kN,临界阻滑荷载为75.5 kN;两全埋式模型桩首次破坏点位于模型桩入土深度约51 cm处,A桩为两桩中的首先破坏桩,A桩的临界启动荷载为32.5 kN,B桩为22 kN,两桩的临界阻滑荷载为93 kN。在全埋式条件下,两桩在受力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相互协调过程,而这一过程在悬臂式条件下并未出现。试验结果为抗滑桩破坏预警及设计计算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砂性土中逆作法桩复合基础在水平静荷载下的承载特性,进行了模型桩系列试验,包括单桩、承台单桩、逆作法单桩以及高承台8桩和逆作法8桩。通过测试,比较分析它们在水平荷载下的位移变化,得出桩在水平荷载下承载特性,结果表明:逆作法桩基比普通桩基承载力高。  相似文献   

14.
王俊岭  田玲 《路基工程》2013,(5):104-106
介绍了CFG桩和夯实水泥土桩多元复合地基在洛阳某重机加工车间的应用情况,通过CFG桩单桩、夯实水泥土桩单桩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分析,证明了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同时,对复合地基中桩及桩间土的应力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桩及桩间土承载力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黄土公路高陡边坡的稳定性状,选取黄土塬开挖平台非扰动黄土为试样,制作试样模型进行原位试样直接剪切试验,设计进行不同工况下埋入式与悬臂式抗滑桩模型试验,研究获取公路路堑边坡黄土土样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土样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参数变化规律,并基于支挡抗滑桩和黄土边坡坡体内受力与变形状态,揭示桩-土相互作用过程与变形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黄土试样在直接剪切时,随着法向应力增大,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逐渐由软化型向硬化型转变,且曲线逐步升高但未出现交叠;相同的剪切次数下,黄土试样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均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残余强度较峰值强度有一定衰减,且垂直强度愈大,衰减愈明显;随着水平推力达到极限承载力,埋入式模型抗滑桩桩身土压力分布呈现上大下小的变化趋势,且在滑动面位置上部附近出现桩前最大土压力,桩体发生弹性变形,弯矩值沿桩身分布总体呈"S"形规律;悬臂式桩体不发生刚性转动,桩身土压力总体呈上下小、中间大的分布态势,桩后最大土压力出现在滑动面附近,而桩前最大土压力则随着现场试验中单排模型桩根数增多,自模拟滑动面逐渐过渡到新的剪出滑动面,桩身弯矩呈"D"形分布。  相似文献   

16.
苏杨  高宗余 《桥梁建设》2012,42(2):79-84
为研究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桩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背景,分析该类桩基的设计、施工及试验.该桥采用高桩承台钻孔桩基础(由4根直径为1.8m的钢管混凝土嵌岩柱桩构成),根据桩基连接构造的合理设计原则,钢管混凝土桩与承台采用环形牛腿连接,与基岩采用双套管连接.钢管混凝土桩采用栽桩法和桩侧填石压浆工艺施工.通过对桩顶悬臂端施加水平荷载进行单桩抗推刚度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桥钢管混凝土桩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松花江大桥的试桩进行测试,试验采集了桩身应力、荷载箱位移等数据,并等效转换成传统静载下的桩顶荷载及相应沉降,确定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超长大直径群桩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友生  龚维明  李卓球 《公路》2007,(11):17-20
根据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桩基现场静荷载测试和群桩模型离心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超长大直径钻孔群桩荷载-沉降曲线、极限承载力、群桩效应系数、桩身轴力分布和桩顶荷载分布规律,得出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的桩荷载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大桥钢管桩沉桩施工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桩基施工,介绍在水深浪大的海面环境下,采用打桩船锤击钢管桩的沉桩施工工艺,以及“海上打桩GPS-RTK定位系统”在沉桩测量中的具体应用。钢管桩均为超长大直径斜桩,施工难度极大,其施工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