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近几年来,摩托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让利不让市场的价格大战使众多企业陷入微利和亏损境地。过去高额利润掩盖下的摩托车税费偏高和征收不合理问题日益凸现,业内人士希望降低摩托车消费税费和改变不合理的征收环节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摩托车工业在国家投资较少的情况下,通过艰苦创业,走自我发展道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摩托车工业总产值已占到国内总产值的1%,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受国家可能将摩托车消费税从生产环节征收转向流通环节征收消息的影响,沪深两地股市中的摩托车板块全线上涨走强。嘉陵、新大洲、轻骑、南方、钱江等摩托车类股票价格分别上升了10%~30%,成为当期股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摩托车消费税对摩托车企业的重要性。对摩托车行业来说,消费税这一中国特色的税种是一个老大难且严重影响到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几年前,就有几位来自重庆建设、济南轻骑等摩托车企业的人  相似文献   

3.
近日,记者就本田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对摩托车行业和市场的看法问题,采访了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门胁轰二先生。不按市场原理运作难以整合出大企业记者:中国摩托车企业数量多、大企业少、集中度比较低。据了解,这和日本上个世纪50年代前后的情况类似。希望门胁先生介绍一下日本60年代之后摩托车企业经过竞争只剩下四  相似文献   

4.
正12月27日,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处一行两人拜访财政部税政司相关领导,就当前摩托车行业情况和有关对摩托车消费税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汇报。张洪波秘书长首先就前期针对财政部等两部委对消费税法征求的主要行业企业意见和建议,代表行业做了汇报。张秘书长在汇报中指出,目前我国摩托车消费税执行的是三档税率:250 mL以下摩托车不征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研讨会”上,前10大摩托车企业的老总们就当前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的现状慷慨陈词,表现出了他们对自身企业及整个民族摩托车工业发展的喜与忧。我们认为,代表今天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水平的这10家企业的老总的话也反映了当前整个摩托车行业的心声。现选登部分老总的会议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摩托车工业产品技术水平低,制造工艺技术落后,企业对科技重视不够,行业科技投入少,技术开发能力薄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使产品难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只有重视科技投入,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重视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我国摩托车工业才能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年度报告(2010年版)》较全面地涵盖了2009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概况、进出口情况、知识产权、骨干整车企业概况、零部件行业发展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等内容。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并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把握摩托车行业发展脉络,进行阐述与系统分析。《世界摩托车行业发展年度报告(2010年版)》对世界摩托车行业市场概况、企业动态、标准法规、摩托车相关国际认证、新技术与新产品、摩托车工业协会组织及国际主要摩托车品牌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对世界主要摩托车生产、消费国家进行了细致梳理,并对摩托车相关标准及国际认证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对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上述2份报告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摩托车工业研究室撰写,将于2010年12月出版,价格为800元/本,欢迎各企事业单位来电咨询。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信息》2004,(4):8-8
据测算.2003年全国摩托车的总产量接近1500万辆。按每辆平均售价4000元计算.国家全年征收的消费税应该达到60亿元.而实际征收数只有20多亿元.大量中小民营摩托车企业偷税漏税.而嘉陵、建设等国有企业,以及老实经营的大型民营企业却深受不公正竞争之苦,勿庸置疑.掣肘摩托车行业发展的政策亟须调整。退一步海阔天空.调整消费税将是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22日,红色电波传来喜讯,从4月1日起,困扰我国摩托车行业10年的消费税终于降下来了。这是全行业职工坚持不懈努力,10年奋斗的结果,也是政府有关部门亲民政策的体现。消费税占销售总额的10%,新税制规定:250mL排量以下的摩托车,其消费税下调至3%。这样一来。全行业每年要少缴35亿元的税,这笔钱弥足珍贵!喜讯传来,全行业人士奔走相告,欢欣鼓舞,这一举措,无疑会使我国摩托车工业进一步得到解放,广大摩托车生产企业可以用这笔钱加大技术创新力量,开发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产品。这一举措,还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亲民政策;体现了重视弱势群体的呼吁,为建立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对摩托车工业认识的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无论是行业总体产销量还是企业规模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国内摩托车工业起步较晚,技术和装备进步严重滞后,国内大多采用引进和仿制国外摩托车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因此,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已成为摩托车行业的重要课题。一、传统摩托车企业产品开发的误区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国内摩托车生产大都是根据政府和军队的需要来进行的,产品严重雷同,数量有限,质量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摩托车工业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管理粗放松散,信息传播闭塞滞后,很难跻身“生产强国”之列。为了促进我国摩托车工业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行业管理部门做了大量艰苦有效的工作,不少单位和有识之士创办了大量的文本型书刊和报纸,出版了不少的专业著作和工具书,对指导摩托车工业的有序发展,规范摩托车企业的管理,收集与传播国内外摩托车行业的信息,起到  相似文献   

12.
由《摩托车信息》杂志社组织,程兴伟(《摩托车信息》杂志总编)、汤兆平(建设工业集团技术情报室高工)、李学平(《摩托车信息》杂志副总编)汇集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摩托车产品技术参数手册》(以下简称《手册》)面市了。这对我国摩托车行业,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之所以值得庆贺,一是我国摩托车行业正处在企业或企业之间进行重新调整或组合、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关键时期,二是在观念上、思路上和  相似文献   

13.
<摩托国信息>:北易公司中国摩托车行业很有名气的企业,发展一直很稳健."大阳款"生活费梁摩托车风靡全国,对中国现代摩托车工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您怎么看待"大阳款"对国摩托车工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摩托车行业普遍存在重冷加工、轻热加工的观念,热处理设备数量少、设备水平 参差不齐、热处理前材料缺陷、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由于在摩托车制造过程中,热处理是一道十 分关键的工序,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有赖于热处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热处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6日,由全国摩托车行业经济技术信息网(以下简称全摩网)、<摩托车信息>杂志社主办,中国嘉陵集团承办的"中国现代摩托车工业发展30年纪念会议暨<中国摩托车30年发展纪念特刊>编委会会议"在中国现代摩托车工业的始发地--重庆嘉陵集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6家整车企业、零配件企业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纪念会议,可谓行业罕见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6.
刘兵 《摩托车信息》2007,(14):60-61
新形势的挑战 多年来,摩托车整车企业报表数一直在一百三四十家徘徊,产品同质化加剧,产业升级严重受挫.然而,随着近几年有关摩托车行业的政策密集出台,我国摩托行业已经进入大规模行业整合的前夜.生产准入考核、欧Ⅱ标准、一车一证制度,对子公司的限制、05版3C标志的启用、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摩托车技术门槛,以此强制规范行业,促进其良性、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司辉 《摩托车技术》2004,(11):64-64
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届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信息发布会,发布了2003年度全国105个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最新统计信息。摩托车行业是全国105个工业重点行业之一,2003年度获得效益十佳的企业有:隆鑫控股有限公司所属重庆隆鑫工业集团、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钱江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入围的摩托车零部件企业有: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江门华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星月集团有限公司、烟台胜地汽车零部  相似文献   

18.
面对我国摩托车工业技术含量低、管理方式落后的尴尬局面,本文对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在摩托车工业中的运用作了一些探讨,并对摩托车行业在运用PDM技术前后的产品信息环流进行了分析,概要介绍了企业在实施PDM项目时的一些步骤。  相似文献   

19.
《中华汽摩配》2005,(8):81-82
中国摩托车工业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从早年的暴利时代到到当今的微利时代,中国摩托车工业逐步成熟了起来。在当今摩托车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产品力、品牌力、服务、营销力等方面是企业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主要力量,将利润的重要性放在了后面,对当前的市场而言,这种看法可能完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一、建设摩托车发动机企业技术中心的必要性进入90年代,我国摩托车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保持着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但是,摩托车行业的产品结构还很不合理,整车质量也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原因之一是发动机及其配、附件的开发滞后,这严重阻碍了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