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高桩码头桩基的稳定与确定桩计算长度、附加弯矩的问题,提出排架各桩顶水平弹性系数的分配方法,使高桩码头桩基可分解为桩顶带水平弹簧、转角为固定或自由的单桩计算,探讨了确定桩计算长度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提出设计建议取值并与建筑规范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建筑规范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考虑桩的水平力或水平位移计算桩的附加弯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罗源湾2×5万吨级泊位采用前板桩高桩码头结构,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混合结构。为了确保码头结构可靠性,前板桩结构变形计算采用了空间杆系有限元和平面应变有限元两种方法。介绍了两种计算方法的关键参数取值和前板桩变形计算结果,并将计算结果与变形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从而验证了了两种计算方法关键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NL法的水平受荷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NL法是在总结国内外多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大量桩基水平静载荷实测资料提出的一种新的桩基水平承载力非线性计算方法,并被港工桩基规范列为主要计算方法。但由于非线性计算的复杂性,因而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通过将NL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探讨了水平承载桩非线性受力特性分析的简捷、精确方法。该方法引入非线性弹簧模拟桩间土对桩单元的水平抗力,建立了基于NL法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接触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及规范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用来分析相似原理不能计算的问题,便于工程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4.
横向荷载群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单桩、群桩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平受载群桩桩土作用机理,探讨了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影响因素。采用弯矩函数拟线法,绘制了试桩P-Y曲线,通过对单桩、群桩P-Y曲线的分析比较,提出了合理、可靠、方便、实用的群桩效应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双排桩结构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在双排桩结构方面计算与试验的研究概况。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宽深比较大的双排板桩结构的计算方法,并在其模型试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内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宽深比较小的双排圆桩结构的计算方法探讨和模型试验上。文章最后对今后双排桩结构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关于承台强度几种计算方法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举了水工桩台的几种有限强度计算方法,通过一个算例对各种荷载为主导作用的桩台进行了计算,对用五种方法算得的各桩的桩头轴力、弯矩、扭矩等结果进行了比较,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帮助设计人员更合理地计算各种桩台。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桥梁规范中计算嵌岩桩的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的公式提出几个问题,同时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嵌岩桩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更合理的计算方法,论述了建议方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板桩墙结构计算的改进竖向地基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板桩墙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的改进竖向地基梁法,该方法基于m法计算土抗力,但限制土抗力的极限值不能超出被动土压力。文中给出了详细的改进计算方法,以实际工程结构为例进行的对比计算分析表明,在板桩墙前表层硬土(m值较大)的情况下,改进方法与原方法的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CPOE-62自升式作业平台整船强度入级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CCS移动平台规范进行多个工况下的CPOE-62自升平台整船有限元强度屈服和屈曲计算。就风、浪、流环境载荷计算,桩腿与围阱区接触耦合的接触力传递模拟方法,平台整体侧向位移引起的二次力的P-△效应进行了讨论。建立了拖航工况下桩腿弯矩的计算简图,推导出桩腿弯矩计算公式后进行桩腿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己有各种单桩计算方法的研究总结,建立了单桩计算新理论。该理论与以往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单桩计算方法相比,做了如下改进:(1)桩侧与桩端采用广义荷载传递模型;(2)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状;(3)耦合Mindlin解答以考虑桩侧摩阻力在桩端处产生的桩端位移。因此该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更趋完善,使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多层地基中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计算方法得到完善和统一。  相似文献   

11.
刚性承台下柔性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桩侧土及桩端土均采用线性荷载传递函数,同时考虑桩周土所分担的荷载对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利用力学理论及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子域法,推导了柔性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一套完备的解析算法,并讨论了桩土模量比及桩长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桩土模量比对承台下单桩及桩土复合体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和位移的影响。为了验证文中方法的可行性,作者将模型试验结果与文中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表明,文章中的方法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欧标的板桩码头钢构件承载能力的计算理论、方法和过程,并结合算例,与国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国标对钢板桩承载能力计算采用弹性模型,欧标根据截面类型可采用塑性模型计算;2)对于Class 2截面钢板桩承载能力的计算,国标相对欧标保守;3)欧标中钢构件的内力设计值可参照国标采用综合分项系数确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单桩荷载传递机理的分析得出了桩在不同受荷状态下桩侧摩阻力qs的分布形式以及桩侧摩阻力qs与桩端反力pb的分配比例。同时针对不同的qs分布以及qs/pb比值分别给出单桩位移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最终得到了计算单桩在不同受荷情况下对其周围环境影响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自升式平台在饱和软黏土拔桩过程中所受拔桩阻力的大小及变化规律,基于不同区域土体的变形特性,应用ABAQUS软件分别采用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EL)数值分析方法与基于小应变理论的有限元(SSFE)计算方法建立了桩靴上部阻力与底部吸附力的数值计算模型;提出了自升式平台拔桩阻力计算方法,并与已有的离心机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根据不同固结条件,开展了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贯入深度以及桩靴直径对桩靴拔桩阻力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有效预测桩靴在软黏土中所受的拔桩阻力,其中上部阻力、底部吸附力预测误差分别为14.48%和-7.25%~4.23%,峰值拔桩阻力预测值误差为15%左右;桩靴所受的上部阻力主要来自于上覆土体对桩靴的反作用力,而底部吸附力则由桩靴底部土体中负超孔隙水压力引起;上部阻力受上述3项因素影响较大,而底部吸附力则随着固结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大。研究成果可为桩靴拔桩作业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桩土相互作用,选择合理的计算参数,建立了板桩码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板桩前墙弯矩、墙后主动土压力、最大拉杆拉力值及板桩墙锚固点水平位移,并对比研究了该计算数据与板桩码头土工离心试验数据,从而给出了板桩码头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高桩+板桩复合式结构进行内力分析,通过采用SAP2000和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不同的计算模型,得出每种模型下高桩和板桩结构的弯矩、轴力、剪力和位移等计算结果,并对结果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仅采用SAP2000的分析模型因高估了土体对板桩结构的支撑作用,其内力计算结果偏小;仅采用PLAXIS2D的分析模型因忽略了高桩结构的变形,其内力计算结果偏大;而采用这两种软件迭代计算的分析模型与PLAXIS 3D模型的计算结果接近,说明该计算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7.
杨锡鎏 《水运工程》2013,(12):165-170
通过在桩身一定的位置施加一个轴向弹簧,建立高桩码头的桩基计算模型。根据《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中关于桩轴向刚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不同情况下轴向弹簧刚度系数大小以及施加位置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满足嵌 固点法和m法计算模式下桩基计算模型的轴向刚度相同且与规范规定一致。结合该方法,分别采用嵌固点法和m法建立某高 桩码头工程实例的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桩身轴力、桩顶弯矩、上部结构各构件的内力均十分接近,验证 了该方法的合理可行性,可为高桩码头结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炎 《水运工程》2007,(12):20-25
提出大直径灌注长桩工作性状并同时考虑负摩阻力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桩端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并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状,采用Mindlin解答以考虑桩侧摩阻力在桩端处产生的桩端位移,从而建立了层状地基中大直径负摩擦灌注长桩的荷载传递分析理论。根据该理论计算得到的荷载一沉降曲线与实测的曲线较为吻合,可作为确定大直径灌注长桩承载力的依据,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理论可靠、方法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高桩码头沉桩施工测量定位及其放样角度常用的计算方法,探讨了用Excel电子表格完成放样角度计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基系数折减法,提出了全直桩高桩排架的一个计算思路。与假想嵌固点法计算结果比较可知,地基系数折减法考虑了桩的非线性变形与群桩效应,其内力与变形与工程实际更吻合。此方法可以供高桩码头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